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勇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制造企業的資金籌集遇到了一系列問題,制造業必須進行融資觀念的轉變,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探尋新的融資途徑,優化融資方式,進而為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基于此,本文對制造業融資問題及解決對策展開探討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制造業當中的部分企業自身并不具備良好的授信資質,信用評估時無法獲得較高的資信等級,同時在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融資授信記錄較少,信用積累并不充足,日常業務交易記錄也不符合銀行要求,因此,制造業難以在銀行等金融機構取得貸款,對制造企業的融資授信產生了一定的阻礙。
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說,資金總量與融資需求并不均衡,為了降低資金風險,銀行等金融機構更樂于將資金發放給融資授信的企業,并會在授信額度內降低實際的放款額度,并且會進行多次放款,企業獲得資金的時間較長。一旦授信企業出現不利信息,銀行等金融機構會立即停止放款,甚至會將已發放的貸款收回。
在融資過程中,部分制造企業可獲得的貸款期限通常較短,多則一年,少則兩個月,因此制造企業面臨的償債風險較高。同時,制造企業生產鏈上的上游與下游企業同樣面樣著資金供應不足的風險,因此,制造企業難以對上下游企業的賬期進行調整而獲得充足的資金用于償還貸款。同時,部分銀行等金融機構會在償債期限結束后拒絕為制造企業續貸,致使制造企業的資金供應出現問題進而停產停工,面臨倒閉的風險。此外,部分制造企業會采用民間借貸的方式進行融資,企業所面臨的償債風險更高。
在經濟逐漸下行的情況下,制造企業的日常經營受到了影響,部分制造企業在貸款期內利潤難以實現有效的增長,資金流通狀況也未得有效改善,同時其在短期內無法提高盈利能力,存在虧損的可能,因此,制造企業難以在銀行等金融機構取得融資授信資質。部分制造企業雖已取得融資授信資質,然而在實際放款過程中,銀行等金融機構會降低放款額度。在制造企業自身盈利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金融機構會質疑制造企業的償債能力,并進行限制性條款的約束,致使制造企業難以獲得充足的貸款資金,進而導致其盈利能力持續下降。
對于制造企業來說,其購買的房產、引進的新型設備、有價值存貨以及應收賬款都是優質的資源,制造企業應對這些優質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加強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溝通與協調,采用抵押或擔保優質資源的方式以獲得金融機構的融資授信資質,同時,在融資交易過程中保持良好的融資信用記錄,加強信用積累以提升自身的授信額度。可采用集團或多家企業捆綁的方式取得授信,以降低授信的難度,提高授信資質獲取速度。制造企業可先獲得小額授信資質并保持良好的授信記錄,與多家金融機構合作而進行多種產品的授信,以實現信用積累。
制造企業獲取金融機構的融資授信后,所獲得的最終放款額度會低于授信額度,這是因為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度并不充足,同時銀行對制造企業的償債能力并不了解。基于此,制造企業必須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溝通,確保其可以了解自身的真實償債能力,提供真實的財務信息,以提高金融機構的放款額度。制造企業應將自身的生產經營情況以及獲得資金的使用情況及時匯報給金融機構,增強授信機構對自身信貸資金償還能力的信心,進而快速獲得剩余額度的信貸資金。
在申請大額放款時,制造企業盡量不選擇一次性放款的方式,根據自身的償還能力而選擇多次放款,根據企業流通資金的需求情況而選擇每次放款的額度,降低一次性還款的壓力,盡量不違規使用資金進行貸款的償還。在貸款合同簽定過程中,應在合同上注明可以提前還償或分次還款,還款期結束后,制造企業無需動用大量資金即可實現所有貸款的償還,并且還可以獲得續貸資格。目前金融機構在續貸放款時會采用定向投放的方式發放續貸款,并要求制造企業不得進行資金回流,因此,制造企業應減少資金由企業外部回流至企業內部的情況。制造企業可以從多個金融機構處獲得融資授信,根據具體的資金需求情況合理進行多種授信產品的選擇與搭配,以提高資金償還方式的靈活度。同時,制造企業也可對內部資金進行充分利用,可申請政府項目資金或進行廢舊物資的清理而提高自身的資金余量。制造企業還應與上游與下游企業加強聯合,在資金周轉出現問題時對上下游企業的收付款賬期進行調整而緩解資金壓力。
制造企業應將獲得的信貸資金用于主要的生產與經營業務當中,適當降低新項目的投資,根據自身的資金情況合理進行設備的更新與技術優化,制定合理的資金使用規劃。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優勢,整合優質資源不斷提升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實現產品結構的優化,結合市場變化情況制定科學的發展策略,促進自身盈利能力的顯著提升,與上下游企業加強合作以實現協同發展。
結語:制造企業在融資過程中,自身的情況、金融機構以及金融產品的差異都會對最終的融資結果產生影響。制造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況、整合優質資源,抓住市場機遇,探尋獲得信貸資金的渠道與方式,合理應對融資面臨的問題,提高已獲得資金的利用率,獲取到充足的資金支持,以推動企業的穩定與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