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是省級掛牌督戰的9個深度貧困縣之一,銅仁市唯一深度貧困縣。2020年5月20日,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離整縣脫貧只有225天,離提前達到脫貧標準只有40天,但全縣還有貧困村22個、貧困人口20409人。與此同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出經營務工、農村春耕備耕、縣內復工復產、村級基礎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等等,都相對遲緩,制約著沿河群眾增收和經濟發展。脫貧攻堅,愈顯艱難。
然而,許多干部群眾卻對沿河整縣如期脫貧充滿信心,言談成竹在胸,行止舉重若輕。
原因何在?經過兩天采訪,記者總結發現,其底氣來自該縣四大“所有制”脫貧法。
為了扛起脫貧攻堅重大政治責任,積極履行主體責任,及時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沿河制定了許多政策措施,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凝心聚力推動落地落實。
縣委宣傳部人士介紹,圍繞責任落實,沿河制訂了縣級領導干部聯系幫扶深度貧困村工作機制、縣級領導1+3定點包干聯系深度貧困村重點村工作機制、“6543結對幫扶”工作機制、暗訪督查和問責工作機制、脫貧攻堅一線干部管理關懷激勵機制、遍訪貧困村貧困戶機制等一系列文件。圍繞工作落實,建立了“精準識別”“動態管理”“貧困退出”“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監管”等10余個規范性工作機制。圍繞正向激勵約束保障,建立了“脫貧攻堅一線干部關懷激勵”“督查巡查”“脫貧攻堅問責”“鄉村小微權力清單”等機制與辦法;圍繞考核評估,重點制訂了《縣鄉兩級黨委和政府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考核辦法》。
◆ 沿河新景生態茶園航拍圖(局部)
在完善一系列制度和辦法的前提下,沿河自治縣每年年初還要印發《減貧目標任務指導計劃》,將減貧任務細化分解到鄉到村到戶到人,著重因村因組因戶因人施策,強調因時因地因人因事制宜。
沿河后坪鄉是典型的高山地區,素以傳統種養為主。多年前,曾培育出烤煙和茶葉等新興支柱產業。但隨著時間推移,市場發生了變化,發展后勁漸次不足,烤煙和茶葉遂成夕陽產業。
為了脫貧攻堅,80后的后坪鄉黨委書記張鵬率先點燃了農村產業革命之火,“無中生有”地發展水產養殖,產出了暢銷遠近的小龍蝦。
金龍蝦稻田綜合種養基地業主王宗勇告訴記者,基地主要以“小龍蝦+有機農產品”為主,采取“公司+村黨支部+集體經濟+農戶和貧困戶”的模式,每銷售1斤龍蝦村里提取1元。2018年底龍蝦養殖才4個月,村集體就提取了0.65萬元;2019年,村集體實現利潤分紅6萬元。如今基地占地面積380畝,輻射下壩、雙坪、玉泉、斯毛壩四個村,帶動1170戶5182人增收。
特色產業是決勝脫貧攻堅的法寶,沿河自治縣緊扣“八要素”,在高效精細上狠做文章,持續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圍繞“生態茶、生態果蔬、生態畜牧業、生態中藥材”四大生態產業,組建茶葉、油茶、食用菌、辣椒、酒用高粱、鐵皮石斛、生豬、生態雞、中蜂、生態漁業共10個產業發展專班,同時全面發展白山羊這個“一縣一業”的主導產業。而到村到戶的農業技術服務,則下派200多人的專家技術隊伍免費提供。
“為了達到高效精細目的,各鄉鎮又再次細化梳理,突出重點?!焙槎涉傸h建辦主任羅素花介紹,“一是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推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群眾發展產業,洪渡鎮以合作社為平臺,構建‘村社合一’新模式,開拓產業發展新路子;二是把黨支部、村合作社和貧困農戶的利益有機聯結,使基層黨支部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黨員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帶頭人;三是引導各村合作社與縣產業發展專班積極對接,做好技術培訓、勞動組織、物資發放和產銷對接方面全程跟蹤服務,解決了產業發展的后顧之憂,激活了脫貧致富的群眾潛力?!?/p>
新景鎮是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核心區,但2020年卻將重點調整為“以生態茶為主導,水果、烤煙、畜牧業為支柱,其他多種短平快產業并舉并重”的“1+3+N”新格局,進一步做實農村產業革命。
新景鎮黨建辦主任冉小川認為:“1+3+N,是我鎮決勝脫貧攻堅的利刃。”
在縣政府、宣傳部、洪渡鎮、新景鎮、后坪鄉等單位的辦公樓,很難找到想要采訪的對象。后坪鄉宣傳委員馮立科說:“大多數都駐村去了,沒有去的都得說明原因,然后才留在辦公室調劑辦公。”
◆ 村民采摘春茶
◆ 村民種植的柑橘喜獲豐收
◆ 后坪鄉葫蘆灣傳統村落一覽
縣委宣傳部人士介紹,沿河縣建立了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完善 “縣、鄉、村”三級脫貧攻堅指揮體系,組建縣脫貧攻堅指揮中心,指揮中心又下設教育、醫療、住房、產業等17個作戰組實行集中辦公。
同時,三級書記“親自”掛帥出征,在市級領導1+2定點包干的基礎上實行縣級領導1+3定點包干聯系重點難點村,縣委書記和縣長分別包干聯系1個深度貧困村和3個貧困發生率高于20%的村,縣級其他領導包干聯系其余1個深度貧困村和3個貧困發生率在10%至20%的村,并要求逐村走訪,一個村一個村地分析致貧原因,找準脫貧路徑,逐村研究制定了脫貧攻堅方案。同時,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書記,與村“第一書記”、村支部書記任村攻堅隊長,沖鋒第一線,決戰主戰場。
“我是一名黨員,帶領村民發展是我最大的職責,只有村里發展好了,我才能踏實安心?!焙槎涉傁屡芍Р繒浱镄〔ㄕf。
馮立科則自信地告訴記者:“許多村支部書記都由副科級以上干部出任,原則上不脫貧不脫鉤。因此,大家都是‘只要不死,就往死里干’。若真要推選優秀先進什么的,確實難以分出個高下來。”
沿河縣多名黨政干部坦言,以前一些鄉鎮干部缺乏工作思路、找不到工作抓手,面對困難無從下手,“庸、懶、散、慢、浮”等問題明顯,而現在,思路清了、作風實了、信心足了、成效來了。
在宣傳部提供的資料里,記者看到:2019年全縣選派第一書記、駐村干部、攻堅隊員和幫扶干部共計5129人;下派駐村幫扶干部447名,平均每村9名。
◆ 春茶茶青
記者眼里的后坪鄉葫蘆灣是一個美麗的土家村寨,2014年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馮立科介紹,2020年初以“尖刀班”為主,入戶走訪葫蘆灣,不但對貧困戶住房相冊建檔立卡,還建立了非建檔立卡住房相冊、十二類人群臺賬、問題短板臺賬、閑置住房臺賬。
事實上,沿河脫貧攻堅,均在全盤動員、全域開展。
農村道路方面,“不通則搬、不搬則通”。
農村飲水安全方面,重點解決深山區和石山區。
農村電力通信方面,普遍實施提升工程。
控輟保學、“教育資助”、學校改造等全面推進。
醫療保障、慢病簽約、大病救治等全部建檔立卡,實現簽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
農村住房安全方面,實施大排查大整治。
就業扶貧方面,建立和完善“企業訂單培訓,市場引導培訓,就業促進培訓”制。沿河自治縣還建立了1個駐外勞務協作驛站,獲全省先進稱號。
與此同時,發放創業貸款扶持創業帶動就業,抓好生態扶貧強化舊業開拓新業,抓好金融扶貧鞏固企業拉長產業,抓好電商扶貧穩住近業拓展遠業,抓好旅游扶貧創新主業發展副業。
在此背景下,百姓也普遍參與到脫貧攻堅的隊伍中來。在后坪鄉高巖頭村,馮立科告訴記者:“如今的高巖頭,改變的不僅是道路房屋村容村貌,還有普通群眾的言行作風思想面貌。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已經成了一種自愿、自覺與主動?!?/p>
與記者匆匆一晤的何支剛縣長說,我們將堅決按照省、市掛牌督戰工作要求,圍繞“三率一度”目標,用好用活“五步工作法”,精準制定到村到戶督戰方案,掛牌決戰,確保上半年所有貧困人口達標脫貧、所有貧困村達標出列,實現整縣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