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
(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甘肅武威733006)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建設中,各個行業面對激烈競爭。未來經濟水平的提升,綜合國力的提升,不僅需要創新型人才,還需要高素質的勞動人員。因此,基于職業發展特征,結合我國的建設需求,努力提升人員素質,職業教育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需要教育工作者將其作為重點內容。
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升,是教師在接受專業知識培訓后,職業工作中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將終身訓練作為途徑,加強力度發展職業教育,需要促使其高質發展,為教師隊伍培訓提供重要的實訓基地。同時,設立技能型人才,保證其符合職業教育工作中的主要特點,均給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提出較高要求。通過職業技能競賽的開展,也給職業院校教師專業水平提出較高要求,特別是在院校成立以來,基于學院的內涵建設,促使專業化人才的有效培養十分重要,有利于名師和教學團隊的積極形成。在與當地示范院校相互合作下,通過人才輸送進行交流與合作,保證院校內雙師型人才比例的增加,為院校內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重要途徑。教師的專業化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基于現代發展理論和實踐的思考,為高職院校教師積極發展提供實踐指導,同時,通過深入研究,也解決了教師在當前專業化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因此,新時期教育體制改革與發展下,從不同的角度予以思考,給出重要的實施途徑,保證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也能為相關教育者提供重要的參考意見[1]。
對于高職院校的教師而言,專業發展應從入職前的入職培訓開始。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各個高職院校并不能承擔起對教師入職的專業培養與職業教育,高職院校的教師大多來自普通院校,他們在校期間的學習內容與方式偏向理論性,因此在教學能力、操作能力、專業技術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如果在入職前未能接受完善的入職培訓,則會對自身的專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一方面,高職院校對教師的職前培訓形式單一,基本以取得相關證書為最終考核標準;另一方面,培訓內容更新不及時,實用性較低,主要以教育心理學,教育學以及職業道德為主,缺乏技術性培訓。此外,對教師的職前培訓考核存在紕漏,基本以簽到、簽退和筆試考核為主,不能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起到督促與指導作用。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師職業發展標準存在三個方面的缺失:第一,準入標準缺失。高職教育不僅屬于高等教育,也屬于職業教育。但是對教師的資格認定,并沒有明確的標準,很多高職院校沿用傳統的普通高校準入制度,導致師資缺乏技術性、職業性等特點。雖然目前“雙師型”教師不斷在高職院校中普及,但這種類型的教師標準同樣尚未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職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第二,發展標準缺失。在專業發展問題上,高職院校往往將學歷、職稱、科研成果作為發展的標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了教師參加各類培訓的自覺性,完成了高職院校的既定目標,但這種發展形勢使教師紛紛提升學歷,增加科研項目數量,與實用型、職業型的專業培養存在一定的差距,往往流于形式。第三,監督標準缺失。教師的薪資待遇與職稱一般與科研成果相掛鉤,升職加薪后又缺少相應的考評制度與監督措施,導致大部分教師在評審職稱之前,集中發表大量論文,評審通過之后便忽略自身的專業發展,甚至一小部分教師弄虛作假,只為獲得眼前利益而忽略長遠發展。
從目前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的自主權受到忽視。在教學工作上,教師需要依據學校教務處的相關規定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內容、方法以及模式的選擇上,往往也沿用學校既定的傳統標準,而不能根據自身的技能水平、專業素養以及興趣愛好開展教學活動,進行專業發展。而高職院校對教師的考核,僅局限在是否完成教學任務、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等方面,忽略對教師專業自主權的重視。此外,大部分高職教師忙于日常行政事務和教學、科研任務,忽略了自身的專業自主權,導致自身的專業發展長期受限。
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為我國科教興國政策實施的基礎條件,隨著現代化教育工作中有效開展,解決高職院校中存在的問題成為各個業界重點思考的問題[2]。比如,高職教育展現了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優勢,其重點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工作目標是對當地經濟發展提供良好服務。對于高職院校教師,主要體現雙師型特點。從理論上分析,教師形成重要認識,能為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重要指導,高職院校基于理論知識,結合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并在實踐中分析人才的培養方式,這不僅為高職院校教育改革提供有利條件,對社會經濟發展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高職院校積極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還需要加強對教師的關注,作為主體對象,需要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做出全面分析,特別是教師在實踐中形成的意識和自主性。還要重點研究雙師型,探討如何培養雙師型的方法,并基于當前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積極與教師專業相互結合,以促使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提升[3]。
當前,對教師專業發展研究較多的為中小學教師,對高職院校教師研究還存在一些問題。有些人認為,高職院校教師發展是不需要專業教育的,認為他們的專業水平更自覺,認為他們的理論知識水平都比較高。實際上,因為高職院校教師自身特殊性,和普通院校教師在專業發展上存在很大不同,尤其是專業發展內容、方法、目標等,都存在很大差異。針對一些師范院校教師和技工學院教師,保證教師專業的完善化,在院校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能促使院校整體發展目標的實現,也有利于教育質量的提升。教師總體認識不足,無論是從師資隊伍管理和建設方面思考,還是教師課堂教學評價,都未獲得豐富經驗,在實踐中缺乏理論知識,因此,要予以該方面的積極改正[4]。
第一,保證培訓制度更完善,促使教師專業水平和思想水平的提升。要保證職業院校教師專業發展,最為主要的就是進行培訓。學校在執行和開展期間,增加不同培訓,能加強對一些問題的解決,使教師獲得更多的專業知識,也有利于教師自身能力和素質的提升。培訓期間,要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重點對教師的科研能力進行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能力。比如,組織教師參與全國性培訓,在提升教師專業知識和水平情況下,使教師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做良好的示范。特別主要的,還需要解決教師職業道德問題,因為良好的師德師風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條件,所以,院校在期間舉辦該主題活動,引導教師學習職業道德規范,完善院校的師德建設機制,形成良好的師德精神,保證獲得良好的人格魅力,促使道德品質的提升。
第二,加大力度進行扶持,為教師的專業進步提供強大保障。首先,院校領導要加強對工作的重視,給予教師更多的關心,為教師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保證先進技術和校園網絡的充分應用,從而為教師的專業進步提供堅實條件。還需要保證教師評聘政策的完善化,增加職教評價政策,對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在教師水平提升的同時,增強其工作積極性。要保證教師的專業進步和發展,還需要增加更多時間和資金,使教師在實踐中能充分維護自己的權益,從而為其發展提供強大保障[5]。
第一,使教師能夠自主學習,保證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師要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需要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結合現代社會、院校以及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按照具體要求,利用不同的形式和途徑有效學習,增加對新知識的更新,以促使自身水平的提升。同時,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要提升,學會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在培訓中有效學習,加強對課程的積極開發,并在實踐中有效研究,在合同中積極交流,在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的同時,也會實現專業進步。教師要保證自身專業水平的提升,還需要增加一些省外、國外的培訓。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保證他們能認真學習,禁止出現培訓形式化,形成有效的思想意識,將培訓的內容和自身教學實踐相互結合。同時,在培訓過程中,還需要積極反思,形成具有自己的教學特點和教學風格,以促使教師能力的綜合提升。在當前教育事業發展中,教師為素質人才培養的主要力量,為了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積極更新先進教育理念,促使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因此,職業院校教師要結合時代的具體要求,形成合理的教學理念和思想,對專業提升有一個新的認識,也要明確教師在職業教育發展中的必要性,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以確保獲得更高的專業水平[6]。
第二,教師要積極投入教育科研工作,加強對教學規律的探索。教師要達到自身專業水平的提升,可以在校內外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加強對學術知識的探究,并為其提供積極引導,在達到整體更專業基礎上,也能將教師的科研活動與實踐活動相互結合。比如,利用教學觀摩和教學研討的方式,使教師按照一定規則執行,且達到科研和培訓的結合,在教師科研能力得到提升基礎上,也會獲得良好的教學效益。學校科研活動的積極開展對教師專業水平和自身技能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教師的健康成長。因此,教師要主動參與到科研活動和課題研究中,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為自己的專業發展提供更多機會,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還需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學評選、聽課等方式,對當前的教學大綱、教學方法等詳細研究,掌握教育發展下的規律,促使教學方法的創新發展,以保證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7]。
第三,學會反思,且給予評價。反思是現代教師素質提升的主要部分,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反思主要是對自己的職業活動進行思考,特別是審視與分析自己在職業中的行為和產生的結果。并且,教師反思也是自己與自己的溝通,是教學與研究工作中的主要力量。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對自己的職業活動進行思考,特別是審視與分析自己在職業中的行為且反思自己,與自己進行心靈對話。教師也為反思教學中的實踐者,主要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個問題進行反思、思考以及分析和解決。在反思過程中,不僅要分析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教學效果等,還需要通過反思,有效更新當前的教育理念,保證教學行為更加規范,促使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升。職業院校在積極發展過程中,存在較強的實踐性和職業性,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反思,對自己科學評價,主動和積極地實現教學反思,并結合實際教學提出科學的教學策略,也要在實踐中給出具體的指導意見,以獲得一體化的教學模式[8]。
基于以上分析和研究,保證職業院校教師的專業進步和發展,是現代教育改革的主要執行手段,也能將其作為職業院校品牌化建設途徑,是教師積極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標準。在對教師的專業能力培養過程中,學校要基于具體原則,引導教師形成新的思路,保證主觀因素和樂觀因素的結合,在學生主動性積極發揮的情況下,保證教師自身達到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