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技師學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在進行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時候,怎樣才能良好地落實教學質量的監控以及測評模式“以人為本”,這是目前中職學院必須思考的問題。學校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中職學校主要的培育目的是為了能夠有效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
1.1 在實施教學質量保證體系中缺乏“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學中必須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打造高素質教育隊伍。但是,目前我國一些中職學校并沒有充分理解“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學校中“以人為本”只存在于表面,“以人為本”正是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運行的難點。“以人為本”就是將學生放在首位,在價值取向評價中,尊重和理解教師,高度重視教師的進步和發展。站在因果關系的角度來講,事物的發展都是因為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內因是發展的基礎,確定了事物發展方向,外因則為事物發展的外在條件,起著加速或延緩的效果,外因則是依靠內因發揮作用。所以,中職學院教師積極性的培養,應該由學校管理人員在內因以及外因上著手,在進行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的創建時,應該不斷優化有關的制度,使其能夠發揮促進的效果,積極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使得教師能夠將教學任務作為自己獻身的事業,而不是簡單的工作。
1.2 教學目標不明確。需要看到的是,從教學目標來看,學前教育與一般的師范教育是存在明顯不同的,由于學前教育的主要對象是幼兒,幼兒的身心發展程度較低,智力、情感等水平也較弱,因此,學前教育應該更加注重學生情感、智力、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創新意識的開發。反觀當前,一些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目標十分不明確,很多學校還是將提升幼兒的智力因素、知識儲備作為首要目標,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過程中,也主要突出對學生進行音樂、體育、繪畫、書法等方面知識的傳授,而對幼兒心理特點、情感特點等方面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幼兒教師在專業能力上存在短板和偏差。
2.1 理論聯系實踐,強化實踐教學工作。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教學,需要平衡好技能和理論部分的教學比例,明確理論教學是實踐的基礎,進一步強化理論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教學理論,構建相應的教學理論框架。有了理論支撐,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工作的優化設計,提升教學質量。中職學前專業課程教學要積極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學習機會。中職院校要積極創新路徑、整合資源,與學前教育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在為其輸送人才的同時,也為專業學生爭取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學生可以通過這一平臺進入學前教育機構,在真實的學前教育崗位中感受學前教育工作,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實踐升華專業素養、認識自身不足。中職院校通過與多家幼兒園建立合作平臺,推動學生頂崗實習、崗位見習、定制培養等。合作辦學機構可以和中職院校共同修訂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展企業文化進校園、專業老師到企業等活動。深化校企合作,還可以嘗試推進“企中校”建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職業崗位技能水平,進而提高學生就業質量。這種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方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把企業的用人標準、用人要求直接引入中職院校的日常教學中,把企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學校的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對促進中職學前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具有較大的意義,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人才培養質量。
2.2 修訂學生技能考核標準,促進學生技能素質全面提升。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技能為要務,因此,在重視學生實習實訓等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及時合理地建立、運行課程考核標準,事關我們的教育成果,影響到學校長遠發展,因此,構建一套科學、具體、操作性強的過程控制規范,從而應用于學生實踐教學、實習實訓課程的成績考核,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對專業的長遠發展起到重要意義。學生技能考核標準的修訂,應廣泛發動所有專業教師參與其中,根據不同技能學科的特性,集思廣益,或可將該項目列為教研課題,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明確目標,做出方案,應用于教學實踐。通過的各種考核標準,作為教學常規,必須讓學生了解其內容,懂得其意義,在具體實施時,可否依照標準,采用實習實訓指導教師評價為主,結合學生互相評分,班主任提供建議,參考社會或實習的幼兒園方面的意見等,從而盡可能對學生的考核成績作出更加客觀全面的評價。
2.3 開展信息化教學,強化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要強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積極為教師提供學習培訓機會,促進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中職院校要聚焦教師信息化技能的提升,實施層次化的系列培訓,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全面提升學前教育專業教師融合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能力,推進教學改革。相關教師也要高度重視、端正態度、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切實取得成效,成為信息技術的先行者和傳播者,發揮種子作用,積極分享學習成果,帶動教學改革和課堂革命。
總之,學前教育作為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基礎教育工程,要求教育者不僅要有專業的教育技能,更要有較高的綜合素養。作為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育機構,我們深感肩上的使命、責任的重大。我們應積極對接國家教學標準,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