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6月8日刊登房寧的文章說,從公共管理學的角度看,普遍存在的形式主義問題與“頂格管理”模式及其理念有關。所謂“頂格管理”,簡言之,就是一切按照上限進行管理的操作模式和理念。它表現為管理工作中的“四最”——“最全事項、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快速度”,也就是追求經濟學上的所謂“最優化”目標。
然而,實行“頂格管理”,追求最優化,是要有前提的。首先需要最優條件,其次要付出最高代價與成本。但在實際生活中,這種最優化的前提條件和成本支付都是難于實現的。如果強行要求“最優化”,就會造成包括形式主義在內的很多問題。概括起來說,“頂格管理”帶來的主要問題:一是會推高管理成本,二是因缺乏操作的靈活性,會降低政策的適應性,導致工作難以真正落實。明明做不到,又強制要求,于是現實中就只好應付,“形式主義”就這樣出來了。按基層干部們的說法,形式主義是官僚主義逼出來的。
以“最嚴要求”而論,現在上面布置的任務非常具體,包括路線圖、時間表、各項標準,有的干脆就是下發一個大表格,要求不折不扣地執行。然而須知,底下情況千差萬別,不可能和上面的政策一一對應,不給執行者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任何政策都無法真正得到執行和落實,還會助長形式主義。現在基層管理中出現某些奇葩現象,都和這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