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勞動定額通常是對工作任務量、工作時間的一種規定,通過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來確保各項工作的有序運行。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的批生產工作環節中,必須要通過勞動定額管理來規范員工的工作行為,避免影響產品的加工質量,給企業造成經濟損失。
為了保證管理工作的公平性,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營造良好的生產加工工作氛圍。相關企業應當意識到勞動定額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并應當充分結合實際工作情況,明確該工作的基本內容及特點。
勞動定額是指在正常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組織條件下,為完成單位合格產品所規定的勞動消耗標準。勞動定額有兩種表現形式,分別是時間定額和產量定額。時間定額是指在技術條件正常、生產工具使用合理和勞動組織正確的條件下,工人為生產單位合格產品所消耗的勞動時間,包括準備與結束的時間、基本生產時間、輔助生產時間、不可避免的中斷時間及工人必須的休息時間。而產量定額則是指通過科學的管理每位員工每日應當完成的工作數量及質量,確保生產加工工作的順利開展。
從企業在日常工作環節中實際使用的勞動定額管理工作效果上來看,不同的管理形式有不同的應用優勢。比如,產量定額的管理方式相對較為靈活,員工只要完成當日任務就可以休息。因此,這種方式比較容易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而時間定額可以讓工作流程更加系統化、規范化,有助于促進企業各項工作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這種方法主要指的是:員工根據生產實踐經驗,依照有關技術文件或實物,并考慮現有條件,分析估算定額。其優點是簡便易行,工作量小,制定定額快;其缺點是,受工作人員主觀因素的影響很大,定額準確性相對較差。它主要應用于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單件生產、新產品試制、臨時性生產的情況。企業在應用這種定額管理方法時,應當引導員工意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作用,并要求員工不斷總結以往的工作經驗,共同研究優化生產流程的可行措施。
它是以典型零件、工序的工時定額為依據,經過對比分析,推算出同類零件或工序定額的方法。其優點是能保持定額水平的平衡和準確性;同時,工作效率也比較高。但是,其缺點是應用的范圍受限制,新產品試制或單件小批量生產多采用這種方法。同時,基于我國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相應的數據信息復雜繁多,在對比分析的過程中,給工作人員增加了不小的壓力。基于此,如何科學合理的整理數據信息,完成對定額方法的統計、分類及整理,就是目前企業的基本工作任務之一。
它是通過對生產技術組織條件的分析,在挖掘生產潛力以及操作合理化的基礎上,采用實地觀測和分析的方式,確定定額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比較科學;其缺點是工作量大。從實際工作情況當中可以看出,這些勞動定額管理方法都有一定的適用條件,因此,企業還需要結合自身生產加工工作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選擇。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這些勞動定額管理方法的應用價值,推動企業各項工作的穩步開展。
想要在批生產中科學應用勞動定額管理,企業必須要規范工作流程,明確工作的側重點,然后積極展開創新研究工作。
開展勞動定額管理工作的關鍵就在于:對員工工時消耗情況的嚴格管理。首先,企業要分清楚什么是定額時間,什么是非定額時間。一般來說,定額時間是指完成某工序任務所必須的勞動時間消耗,非定額時間主要是指非生產性工作時間和停工損失時間,如停電、設備及模具故障等。這兩個時間之和就是企業相關管理人員所要記錄的員工工時消耗時間,通過按時記錄,可以發現員工是否存在工作態度懶散的情況,及時對員工進行批評教育,避免影響生產加工工作的質量及效率。
確定勞動定額水平是制定或修訂勞動定額的關鍵,也是直接反映定額管理人員的工作質量標志。企業制定勞動定額水平是以中等技術熟練程度和能力的工人,以正常速度完成一道工序所用的平均時間消耗。制定的指標可以使大部分工人能完成定額,部分工人可以超額完成,少數工人不經努力是很難完成的。隨著產量增加,生產同類產品的重復期延續,如學習曲線所表示的工時定額是動態的,當大多數工人超額時,就要修改定額。如果任意提高定額或定額過低,則不利于調動工人的積極性或不利于生產。
產品批生產管理中,都會遇到隨著產品產量的遞增,生產單件產品的工時逐漸遞減,兩者的變化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說重復生產同樣的產品時,每件所花費的加工時間逐漸減少。學習曲線也叫生產時間預測曲線,是表明累積產量和累積平均單件生產時間之間存在哪些關系的。基于時代在不斷發展進步,傳統的勞動定額管理工作內容及形式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基本發展需求,基于此,企業必須要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積極完善計算機系統的建設工作,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收集和整理管理工作的數據信息。并設置員工的個人工作檔案,定期對員工進行工作能力的考核,了解員工的工作優勢及不足,合理調整工作崗位,從而有效解決新時期批生產管理工作的難題。
結論:常見的批生產管理方式有很多,包括經驗分析法、對比分析、工時測定法等等。不同方法有不同的應用優勢及不足,需要企業結合自身生產經營的項目類型進行合理的選擇。另外,在時代發展變化的當下,企業應當意識到創新的重要作用,重點關注員工工時的消耗情況,嚴格管理生產工作的質量。在這個基礎上,發揮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展開創新管理工作,推動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