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
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要強化社會實踐育人,提高實踐教學比重;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加強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建設,運用大學生喜歡的表達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性強、理論性強,大學生社會閱歷淺的不對稱性,因而傳統實踐教學模式很難使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產生濃烈興趣。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差的考量, 開創性地提出了基于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技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實踐教學新模式,做到既“達真知”又“接地氣”,從而真正實現大學生在思政課堂上終身受益和真心喜愛的內在統一。
思政教育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旨在培養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激發其家國情懷,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從05 方案實施以來,思政課從教學內容、教學設計、實踐教學等方面都做了有效探索,比如增加課堂實踐趣味元素,豐富課堂實踐形式,如課前五分鐘新聞熱點微演講、唱紅歌、演小品、拍攝微電影等等,可以說使出了十八般武藝,讓學生講起來、唱起來、演起來、嗨起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試金石,沒有經過實踐證明,那些理論知識很難內化為學生的思想觀念,甚至會對一些理論持懷疑態度。然而思政課實踐教學貴在體驗式參與的校外實踐,因此思政課實踐教學依舊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一個短板。
思政課大多采取大班制上課,學生人數眾多,組織難度很大,加之安全缺乏保障,經費不足等諸多掣肘因素,藉此諸多高校僅從授課班級選拔極少數甚至一兩個學生作為代表參觀周邊紅色基地、參加公益和志愿者等社會實踐活動,實踐教學儼然淪為了“精英實踐”,實踐教學的功能難以得到充分發揮,而要想保證學生全員參與實踐教學難度非常大。
思政課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中對學生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考核評價重結果輕過程。對于社會實踐表現優秀的學生該如何考核如何獎勵,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久而久之,學生對思政課實踐教學失去興趣。
許多高校思政課教師都是“雙肩挑”,既擔任理論課教學又擔任實踐課教學,這不僅加重授課教師的教學負擔,而且缺乏專業化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嚴重影響實踐教學的實效性。思政課實踐教學并不是讓學生課后調研撰寫調研報告或開展課外活動學生參加并撰寫心得體會的“放羊實踐”,而是要讓學生通過實踐將理論知識內化于心、外顯于行,實現素質教育。而要實現實踐育人目標,必須組建一支專業化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教師團隊,精心設計實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既要緊跟社會熱點又要對接學生實際,集思想性、趣味性、針對性于一體,讓學生體驗共情,潤物無聲,從而感受思政理論知識的無窮魅力,最終觸及靈魂。
伴隨信息化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一種借助VR 技術、計算機虛擬空間作為活動平臺的虛擬實踐,正在成為破解傳統思政課實踐教學現實瓶頸的一種實踐新途徑。VR 技術就是虛擬現實技術,利用VR 技術我們能夠構建一個虛擬仿真的環境,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并給參與者的運動覺、聽覺、視覺、嗅覺等帶來多種感官刺激信息,讓人們感同身受。目前,虛擬實踐教學在醫學、工科等學科已日臻完善,在思政課等人文社科中則略顯蒼白。因此,思政課教師把虛擬實踐融入到思政課的實踐教學中,會給學習者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虛擬實踐教學具有開放性,通過VR 技術,我們可以在很小的環境里欣賞全國各地的紅色景點,學生不出遠門就能如同親臨一般感受這些紅色文化魅力,讓學生更樂于接受思政教育的洗禮,傳承紅色基因。同時,虛擬實踐教學具有交互性、超越性,能突破時空的局限。例如,當教師講到長征精神時,不管用多么發人深省的語言,學生也無法深刻體會。然而北京理工大學就利用VR 技術開發了一款《重走長征路》的軟件,能夠讓學生穿越到長征途中,體驗一把紅軍過雪山草地的艱辛,感受一把敵人圍追堵截和生離死別的驚心動魄,從而更好地吃透長征精神,吸收紅軍不畏艱難、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養分。當代大學生都是數字原住民,虛擬仿真體驗系統的開發,正契合了學生對網絡平臺教學的興趣,能對學生產生極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的教學效果。
新媒體已逐漸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載體,思政課實踐教學也倒逼著由傳統實踐模式向虛擬實踐模式邁進。虛擬實踐其實是對虛擬技術和理論旨趣深度融合的考量。因此,虛擬實踐教學要想取得成功,關鍵在于設計出一套既有技術可操作性又符合理論需要的實施路徑。
教師良好的專業素養與媒介素養是順利開展虛擬實踐教學活動的首要條件。高校思政課教師是實踐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對實踐教學活動起主導作用。虛擬實踐教學不僅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更是打破了傳統教學內容的桎梏,虛擬社會的海量信息決定了教學資源的豐富性和新穎性,從而決定了教學內容的高效性。因而虛擬實踐教學對教師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帶來更多挑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緊跟理論前沿、把握時代脈搏,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評判、篩選、捕捉對學生有價值的信息,幫助學生抵制垃圾信息的侵襲,這需要教師具備深厚扎實的理論素養。同時,新媒體技術更新換代頻繁,教師必須有強烈的時代意識,具有良好的媒介素養,掌握新媒體技術并開展虛擬實踐教學的能力。因此,高校相關部門應當制定教師培訓政策,鼓勵教師進修培訓。開展有針對性的新媒體技術實操培訓,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設置培訓專項經費,提供資金保障。多項舉措集中發力,全面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的綜合素養,促進虛擬實踐教學高效開展,提高實踐教學的實效性。
基于VR 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實踐教學新模式,旨在以實踐創新、和諧共享為建設理念,將思政課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利用VR 技術,例如全息投影、3D 影院、紅色景區及文化虛擬場館等,搭建一個銜接社會實踐和課堂教學的模擬社會實踐微型教學平臺,即思政課實踐教學體驗中心、國情國史體驗館等。該虛擬教學平臺具有播放視頻影像資料、展示平面資料、展示微型立體模型、查詢教學資料庫、師生教學互動等功能,依據這些功能及教學要求,設置3D 影像資料播放區、平面資料展覽區、微型實體場景區、實物陳列保存區、情景模擬表演區等。利用“虛擬場館”平臺進行協作教學、混合教學、超現實環境教學和情境教學,從而重塑思政課形象,提高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實效性。
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是順利開展虛擬實踐教學的保障,有助于點燃師生對虛擬實踐教學的熱情,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應遵循可操作性原則、客觀量化考核與主觀評價相結合的原則,考核既包括對教師的考核,也包括對學生的考核。對教師的考核主要根據學生對虛擬實踐教學效果的認可程度以及同行的評價加以評定,并把對教師的考核結果與工作量、評先評優、職稱評定結合起來。對學生的考核則由授課教師依據學生模擬實踐體驗的過程與活動結果進行評定。并且,給虛擬實踐教學完成良好的同學頒發榮譽證書,并與學生的評獎學金和助學金結合起來。虛擬實踐教學作為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一種全新形式,徹底打破了現實實踐教學在人力、物力、空間等方面的桎梏,但是,虛擬實踐教學并不能取代現實實踐教學,虛擬實踐教學的使命是要引導學生回歸現實,從而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