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畢節市實驗高級中學 貴州 畢節 551700)
班主任是班級的領導者、組織者,是整個班級學生的主心骨。學生不論在學習還是生活方面都對班主任有一定的依賴性,班主任的工作不僅影響著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更左右著學生未來人生道路的選擇。因此,作為班主任,肩負的責任非常重大。那么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班主任呢?我認為先要做到以下幾點。
如果把一個班級比作一個大家庭,那么班主任就是這個大家庭中幾十個孩子的家長,要想做好班級工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了解學生整體和個體心理以及個性特點。班主任要對學生的一舉一動多加關注,一步步的引導,保證學生的順利成長。
1.1 在學習方面班主任需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由于受到心理和生理及外部環境的影響,學生的學習基礎大不相同,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有明顯的差異性,這就需要班主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清楚其實際認知的水平。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做好應對措施。另外,作為班主任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后進生,應當要耐心教導,使其盡量跟上班級教學的速度,從而保證班級學習的整體性進步。
1.2 作為班主任不僅僅是學生學習上的引導者,更是學生生活上的指路者和糾正者。對于學生而言,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建設和成熟階段,明辨是非、判斷對錯的能力都有待加強,這就需要班主任在生活中進行指導和糾正,告訴學生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比如:在教學活動中班主任要教給學生基本的行為規范,待人要禮貌,做人要誠實守信,做事要有始有終,有錯要改正。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1.3 班主任還要關注學生的家庭狀況,這里所說的家庭狀況尤其是指精神方面,即學生成長的環境,及時與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幫助糾正家長在教育方面的不良習慣,保證學生在一個健康向上的環境中成長。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最小的組成單位,班主任則是單位正常運行的監督者和維護者;班主任的基本工作也包括創建良好的班級,維持班級正常的運作,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方面的全面發展。并且班主任是和學生接觸最多、相處時間最長的人,有些班主任甚至比學生家長和學生的相處時間更長。因此,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有著超然的地位,其一舉一動對學生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在學生面前班主任就像是一面移動的旗幟,時時刻刻都在給學生做著示范和榜樣。作為班主任需要時時刻刻的規范自己的行為,做到為人師表,起到示范和引導作用。
2.1 在學習方面班主任要做好引導作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由于心智方面還未完全的成熟,本身行為多受本能的支配,這就需要班主任制定班級的規章制度,給學生的上課和下課行為劃上明確的分界線。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學生的天性愛玩,但在學習過程中天性也要得到適當的束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便于后期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2.2 在生活方面,班主任要做好示范和糾正工作。對于學生而言,班主任就是學習的榜樣。因此,班主任要想規范好學生的行為,最重要的就是要規范好自己的行為,真正做到為人師表。作為一名班主任,必須時刻提醒自己在生活中給學生做好表率,在要求學生做到一件事之前班主任要先做到。
例如,要求學生講禮貌,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時刻注意自己的禮貌用語的運用;要求學生尊重他人,班主任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尊嚴,不嘲笑,不挖苦、不諷刺他人;要求學生講衛生,班主任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個人衛生和習慣,盡量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經得起社會道德的考驗。在素質教育全面推廣的今天,作為班主任要做的不僅僅是抓好學生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班主任與學生處在一種不平等的關系中。對學生而言,班主任更是一種“可怕的”存在,在任何方面都擁有絕對的權威。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方面常常會踏入一個誤區:學生什么都不懂,不時刻嚴厲教育就會出錯,學生就是要惟命是從。這種教育理念通常都會導致班主任對學生要求過于苛刻,學生對班主任在態度上也多是“只畏不敬”,特別是對于性格較為活躍的學生更容易出現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容易導致學生往與班主任意愿相反的方向發展。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好的影響。
班主任在班級的管理過程中需要采取民主的方式對待班級的學生,時刻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想問題。通過實踐發現,很多事情學生都懂得,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因此,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不能實行“一言堂”的管理模式,可以適當的給予指導,但只要不是錯誤的行為就不要過多的干涉。只有像對待朋友那樣把學生放到與我們平等地位進行對話,理解他們的想法,尊重他們的選擇,才能真正建立平等互信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個體意識和獨立人格的養成。
另外,班主任在與學生的相處過程中可以暫時放下作為班主任的嚴厲面具,展現慈愛的一面,實現與學生之間心與心的交流。學生作為一個個體的人,雖然在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度上都有所欠缺,但是其依舊渴望能得到班主任的肯定和認同。因此,班主任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尤其是課下時間,更要注重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讓學生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從而讓學生對班主任產生信賴感和依賴感,這樣在班級的管理過程中,班主任不用聲嘶力竭的喊,也不用色厲內荏的指責與批評,只需要和和氣氣的和學生“商量”一下,學生就會按照班主任的要求去做。
班主任工作是一件非常繁瑣又極其重要的工作,會直接關系到學生人格的養成和基本價值觀的塑造。通過班主任的經歷而言,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以飽滿的熱情和信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將學生的培養當做自己神圣的使命和責任,就一定會在教學活動中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