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公費師范生是高校有針對性地培養以補充鄉村教師隊伍的重要力量,但是其存在著學習投入不足、學習動力缺乏、從教意愿不強等問題,嚴重影響著公費師范生的培養質量和教育現代化。因此,建議師范院校深度分析政策,做好考前志愿解讀和宣傳;引導師范生轉變學習觀念,提高學習自主性;加強學習環境建設,營造良好文化氛圍;要加強學生職業理想和師德教育;完善考核制度,改革學業評價方式;要豐富課程設置,改進教師授課方式;還要充分重視專業實習,疏導心理問題。
關鍵詞:公費師范生;學習投入;專業承諾;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0)24-0129-04
一、學習投入、專業承諾研究綜述
(一)學習投入、專業承諾概念界定
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各界越來越重視高質量的教育,庫恩曾在學生學習的關鍵問題中指出:“檢驗教育質量高低的核心要素就是學生學習投入的程度。”[1]因此學習投入是衡量教育質量的極其重要的一個因素。
目前對于學習投入并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前期的研究認為:學習投入是學生在學校學習中所進行的一種特有的投入行為,這一行為包括行為投入、情感投入以及認知投入三個維度。行為投入是最基本的一種學習投入,通過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行為進行表現,是一種評價指標明顯,顯性的投入。情感投入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情緒、感情等情感體驗。認知投入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使用的不同的學習策略和自我控制策略。[2]同時,也有研究者認為學習投入可以分為動力、精力、專注三個維度,其中動機指個體非常喜歡學習并對學習充滿興趣,理解學習的意義,并在學習中體驗到快樂。精力指個體具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理韌性,為學習努力付出而不易疲倦,并且在困難面前能夠堅持不懈。專注的特點表現為個體全神貫注于學習,沉浸在學習當中,達到忘我的境界。[3]
目前,高等教育發展重心從追求數量化轉移到追求高質量化,而高等教育的高質量化不僅對學生質量提出了要求,同時也要求發展教師技能,提高教師質量,促進教師成長,因此教師成長研究是目前國內外有關教師教育或師范生教育研究的重難點問題,而專業承諾對于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尤其重要。
專業承諾的研究起源于管理學中對于組織承諾的研究的細化。而師范生專業承諾則是指其對專業的認同、喜愛及行動表現。目前,有研究者認為,專業承諾可分為情感承諾、理想承諾、繼續承諾和規范承諾四個維度。情感承諾指個人愿意呆在某一職業而表現出來的強烈愿望;規范承諾則是指個人在某職業的一種義務感和規范性;繼續承諾指對離開該職業而產生的自身代價的認知[4]。在學習生活中,專業學習就是大學生的職業,是其最主要的活動,因此,大學生的專業承諾是指大學生認同所學專業并愿意付出相應努力的積極的態度和行為。
(二)學習投入、專業承諾的研究現狀
隨著國外教育模式的傳入和借鑒,我國的教育模式隨之發生一定的改變,國內研究者越來越注重學習投入的研究,在這方面進行了更多的實證研究和理論分析。
國內關于大學生學習投入、專業承諾的研究對象主要都是本科在校大學生。目前針對學習投入和專業承諾的研究主要是以本科生為主,存在逐漸把研究對象擴展到研究生,高職學生,或細化到某個專業領域學生的趨勢。這些針對不同群體大學生的學習投入、專業承諾的研究為后期研究深入提供了參考和借鑒,同時暴露了研究的局限。目前針對公費師范生這一群體進行系統的關于學習投入的現狀以及相應的影響學習投入的因素的研究較少,但公費師范生的學習投入狀況、專業承諾狀況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二、研究過程
(一)測量工具
1.學習投入量表
采用李西營、黃榮等基于Schaufeli等人開發的學習投入量表修編的《學習投入量表(UWES-S)》,共17個題,分為動機、精力、專注3個維度,該量表采用了從“從來沒有”到“總是”7個等級進行計分,動機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57,精力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26,專注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15,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919。該量表在總體上有較好的穩定性和內部一致性。[5]
2.專業承諾量表
采用連榕等編制的《大學生專業承諾量表》,共27題,分為情感承諾、繼續承諾、理想承諾、規范承諾4個維度。該量表采用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個等級進行計分,情感承諾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度為0.843,繼續承諾分量表內部一致性度為0.676,規范承諾分量表內部一致性度為0.821,理想承諾分量表內部一致性度為0.791。該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27,該問卷的信度和效度較高。[6]
(二)研究對象
目前,山東省9所高校實行公費師范生培養計劃。本研究以其中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的在校公費師范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對象分為公費師范生和非公費師范生兩部分,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共發放問卷500份,經過篩選,剔除回答不完整或者明顯錯誤等無效問卷,共回收483份,問卷回收率96.6%,其中公費師范生278名,非公費師范生205名。
(三)統計方法
通過問卷采集到的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17.0進行錄入和統計分析。
三、研究基本狀況
(一)學習投入分布特點
通過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見表1),發現公費師范生學習投入水平較高的人數占比較少,在10%左右,4分以下的占到46.8%,中間分段的人數占絕大部分,表明公費師范生學習投入水平整體不高。
本研究將公費師范生學習投入細化為動機、精力、專注3個維度,通過對278名公費師范生樣本進行調查,統合數據進行分析后得出:總體上學習投入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學習的動力相對最高,學習的精力最差。從均值來看,公費師范生在動力維度上得分較高,各個維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動力、專注、精力。
(二)專業承諾狀況
通過統計分析(結果見表2),得出公費師范生專業承諾水平較低的占11.2%(3分以下),專業承諾水平較高占20.5%,68.3%的專業承諾處于中等水平。公費師范生專業承諾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繼續承諾、規范承諾、情感承諾、理想承諾。當前公費師范生的專業承諾總體水平較低,說明存在相當一部分的公費師范生對所學習的專業的興趣以及認同度不高。
(三)學習投入與專業承諾的相關分析
對公費師范生學習投入和專業承諾進行相關分析,可以得出公費師范生專業承諾及其各因子和學習投入及其各因子之間均存在顯著相關(結果見表3)。相關系數在0.187至0.541之間,且所有相關系數均為正數,因此,從總體上來說公費師范大學生學習投入與專業承諾之間的關系較為密切。
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專業承諾與學習投入各維度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說明公費師范生的專業承諾水平越高,其學習投入程度也越強。其中情感承諾與學習投入程度相關性最高。
(四)情感投入是關鍵因素
本研究以學習投入作為因變量,專業承諾四個維度作為自變量,采用逐步回歸法進行的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專業承諾的四個維度都可以顯著預測學習投入,進入方程的順序依次為情感承諾、繼續承諾、規范承諾、理想承諾。其中,情感承諾與學習投入程度相關性最高,說明情感投入是專業承諾中的關鍵因素,對預測學習投入狀況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討論
(一)公費師范生學習投入的總體狀況
從學習投入的均值來看,當前公費師范生的學習投入水平較低,說明相當一部分的公費師范生學習積極性和投入度不高,存在的問題主要在精力和專注方面,表現為學生上課精力不集中、逃課曠課、遲到早退等。動力因素均值反映出大部分公費師范生在學習投入的動力方面處于中等水平(動力因子得分在4左右),說明存在學習目標不明確、針對性不強等問題。
(二)公費師范生專業承諾的總體狀況
從專業承諾的均值來看,當前公費師范生的專業承諾水平較低,說明部分公費師范生對所學專業的興趣以及認同度不高。其中,理想承諾和情感承諾較低,說明公費師范生對于所學的師范專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認知較為消極。繼續承諾較高,說明公費師范生對于該專業的就業前景以及自我發展等情況較為樂觀。
(三)公費師范生學習投入與專業承諾關系狀況
研究發現,公費師范生專業承諾與學習投入各維度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說明公費師范生的專業承諾水平越高,其學習投入程度也越強。并且專業承諾的部分因子是學習投入各因子的有效預測變量,可以預估學習投入因子的變化。研究表明,公費師范生的專業承諾越強,就越認同所學專業并愿意付出努力,從而把更多的精力、時間和專注等投入到學習中去,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學習素養。反之,如果專業承諾較低,則對本專業持有相對消極的態度,由于不認同甚至不喜歡而導致缺乏學習動力而減少學習精力、時間、專注力的投入,從而影響學習質量。
因此,要改善公費師范生學習投入狀況,需要從學習投入現狀入手的情況下,還需要考慮專業承諾對其學習投入所產生的影響。
五、建議
(一)深度分析政策,做好考前志愿解讀和宣傳
經過研究發現,自愿報考并且了解過公費師范生政策的學生比調劑生或者聽從父母意愿盲目報考的學生具有更高的學習投入力。學生在填報志愿時的盲目選擇可能導致其在進入大學后發現所學專業與預期不相符,對本專業缺乏興趣,從而難以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更不可能在學習中體驗到快樂,因此其學習投入程度和專業承諾程度低。針對該情況,各地方院校應該深入研究和剖析國家和地方關于公費師范生的培養方案和政策,明晰培養的要求和目標,有針對性地根據學校及學院特色開設培養課程。同時,高校要做好考前宣傳,切實講解公費師范生政策以及相應的條件,讓考生了解政策,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基于充分了解及自身情況下選擇該專業,而非盲目報考。只有這樣,才能使其更快適應本專業的學習,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產生興趣,進而提升專業認同感。
(二)引導師范生轉變學習觀念,提高學習自主性
高校在師范生的培養過程中應該關注學生不同階段的不同表現。在入學后一段時間,通過不同的方式了解公費師范生學習狀況,了解其是否能夠適應大學生活和本專業的學習,根據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引導和幫助。在學期末,對公費師范生的學習狀況進行總結,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制定出改進的方法,在下學期開始進行解決和完善。在這一過程中,重點是引導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通過專題培訓、課后談話、小組結對等形式強化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改變學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充分發揮教師教化和同輩影響作用。此外,高校及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師范生確立學習目標,將被動、盲目、無意義的學習轉化為自主、有目的、意義明確的學習,樹立終身和全面學習的觀念,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高效地利用課內外時間,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克服學習拖延、懶惰等行為。
(三)加強學習環境建設,營造良好文化氛圍
高校應營造良好的校風和學風,通過環境熏陶讓學生熱愛學習,奮發進取。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其克服懶惰懈怠的思想,自覺努力地學習。公費師范生培養的特殊性使其學習積極性較低,對此可以通過大環境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學習的緊迫和壓力,從而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同時,院校可以在學校里構建蘊含教育氣息的文化氛圍,比如選取國內外教育家及其主要思想做成展板懸掛于走廊墻壁處,選擇教育著作中的教育思想作為標語展示在不同地方等,通過此類方式營造教育氛圍,讓公費師范生在日常中通過不同方式接觸到專業知識,引發思考,激發興趣,增強其專業承諾程度。
(四)高校加強公費師范生職業理想和師德教育
目前,公費師范生學習投入低,專業承諾程度低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其對教師職業的認同度不夠,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感知缺少。大部分公費師范生僅僅是將教師這一職業作為一個謀生的手段,所以在不影響畢業的情況下,專業知識的多少和教師技能的高低并不會成為公費師范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標準,由此存在專業知識不扎實,知識儲備量少,專業技能缺乏等問題。對此,各高校應該加強學生的師德、教師職業素養和職業理想教育,通過優秀教師事跡講解、教師職業素養課程、教師技能培訓和大賽等形式加強公費師范生的道德、素質、技能。通過道德教化、情感感知、技能訓練發揮作用,全方位多渠道為公費師范生提供自我提升的機會,從而增強公費師范生的專業承諾。
(五)完善師范生考核制度,改革學業評價方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采取期末考試進行一次性測驗作為評判學生成績的標準。在這一背景下,大部分公費師范生會選擇期末臨時復習來應付考試,并沒有深刻理解和消化知識,造成其產生一種平時不用功,突擊也能過的心理。
針對此問題,應該完善公費師范生考核制度和學業評價方式。對公費師范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開展適當的、有效的學業考核,完善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有機結合的考評制度。從不同時期和角度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況,診斷學生不良的、低效的甚至錯誤的學習行為,進行糾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改革學業評價方式。高校應合理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從多方面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目前,各高校大多數是依靠抽查到課出勤率和期末考試成績的評價方式,這是一種典型的重結果輕過程的方式,這種方式忽略了公費師范生學習的過程、學習中投入的精力和時間,以及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和感知。因此,在評價學生學習狀況時,第一,綜合評價學生的課前預習和思考存疑、課堂表現、課后作業的完成以及隨堂測試的應變能力等。第二,重視評價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通過課外拓展知識考查學生是否能做到“學一隅舉三隅”,是否真正掌握老師所傳授的知識。第三,教師采用課堂評價、階段性書面評價、課后一對一交談等形式,在評價之后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將評價結果及時、有效地反饋給學生,加強學生對自身能力和表現的了解,積極的反饋有利于強化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有針對性的反饋則有利于學生及時了解自身的不足,讓其調整學習行為,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投入度。
(六)豐富課程設置,改進教師授課方式
目前,培養公費師范生的高校大多都是設置基礎性課程缺乏彈性、開放性和自主性,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和興趣需求。高校應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教材為基礎,以教師為指引的“收放自如,結構完善,開放包容”的課程體系。同時改進現有的“填鴨式”“灌輸式”等不合適的教育方式。
首先,課程應該根據每個階段學生的特點進行設置。公費師范生入學的第一學期,學習技能和方式還處于極不成熟的階段,高校應該開設基礎性的專業知識,并不過分要求鍛煉學生的學術思維和抽象能力。而高年級的學生已經適應大學生活,并且面臨更高的挑戰,因此高校應該在高年級設置鍛煉學生學術能力和思維技能的課程,做到不同階段不同目標,因時制宜。
其次,課程設置應該多樣化,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高校應該加強學生擇課的自主性,開設更加開放前沿的課程,充分利用智慧樹等資源,讓學生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用興趣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提升。同時,課程的設置應該包容化,借鑒學習其他高校先進或優秀的課程,進行“本土化”改進后進行試驗,如果反響較好可推廣。
最后,高校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時候,要脫離“圍繞一本書一成不變地灌輸教育”,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把問題拋給學生,通過線索引導學生自行探究和解決,把課堂變成學生的課堂,從而激發公費師范生的學習積極性。
(七)充分重視專業實習,及時疏導心理問題
山東省部分培養公費師范生的高校會安排學生進行專業實習,以山東省聊城大學為例,公費師范生會在高年級時走進一線教學的課堂,直面學生,感受教育教學的過程。專業實習為公費師范生提供了一個體驗真實的教師工作、提前了解未來職業和發現自我的機會。有研究表明,大學期間的專業實習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公費師范生的專業承諾。在專業實習中,能夠高效處理課堂,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公費師范生會產生極大的自信,會強化其專業承諾,特別是情感承諾。反之,則會影響公費師范生的專業承諾,讓其喪失對未來職業的信心,消磨其職業情感,降低專業承諾。
高校應充分重視公費師范生的專業實習,及時發現并解決存在的問題,了解師范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心理狀況,重視表現出來的消極狀態,及時紓解,幫助學生重新樹立職業信心,增強專業承諾。強化積極的正向的刺激,弱化消極的刺激,讓學生通過實習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改進,而不是對教師職業產生厭惡情緒。高校要努力通過專業實習讓學生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來提升自己,增強自身的專業承諾。
參考文獻:
[1]Kuh CD.Assessing what real matters to student learning[J]change,2001(3).
[2]汪玉俠,齊欽.大學生課堂學習投入現狀及影響因素調查研究——以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為例[J].教學研究,2012(3).
[3]李西營,黃榮.大學生學習投入量表(UWES-S)的修訂報告[J].心理研究,2010(1).
[4]連榕,楊麗嫻,吳蘭花.大學生專業承諾、學習倦怠的狀況及其關系[J].心理科學,2006(1).
[5]連榕,楊麗嫻,吳蘭花.大學生的專業承諾、學習倦怠的關系與量表編制[J].心理學報,2005(5).
[6]陳芳,劉冬巖.大學生學習投入現狀調查與建議——以福建省三所本科院校為例[J].教育評論,2014(4).
作者簡介:王夢穎(1998—),女,漢族,四川樂山人,單位為聊城大學季羨林學院,研究方向為教育學。
(責任編輯:李直)
基金項目:本文系聊城大學校級一般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編號:Y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