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株洲 412006)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施工圖”,課程體系職業教育的育人實施方案,根本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但長期以來,我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設置存在不盡合理之處,課程開設課程老舊,課程內容與現在脫節,課程教學組織實施方式不能有效提高育人質量。故教育部在“1+X”試點方案中特別指出優化課程內容和課程設置,統籌教學組織與實施。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主要課程體系有工學結合課程體系、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開發的課程體系、基于職業素養培養理念開發的課程體系、基于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理念開發的課程體系、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等。工學結合課程體系是從課程體系結構方面進行改革,以工學結合課程融合理論課和相應的實踐課[1]以解決理實脫節,實踐能力不強的問題。工學結合課程體系一定程度激發了學生理論學習的興趣,提高了理論理解深度,同時也提高了實踐能力,但簡單的一邊理論學習一邊實踐學習模擬不了現場的工作過程。借鑒德國職業教育,一些學者提出對課程內容進行變革,形成了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一定程度上縮小了人才培養端與需求端的差異,但由于企業積極性不高造成調研失真,人才培養標準失準,科學的課程標準缺失造成課程體系依然不同程度存在課程內容與現場脫節,“窄而深”的學科課程體系痕跡明顯,綜合化人才培養乏力等問題。另一些學者針對課程實施效果不理想的問題[2-3],從課程體系實施方面進行變革,研究了工學交替、雙師共育的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
上述課程體系雖對促進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促進技術技能人才的提高起到正面的作用,但尚有一些不足,一是課程體系開發參考標準失準,造成課程體系失準。二是課程結構單進程學科體系化,這與目前機器人等復雜設備大規模的使用對人才培養的復合型要求不適應。三是難以提供多元化選擇。四、人才培養層次化無法形成,不利于技能人才的晉升。
3.1 精選“X”證書,對接地方產業。“書證融通”型課程體系的坐標是“X”證書,“X”證書的選擇關系到課程體系的方向問題。從目前國家發布的三批“X”證書來看,既存在一“X”證書適應多個專業,又存在一專業適應多個“X”證書,學校具體試點專業應從服務地方優勢產業、發揮各自特色的角度對本地人才需求進行調研和過往本專業就業數據進行統計,基于人才需求預測和就業數據等,選取本專業試點的“X”證書,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同一專業選擇的證書不一定相同,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試點證書的數量選擇可以是單一證書,也可以選擇2-3個證書。
3.2 剖析技能要求,形成書證融通型課程體系目標。課程體系構建的第一步是明確課程目標,對選擇的崗位技能證書的知識點、技能點及要求層次進行剖析,單一崗位技能證書分級(一般是初、中、高三級)剖析,多證書一般選相應層次的技能等級證書進行剖析(一般中職選擇初級,高職選擇中級,本科選擇高級),先按窮舉法列出所有知識點、技能點;然后進行排序,同一知識按難易程度分類排列、形成專業知識難易程度梯度式,同一技能按掌握的層次分列,形成技能等級要求層次化;再對同一層次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分別內聚成各門課程目標,形成書證融通型課程體系目標。
3.3 立足現狀,對標優化課程體系結構。現有課程是已經經過實踐檢驗的,在師資條件、實訓條件都有比較完備的準備,故新課程體系之課程應充分考慮實施的條件,一般來說同等情況下原有的課程實施效果會更理想。故按著書證融通型課程體系目標開發課程體系時,對現有的課程體系進行重新審視,在現有課程的基礎上或重組、或增減,優化現有課程和課程體系,形成新的課程體系。
書證融通課程體系構建必須從證書選擇、專業或學校現狀等統籌設計,其構建策略宜從現有課程體系改良為主;其構建方法是從證書到課程目標,再到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