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剛
開陽縣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充分利用地域特色優勢,聚焦農村產業發展要素,創新發展思路,念好農村“產業經”,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奏響農民增收“致富曲”。
聚焦產業要素,探索農村產業“新路子”。開陽縣以“挖掘地方特色,按照市場需求,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采取宜果則果、宜茶則茶、宜藥則藥、宜林則林的方式,主攻茶、菜、菌、竹、藥、果等產業發展。目前,全縣共完成產業結構調整27.75萬畝。大手筆做好茶產業發展文章,加快推進龍崗、楠木渡、馮三等壩區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建設,抓好高寨鄉食用菌、竹、中藥材等產業發展,做大做強龍水鄉蜂糖李、南江的枇杷、花梨的櫻桃等水果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聚焦種養循環,推動產業發展“新舉措”。開陽縣因地制宜,抓好農業產業布局精心定位,實行“1+N”高效生態循環農業產業發展體系。抓好茶葉、水果基地建設,打造一批集觀光采摘為一體的精品水果品牌,實現農業提質增效。在龍水鄉蜂糖李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龍頭企業+公司 +貧困戶”模式,發展湖羊養殖,用湖羊養殖產生的糞肥助力發展核桃產業,以林業生態產業為重點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聚焦利益聯結,抓好農特產品“新發展 ”。搭建好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確保本地農產品市場占有率不低于70%。加快分揀包裝、保鮮儲藏、冷鏈物流等配套建設,全面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方式,加快與市農墾集團、中菜網、貴陽北部物流園等企業合作,推進全縣農產品融入大市場進行大流通。以臺灣產業園為抓手,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園區聚集,重點推進貴陽三聯乳業乳制品加工、農匯果業的富硒水果深加工、健康農中藥食材全產業鏈等項目建成投產。實現經營管理“合一”,利益分配“合一”,構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利益共同體。
聚焦品牌培育,打造富硒產品“新名片”。圍繞省、市推出的12產業和“五子登科”產業,積極爭取省、市出臺專門政策,支持開陽縣發展硒產業。加快推進貴州省富硒產品檢測中心、省硒資源研究中心項目落地,健全富硒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大力培育“5+N”富硒特色品牌,持續抓好黔貨出山,擦亮“中國富硒農產品之鄉”品牌名片,提高“中國硒州”影響力和知名度,加快“硒貨出山”的步伐,打造富硒示范一條街,推動農特產品銷售,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助力群眾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