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任彥鑫
目前,多數高校財務人員長期在人員晉升、福利待遇方面較一線教育工作者有較大差距,加之高校領導對財務工作缺少必要的重視,造成我國高校財務人才的缺失,更加缺少信息化建設方面的人才。同時,高校財務人員當中很少引進信息化專業相關人才,導致高校在信息化平臺建設、軟件使用、大數據應用等方面存在欠缺,無法滿足新政府會計準則制度、信息化建設及管理會計應用的要求。
目前,一些較大的高校中成立了信息中心,能夠選派、引進符合財務信息化建設的相關人才。而少數高校只由后勤部門負責校園各種行政后勤工作,由于工作人員身兼數職,加之,沒有相關信息化建設專業經驗,造成了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目標難以實現,更加無法滿足新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對信息化環境提出的新要求。
新的政府會計準則制度要求高校引入管理會計理論,將高校經濟業務活動與財務管理有機地融合,特別是應將預算編制、預算考核、財務風險防范、內部控制監管、財務報表分析、非稅收入票據管理等一系列內容與信息化平臺相融合,工作內容的增加及信息化模塊的復雜性直接需要高校財務人員既要懂得新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運用,又要知曉互聯網應用及大數據收集等相關信息化專業知識。
政府會計改革背景下,高校財務信息化不但要求建立相關的管理制度,還應在硬件、網絡、軟件研發等方面投入一定數量的資金。而財務部門作為地方高校教學科研主流業務的服務部門,在地方財政投入有限的情況下,在“保人員支出、保基本公用支出”的穩定政策要求下,財務信息化建設往往被推遲或進展緩慢。同時,個別高校還存在網絡與硬件設備不相兼容及布局不恰當等問題,制約著財務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在現階段,多數高校分別對預算管理、教務與科研、采購與資產管理、財務核算等內容安裝、使用了獨立的軟件,不但增加了財務人員對學習相關軟件的難度,無法從整體上對高校進行統一監管。
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實施對于高校來說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例如,新政府會計準則制度要求高校資產需要計提折舊,而高校內部由于領導缺少重視,未能在內部建立財務管理制度,無法保證新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實施,學校必須對合同、人事、科研、基建等業務進行歸口管理。以往存在由多個部門負責的同類型業務,要統一由一個部門管理,改變以往的部門分工邊界不清的情況。同時部分業務流程還存在規范不足的現象,要一并進行梳理。
新政府會計準則制度背景下,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需要財經理論與信息化技術復合性的人才,高校領導應注重引進、培養具有職業道德素養、信息化技術及新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理論的人才。同時,高校應注重財務人員的日常培養,為財務人員出國深造、理論學習等提供機會,為高校培養復合型的人才。
高校可以在財務處內指定專人負責財務信息化管理,并積極與信息中心對接,在硬件、軟件及網絡安全方面形成合力。高校信息化建設需要財務人員進行系統初始化、業財融合系統對接、系統使用培訓、問題處理等一系列工作。通過財務信息管理員,利用財務信息化,建立起財務信息管理科與同部門其他科室之間的聯系,建立起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的聯系。
首先,學校可讓信息中心對高校經濟業務與財務管理進行統一布局,并聘請軟件公司將高校業務與財務進行融合,將獨立的預算編制、非稅收入票據、資產管理、財務核算等工作融合到一個互聯網信息化平臺進行操作。其次,在硬件購置、軟件研發、防火墻安裝等方面投入資金,確保政府會計改革背景下,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目標的實現。
為了更好地落實新政府會計準則制度要求,高校應根據自身管理特點在內部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制度、內部控制制度,通過制度明確各處室的具體職責,并在高校內部形成監督合力。同時,高校應針對新政府會計準則制度重新對內部經濟業務流程進行再造,通過流程圖、流程手冊等方式向高校各工作人員展示辦理財務核算等相關業務的流程。同時,通過制度應明確哪個業務環節產生的數據必須及時推送給財務部門,以利于財務部門進行財務控制。同時財務部門處理后的結果要及時反饋給業務部門,確保流程繼續推進,實現流程再造,為財務信息化建設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