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黔江區實驗小學校 重慶 黔江 409000)
小學生精力充沛,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對周圍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小學教育中設置的各類學科有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如語文課、音樂課、美術課、體育課,這些課總能以獨特的魅力,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是,數學這門課程具有抽象的特點,小學生經常難以理解,因此讓學生望而生畏,對數學沒有興趣,時間長了還會有厭煩感。要想讓小學生學好數學,關鍵就是要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興趣是最大的動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如果小學生對要學的內容產生興趣,能夠很容易接受掌握這些知識。《數學課程標準》對小學生掌握數學的情況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注重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因此,如何使小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是數學教師應該關注的問題。那么,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要從以下幾點出發:
輕松愉快的氛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興趣。這里所說的環境包括許多方面。首先是優美的教室環境,環境優美了,教師和學生心情舒暢,能夠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這是外在因素的影響。其次是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低年級學生的世界比較簡單,對他們來說,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學生喜歡教師,才能喜歡這門課。因此,教師不要認為教好課就足夠了,要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教師的情緒能夠傳染給每個學生,所以教師先要對數學充滿熱情和興趣,才能把這種情緒帶給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來說,起著標桿的作用,因此,教師要一視同仁,以尊重、平等的態度對待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生對數學的接受程度不同,教師要根據情況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幫助,注重課堂的平等、民主、自由。這樣一個和諧的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是一種行為,教是一門藝術。并且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有活潑、好動、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的特點,他們對不感興趣的內容往往接受起來非常困難,對教師來說也是非常大的挑戰。傳統的教學模式經常是單純的知識傳授,教師講、學生聽,使得數學課枯燥乏味。數學教學要體現其藝術性,教師就要改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創設具體情境是激發學生興趣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學生對數學缺乏興趣的原因,是感覺數學和自己有很大距離。因此,教師要把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參與其中。低年級數學教材是學生最好的學習資源,并且,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把教材設計得有趣味性,通過圖畫、文字、情景再現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應該充分領會教材精神,對教材做適當的延伸拓展。把活動引入課堂,如學習加減法,可以用購物的形式幫助理解。把購物情境引入課堂,學生對這種形式感興趣,自然能夠積極參與。這樣學生自己發現和解決了數學問題,參與了學習知識的全過程,在實踐中對所學內容有了直觀立體的感受和理解。不僅能夠感到學習的樂趣,還能提高學習效率。
課外活動能夠提供一個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也是創設具體情境的形式之一。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利用課外活動幫助教學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教師的共識。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如與數學有關的小游戲等,既讓學生得到適當的放松,也能在輕松的氛圍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比課堂教學更能提高學習效率。
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教師應該時刻有這樣一個意識,自己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千方百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首先,教師要充分發揮語言的魅力,把導語做得引人入勝,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興趣,產生求知欲望,把學生帶入數學的世界中去。如通過設置疑問等形式。其次,教師要優化課堂設計,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結構、年齡階段、接受能力安排整個課堂。始終吸引學生的注意,掌握他們的動向。對課堂的每個環節,授課、思考、交流、反饋、提問等都做到胸中有數。及時和學生交流,根據教學內容和反饋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節奏,盡量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最后,改變傳統授課方式,減少講課時間,把時間留給學生思考和交流。
具體情境和課堂形式有助于激發數學的興趣,但往往具有短暫性。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數學滲透情感體驗,真正從內心喜歡數學,對數學產生興趣。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結合在一起,在學習過程中領略到數學的無窮魅力。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數學中的美,數學是無聲的語言,其中也藏有各種形式的美,如圖形美、對稱美、簡潔美等。如在學習對稱部分內容時,就可以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有哪些建筑和實物是對稱的,知道這些之所以美,是因為對稱的原因。
引導學生感悟數學中的趣和理,數學是一門應用型的學科,生活中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數學。教師要讓學生把數學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例如,學習了加減乘除等知識后,可以幫助家長買東西、算賬等。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作用,自然就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
教育心理學中有個著名的強化理論:通過各種形式鞏固或改變學生既成的行為方式。在數學教學中也可以利用。沒有什么能比成功更能激發學生的滿足感,在課堂上要經常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如隨堂提問或在課下設置適當的問題和作業,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對完成的學生主動表揚,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對數學始終保持熱情和興趣。沒能完成的學生也要積極鼓勵,并給予指導和幫助,多給予激勵性評價,勿使這部分學生對數學失去信心。
每個習慣或興趣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日積月累長期的過程。學生一旦對數學產生了興趣,學習數學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生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因此,培養對數學的興趣不是難事。同時,教師也應順應新課改的要求,與時俱進,根據教學規律不斷探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方式,積極引導和鼓勵,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綻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