孔卓 劉晨陽 李爽 馮祺昌
摘? 要: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AI)融入中國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已接近70%,滾動播出和秒級彈出的信息改變了傳統的信息獲取方式,智媒體蔚然成風,已經成為媒體升維轉型的必要途徑。在這種信息發展的趨勢下,傳統媒體正在發生嬗變,本文主要分析傳統媒體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的發展規劃,相輔相成共同構建健康、穩定發展的媒體新生態的途徑。
關鍵詞:人工智能? 傳統媒體? 媒體生態?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G206?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8(c)-0244-03
Abstract: In the era of information explosion, with the penetration ra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AI) into China's smart phones approaching 70%, byte skipping, rolling broadcast and second level pop-up information have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way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intelligent media has become a common trend, and has become a necessary way for the media to upgrade and transform. In this trend of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the traditional media is changing.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plan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to build a healthy and stable new media ecology.
Key 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raditional media; Media ecology; Development trend
在 “互聯網+”的大時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爆炸式發展帶動了整個人類的極大進步,人工智能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相輔相成,才能更大限度地發揮人工智能的實際價值。人臉識別、服務機器人、虛擬助手等人工智能的人機交互讓人們感受到技術發展帶來的巨大便利[1-2]。人工智能與媒體行業結合為一種新的媒體形態,我們稱之為智媒體,智媒體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整個媒體行業的生態發展,寫作機器人、AI合成主播等多項成功的應用極大地推動了智媒體行業的發展,但是也同時為傳統媒體行業帶來了新的威脅和挑戰、傳統媒體消亡的爭議性等各項問題。在人工智能發展的環境下傳統媒體應該堅持“以人為本”轉變機制,守正創新,有機地轉型發展,引領健康的輿論環境。
1? 傳統媒體與AI結合的發展現狀
人工智能技術在傳媒行業遍地開花,打破行業界限,資源重新整合,改變了傳統的業務流程和傳媒產業鏈組成環節,催生了新的媒體業態。AI合成主播是人工智能與媒體行業結合的一項重要的成功應用,合成主播在人臉特征提取、唇語識別等多種前沿技術的支撐下,結合語音、圖像多模態信息聯合建模訓練得到可以熟練使用中文、英文等語言的與真人相似度極高的智能機器人。寫作機器人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生成一些簡單的信息并自動發布,更高級的寫作機器人還可以根據大數據存入的評論語氣和分析思路進行寫稿[3]。寫作機器人可以秒級編輯和發送信息,2014年3月美國洛杉磯發生地震,洛杉磯時報利用Quakebot機器人僅僅在地震發生后3min就率先發布了地震消息。寫作機器人以大數據為依托,有智能語音技術、知識圖譜作為技術支持,在第一時間速成體育訊息或突發性、災害性緊急新聞,向公眾發布時效性強的重要信息。但是寫作機器人一般不具有遷移植性,不同寫作類型機器人需要分別單獨開發,云數據需要不斷更新。人工智能根據用戶需求利用算法推薦新聞和個性化信息流發放,對用戶來說屏蔽無用或不感興趣的信息,最大化利用時間獲取有效信息。今日頭條、抖音、快手等平臺都融入了人工智能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在融入傳統媒體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激發新形態的媒體平臺,為用戶高效地獲得有效信息提供更多的渠道和平臺,使得信息傳播更快速、更透明,有助于推動智媒體的縱深發展。
智媒體發展的同時與傳統媒體發展矛盾也逐漸顯現出來,人工智能與媒體行業結合逐漸發展起來的智媒體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以紙媒體為例,智媒體提供了爆炸式信息,并且根據用戶需求個性化推送信息,這是紙質媒體所不能企及的,甚至有人預言智媒體的發展會使紙媒體走向消亡。其實紙質媒體與智媒體是兩種不同的閱讀方式,紙媒體所傳播信息代表了專業紙媒人豐富的知識儲存及專業的文化素養,他們對信息有著高質量的篩選要求,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紙媒體的信息傳播更具備真實性和可信性;紙媒體與智媒體的受眾不同,一些特殊需求的用戶需要快速整合信息,從大量信息中獲取有用信息,對于他們來說智媒體是他們的首選,而對于學生群體或者紙質媒體依賴者,則需要反復閱讀、標注來獲取滿足對書籍文化的需求,對這些用戶來說紙媒體是不可替代的。智媒體的發展對紙媒體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對紙媒體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手段發展好的紙媒體,創辦高水平、高質量的紙質刊物。
2? 智媒體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
智媒體是技術與媒體行業的集合,智媒體在提速提效的同時諸多問題接踵而至,各類媒體良莠不齊,失序失范現象頻現,對從業人員的從業壓力增大。對于媒體從業人員,在變革中要厘清主體部分依然是“人”,而不是算法,人工智能技術應該是技術工具而不是競爭對手更不能代替專業的媒體人,優秀的媒體從業人員應該是與時俱進的,在任何時候都要保障內容優勢,“人機協作”利用新技術做好本職工作。寫作機器人秒級的速效是人工不能企及的,但是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溫情的人性化、敏感的信息嗅覺和正能量的引領力量等都是人工智能技術不可能實現的。智媒體的發展使得媒體環境魚龍混雜、各種平臺信息雜亂無章,媒體人要充分利用技術優勢,媒體融合要在提升信息傳播的適配性、匹配度、精準度上精耕細作,掌握必要的新技術,嚴格審核信息發布,過濾信息質量,凈化信息環境,引導和營造一個正能量、健康、豐富的媒體生態。
3? 堅持守正創新,拒絕邯鄲學步
《華爾街日報》認為,新媒體融合轉型初見成效,主要因為全球化、專業化、數字化三方面做得突出。在5G技術加持下的大數據時代,融入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智媒體并不是簡單的邯鄲學步,更不是簡單的嫁接移植。傳統媒體要轉變機制,堅持守正創新,以用戶為中心,以內容是根本,以技術做支撐,引進專業的計算機技術人員,融入新技術,發揮傳統媒體的專業特色優勢構建更多云媒體形式的信息推送模式。以數據驅動的智媒體,要以專業、精準、正能量引領社會輿論生活,找準智媒體的發展定位,避免冗余的技術機械化累加,將新技術和傳統媒體有機結合,在發展的同時保證新媒體形態的專業性和獨特性。
4? 結語
在人工智能全面開花的發展時期,人工智能與傳統媒體深度融合形成新的媒體業態是信息化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技術融合并不意味著技術統治,傳統媒體行業轉型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守正創新,媒體人在專業領域的優勢結合人工智能技術打造以內容為根本的智能化、可視化、社交化、專業化媒體平臺。技術不是競爭對手,技術是行業發展轉型的重要手段,人工智能技術在與傳統媒體深度融合的過程中具有廣泛的應用領域和發展空間,甚至可以將人工智能視為下一代新聞媒體的生態環境,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郭全中.智媒體的特點及其構建[J].新聞與寫作,2016(3):59-62.
[2] 何鄭燕.新媒體環境下期刊創新思維探索——以《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為例[J].硅谷,2019,5(4):73-74.
[3] 楊玉璞.智媒體時代下的媒體融合研[J].新聞愛好者,2017(4):66-68.
[4] 羅佳藝.智媒體時代,精品意識仍是廣播電視生存的基本法則[J].記者觀察(上半月),2018(30):24-25.
[5] 張赫.論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的發展[J].記者搖籃,2019(5).
[6] 楊學梅.淺析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J].記者搖籃,2019(8).
[7] 蔣旭峰.傳統媒體的進路:深度融合“三步走”[J].中國出版,2019(14).
[8] 閆麗琴.融媒時代播音員主持人的轉型與發展[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