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志強
1.偏離主干、偏離戰略目標。企業進行編制時會把戰略目標和經營目標作為依據,再進行合理地規劃。然而短期收獲的經濟效益是現在大多數企業所看中的,對于長期經營戰略目標一般都無人問津。因此,各管理層、企業職工都無法接收到通過預算傳遞的戰略規劃,無法有效的實行戰略規劃。戰略和全面預算管理工作脫節,最終會影響預算的發揮。
2.組織機構的設置不合理。現如今我國企業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全面預算管理組織機構,其主要工作是交由財務部門負責。但是如果僅由財務部門開展預算管理工作,則可能會產生以下幾個問題:其一,各業務、職能部門未來的績效考評、激勵會受全面預算影響。直接影響他們的切身利益。而如果直接讓財務部門推動預算管理,則容易使各部門產生抵觸情緒。其二,由于財務部門和其他業務部門、職能部門在信息掌握方面都不太對稱,如若各部門不能順利的協同工作,則不利于預算準確性的提升。
3.編制缺乏科學性和準確性。預算編制在全面預算管理中起著控制事中和事后的作用,是預算管理的重要環節之一。但是我國目前企業的預算編制還不夠科學和準確。例如,在有些企業中,它們會片面且過分地壓低費用,只以預算為主,缺乏科學性。在進行預算編制的時候,企業如果不對市場進行合理的評估分析,就容易讓編制偏離軌道。我國現在大多數企業依舊采用增量預算法,編制時仍然只是以上一年度的預算為基礎,做調整,無法確定其準確性。另外“自上而下”的編制程序也是一部分企業采用的方法,而這種方法也難以保證其準確性,主要原因是因為最高管理層對信息的掌握不全面、不真實、不及時。
4.輕視執行力度,重視邊編制。如今企業對預算管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認為對一系列的預算進行編制是預算管理的工作。當預算編制完成后就置之不理,如果不利用起來,哪怕是最科學合理全面的預算也沒有它存在的意義了,而預算管理的目標也就更難以實現。那么在預算的過程當中一定要非常的仔細。與此同時,如果當預算編制投入使用之后,企業就一定要及時跟蹤監督,對發現的問題立即解決。
5.信息化建設的忽視。信息在企業內部傳遞的速度和效率都會對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產生影響,最終的工作效果又受到管理層和預算執行部門兩者對信息的掌握的匹配程度的影響。而效果不佳主要是因為信息不能準確、全面、快遞地傳遞出來。
但是就目前情況而言,很多企業都不重視信息化建設,讓企業內部的許多信息成了“信息孤島”,不利于預算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現階段仍舊有很多企業依舊采用傳統的編制手段開展工作,例如利用傳統的辦公軟件收集、傳遞預算信息等。效率高低、準確率、編制時長等傳統編制方法都不如現代化編制手段有效。
1.加強企業戰略實施。實施戰略管理是需要企業以圍繞戰略目標來開展的。因為企業的整體行動計劃就是企業戰略。所以企業就應該堅持戰略引導預算的思想。規劃水平在逐漸提高的同時,全面預算管理也要逐漸地把戰略思想納入其中。把年度經營目標進行細化的基礎企業戰略目標地實施。隨后再把每一個任務目標都落到每個責任主體身上,使過程、組織、人員都保持一致性。讓企業在這個過程當中變成一個具有動態性和目標性的統一整體。
2.設置合理的預算管理組織機構。每個企業的管理方式,發展情況都是不相同的,因此在建立全面預算管理組織體系的時候要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來建立,在進行分工之前要對業務特點、管理模式進行良好的評估,再進行溝通合作,促進全面預算管理的順利運行。那么在建立的過程中首先應該成立一個作為全面預算管理決策機構的預算管理委員會,組成人員應該是企業最高層委員會。
為保證權威性,審核批準與預算相關的事情會由預算管理委員會負責。成立全面預算管理辦公室來參與到全面預算管理的執行、編制、反饋的工作當中。值得注意的辦公室的組成人員應該是財務部門、業務部門、職能部門的負責任人。
3.提高編制科學性和準確性。合理的編制方法是企業提高預算編制科學性和準確性的前提條件。那么在選擇編制方法時可以用作業預算代替傳統的預算方法。所謂作業預算是指將做作業成本法作為預算管理基礎的一種方法。在這個方法的指導下,就要把戰略目標分成作業中心的目標,為區分出增值和非增值作業而對現有的作業進行分析。企業會通過預期的作業量對資源進行分配,這樣可以提高預算編制的準確性。
4.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要想加強信息化建設,企業就應該學習,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工作。以會計信息系統數據做為企業建立信息系統的基礎和前提。然后再和其他管理系統數據相結合,從而建立起企業信息系統。這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幫助企業處理、預測、分析判斷各財務和非財務信息。在將各種信息進行了統合之后,通過一系列手段提高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通過信息化建設,預算的執行情況可以及時全面的被反饋,并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