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星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南通226007)
多年來,不同環境和地區的文化創意事業蓬勃發展,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踐創造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促進了文化與經濟市場的雙贏發展。但是,其問題也接踵而至。現有地域文創產品的同質化現象嚴重,難以從造型外觀及精神內涵方面體現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差異;部分文創產品對地域文化的理解和表現往往流于形式,只是對地域文化元素的簡單復制或刻意模仿;設計師在強化地域文創產品文化特性的同時卻忽視其實用功效,導致此類產品缺乏市場推廣空間,難以實現消費者尤其是年青一代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雙認同。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地域文創產品不僅是承載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的物質載體,更是將有深度、有內涵的地域文化深植于現代產品的一個藝術化創造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看,新穎、富有生機的Q版文創產品設計符合具有現代感地域文化傳播及實現市場認同的可行性。因此,結合Q版文創產品的設計特點,詳細分析基于地域文化的Q版文創產品開發流程,從而為此類產品設計提供一定的創作思路和靈感。
地域文創產品是兼具深厚文化底蘊及實用功能的創意類設計產品,傳達著設計師對文化意涵的深刻理解以及功能屬性的準確把握。但從地域文創產品的設計現狀來看,脫離實際生活的風格定位使此類產品的觀賞性大于實用性,從而拉開了與消費者之間的訴求距離。因此,該類產品設計定位需始終把握兩點:一方面,產品能夠準確把握地域文化精髓,不流于形式,不生搬硬套,力求實現地域文化的活態轉化。另一方面,從設計形態、設計屬性角度提升產品在消費者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感,從而最終實現此類產品的市場價值。
同質化現象在不同地域與文化背景下的文創產品設計中屢見不鮮。究其原因,相同的產品類型、相似的產品外觀導致此類文創產品給消費者帶來審美疲勞,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及使用欲望。因此,地域文創產品在展現地域文化特色、彰顯地域文化元素的前提下,更應充分挖掘此類產品在類型和外觀方面的多元化、生活化,考慮人們喜聞樂見的、符合現代生活方式的、滿足物質與情感訴求的設計標準來建立與豐富產品的整體結構,拉近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從而延長此類產品的生命周期。
現有地域文創產品在視覺外觀方面具有典型的地域性文化趣味和創意,但僅僅只是將一些具有符號指代意義的元素直接運用到圖案構成或造型設計中,缺乏對地域文化精神的深層次理解及挖掘,無論在裝飾形態及情感訴求方面都顯得單一。因此,對地域文化的再挖掘更傾向于以組合、混搭以及重構的方式去找尋地域文化元素的內在聯系,從靈活轉化與持久發展的角度探究本土文化精神的深刻內涵,才能以具有溫度的設計形式實現精神價值的有效傳承,彰顯地域文創產品的文化代表性。
地域文化具有多面性,不同設計師對地域文化的觀點及情感也各有側重。而現有文創產品的設計多傾向于傳統元素的傳達,其表現形式也相對單一化和獨立化,缺乏情感傳達的連續性和整體性。因此,產品設計需要在相對統一的主題或系列規劃下,將具有典型指代性的地域文化典故、特產、自然風貌、特色建筑、民俗風情整合、提取,以強調多感官感知的綜合性體驗來豐富產品的情感輸出,以順暢的交流溝通功能實現文化內外精神的有效結合,實現產品與消費者在情感認同方面的契合[1]。
主題化是文創產品設計的重要方式,具有地域特色的歷史、文化、城市、自然、神話童話故事等都是主題化文創產品設計的主要實現路徑。而在Q版文創產品設計開發過程中,主題化的系列感、整體感與現代感塑造尤為重要。主題化Q版文創產品并非以單一設計形式出現,而是選取地域文化中具有鮮明特色的某一或某幾個情節以及場景環境,通過步驟化、階段化的產品形式進行內容敘述,并以局部或整體的產品造型進行內涵底蘊的傳達,從而形成在形式與內容、物質與精神上完整流暢的設計表述,并使主題化設計方針得到落實。此外,主題選擇的現代感也是Q版文創產品設計中不可忽略的部分。由于主題選擇大多來源于已成熟的文化元素,極易造成內容與消費者尤其是青年一代在意識形態方面的隔閡。那么,此類主題文化元素的呈現形式就顯得尤為重要,需要尋找成熟文化元素與年輕消費者喜聞樂見的物質形式之間的契合點,以達到現代感的有效結合。
與傳統文創產品相比較,Q版文創產品的輕量化與便利化是其最大的特征,也是制定其產品類型和設計外觀形態、功能的重要衡量標準。從文字角度理解,“輕量”意味著反對臃腫與拖沓,強調以產品形態和功能的舒適感為消費者帶來輕松愉快的體驗。那么,在衡量產品設計“多”與“少”的過程中,不僅要求設計師去挖掘產品在某一或某幾個生活場景中的被需要程度,更需要為消費者提供使用產品獲得的輕松愉快的情感經歷。所以,Q版文創產品的輕量化必須從兩個方面實現:首先是形態的輕量化。這意味著此類文創產品相對于傳統的文創產品更輕巧和便于攜帶,從而降低了消費者的使用困難;其次是功能的輕量化。現代社會的高壓力與強節奏使消費者更傾向于舒適而簡單的產品操作流程,流暢的產品使用功能會降低消費者的操作壓力并提供輕松、愉快的感官經歷,這對于增強文創產品的市場價值具有重要作用。
“娛樂”是一種使用自己或他人的技巧來表現喜怒哀樂而使與受者喜悅、放松,并帶來一定啟發性和感悟性的活動?,F代社會生活的高速運轉使人們終日奔波于工作和基本生活需求之間,有限生活空間的壓抑反而促使娛樂活動的范圍不斷擴大,人們不斷尋找身邊具有趣味性的活動以調節身心,如歌、舞、游戲、保健、醫療、形體、美化,甚至勞作活動等。而在不同的社會時代和壓力下,娛樂所表現的形式及作用也有所差異。而轉移至產品設計,樂趣跨越實用而成為人們關注產品的首要因素,無憂無慮、無負擔式的精神追求轉化至產品本身則更多地反映于主題內容和精神訴求方面。Q版文創產品所具有的外觀形式和文化主題應以更加貼近生活、引發現代人群尤其是年輕人興趣的形式予以體現,精神內涵的訴求與傳達則盡量避免過分的老套與說教,以具有享樂性的產品體驗來放松人們緊繃的神經并獲得快感經歷。
地域文化下Q版文創產品設計是一個基于充分市場調研的過程,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方面,對地域文化及現有地域文創產品的市場調研。地域自然風貌、特色建筑、民俗風情是一個地區經歷了長期的歷史發展而形成的具有深厚內涵底蘊的空間環境,是地域文創產品設計的最大靈感源,而經由現代文明洗禮的現代地域文化則體現出與傳統地域文傳截然不同的氣質與風貌[2]。因此,對地域文化的市場調研不僅要扎根于傳統地域文化,更是要深植于現代地域文化。而現有地域文創產品市場調研則為Q版文創產品設計開發提供了更多的設計與市場經驗,其所彰顯的設計優劣勢是設計師所關注的重點。另一方面,對Q版地域文創產品的受眾者調研。作為現代消費者尤其是青年一代來說,由于受到復雜經濟環境以及多元文化意識的沖擊,傳統產品消費觀念中對實用性的關注已經逐漸轉移至樂用性,即產品屬性在滿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礎上更側重對人情感、精神的愉悅享受。那么,針對地域文創產品消費者的市場調研需要從其工作學習、日常生活、休閑娛樂等方面進行分析,通過總結其工作生活狀態、情感精神訴求來歸納他們對Q版文創產品的需求和關注點,從而做到設計實踐的有的放矢。
在完成對地域文化、現有地域文創產品以及消費對象的市場調查后,我們將獲得有關于Q版文創產品設計開發的第一手資料,這對于在設計過程中挖掘靈感創意、調整設計方向尤為重要。首先,地域文化的層次、維度、方向眾多,為了使整體Q版文創產品更具風格化,我們需要從地域文化資源中選擇特色鮮明、故事性強的元素來進行設計轉化,從而形成具有典型主題關聯和敘述性的產品系列或類型。一般來說,地域資源可劃分為物質資源、制度資源和精神資源,所涉及的自然環境、建筑構造、人文風情和禮儀制度都是極具象征性和符號性的設計轉化資源[3]。其次,在確定設計資源的前提下,提取其中的元素(包括線條、色彩、造型、圖案)等進行重構式組合、混搭。擺脫傳統地域文創產品過于僵化的設計思路及設計語言,不生搬硬套,不刻意模仿。在準確把握Q版文創產品特征的前提下進行地域文化資源的整合以及文化元素的傳達,從而凸顯產品主題的風格化以及外觀形態的個性化。再次,從拓展市場占有率的角度出發,Q版地域文創產品設計開發的品類必須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關,產品質量能夠得到市場考驗,由此才能在延長此類產品市場價值的同時建立品牌效應,使其在實現文化傳承的同時能夠有效促進地域文化產業的發展,實現物質與精神的雙贏。
Q版地域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活動結束后,可以通過針對消費者滿意度的調查來獲取設計反饋,從而為設計改進及市場推廣提供有效的數據資料。此類消費者滿意度調查采用對比法進行,主要針對設計產品和消費對象兩方面,通過不同標準下不同組別的對比分析來獲取最終數據并為設計師獲取更為準確、客觀的結論。例如,選取的設計對象可設定為傳統文創產品與Q版文創產品的樣品對比,也可以是Q版文創產品中不同類型的樣品對比。而不同消費對象的劃分則可以按照年齡、性別以及學歷等標準進行,比如20~30歲與30~40歲年齡組、男性與女性組、學生與工作人群組等等。不同人群在看待同一組樣品時所折射出的偏好差異一定會為Q版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提供更為多維、深刻的信息反饋,從而幫助設計師不斷調整設計視角,實現Q版地域文創產品的設計優化。
文創產品具有文化傳承和實用美化的雙重作用,是地域文化活態轉化的重要表現形式。而現有文創產品雖然在傳承地域文化、拓展市場價值方面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與消費者尤其是年青一代還存在較大的認知隔閡。因此,改變現有文創產品的形態與特征,以獲得青年消費者的審美及情感認同就顯得尤為重要。Q版文創產品具有設計新穎、造型獨特的特點,其產品外觀及形式能夠有效激發青年消費者的認知及購買欲望,在實現市場價值同時也實現了地域文化的情感傳達,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現代感文化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