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 濤
大方縣堅持目標不變、靶心不散、頻道不換,探索出“一社兩業”鞏固摘帽后脫貧攻堅新做法、新思路,持續鞏固脫貧攻堅良好態勢。“一社”即大力推進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帶動群眾發展產業增收致富;“兩業”即縱深推進產業革命和加強勞務就業扶貧,實現群眾穩定脫貧。
聚焦合作社帶強,提升發展原動力。統籌推進七權同確,量化股份20萬戶7.08億元入股村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支持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申報農業產業發展項目、扶貧資金項目95個4909萬元,培養打造了鳳山鄉銀川村、興隆鄉菱角村等一批示范點。
發展“菜、畜、果、藥、菌”五大重點產業,做大一產;探索“網絡平臺+農戶”“專業合作社+散戶”等方式做強二產;立足本地農業資源優勢,加大鄉村旅游等項目開發力度,打造一批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區,做活三產。目前,全縣發展一產的村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229個、二產的25個、三產的32個,村集體經濟規模達1.06億元。
聚焦“兩業”帶富,增強脫貧內動力。始終把“兩業”作為打好脫貧基礎、實現穩定脫貧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在脫貧攻堅中補短板、攻堡壘的關鍵作用,把貧困戶吸附在產業鏈上,讓群眾有產業支撐,更好地鞏固脫貧成果。
深化產業革命“八要素”,制定出臺《大方縣農業產業化發展“3+2+N”工程實施方案》《大方縣今冬明春暨2020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方案》等文件,全力推進全縣農業產業發展“轉方式、調結構”。立足資源稟賦、氣候條件、產業基礎、市場需求和脫貧攻堅等,選擇以辣椒、優質肉牛、獼猴桃、天麻、冬蓀為中心的“菜、畜、果、藥、菌”的五大重點產業,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強化技術服務保障,遴選208名專業技術人才和553名“土專家”,組建29個技術服務隊,精準匹配各類專家到村服務,切實轉變群眾發展觀念和農業發展方式,確保群眾懂得種、種得好,合作社建得好、能帶富。
精準建立勞務就業扶貧工作數據庫,徹底摸排全縣勞動力底數,強化“大數據+”比對的方式,對數據進行動態更新,確保勞動力底數清、就業需求清。
全面挖掘和收集各領域用工需求,開發和儲備用工崗位,通過“有組織勞務輸出穩定務工就業解決一批、整合各類公益性崗位和就業見習崗位解決一批、推進農村產業革命解決一批、實施重大工程項目解決一批、工業企業吸納解決一批、推動服務業創新發展實施消費扶貧解決一批、完善安置點服務體系建設解決一批、創新林業資源開發解決一批”的“八個一批”措施全力拓寬就業渠道做大就業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