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冰
(大連汽車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031)
語法是職業院校學生極為薄弱的一環,同時又是英語學習極為重要的方面。語法是英語學習過程中基礎之中的基礎,沒有良好的語法基礎做支撐,無法理解一篇文章的具體句子[1],即讀不懂文章;不能夠說出正確的句子,即講不出地道的英文;無法寫出符合語言規則的地道的英文句子[2],即寫不出正確的英語文章.很多同學對語法感到“頭疼”,覺得語法學起來毫無趣味。因此,如何將語法教學研究透徹,如何將英語語法講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喜歡聽[3],同時又能真正地讓學生理解并會熟練運用語法來遣詞造句以及正確地輸出語句是職業院校英語教師們迫切需要改善和解決的問題。
職業院校學生的英語底子薄,在語法方面尤為薄弱。在情感態度方面,學生不喜歡學習語法知識,談語法色變,提不起興趣,很多學生直接放棄學習語法。知識方面,學生的語法知識非常有限,有的學生甚至連初中階段就學過的最基本的定語從句都不理解[4]。能力方面,學生運用語法來靈活造句行文等的能力欠缺。同時學生也不知道究竟如何才能學好英語語法,更沒有養成良好的語法學習習慣。
職業院校的學生語法方面非常薄弱,因此不能按本科學生的要求來看待專科學生。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學情,教師在講語法知識時,一定不能貪多求快,不能想著講過一遍學生就能夠徹底理解,而是要有耐心,一遍學生沒有徹底理解,就再講第二遍第三遍,而且要隔一段時間再講一遍,直到讓學生最終透徹理解語法知識。
總體來說,在語法教學方面一定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來巧妙設計教學步驟,不一定要用多高深的專業術語,教學要接地氣,“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讓學生聽懂”才是硬道理。在英語課堂上始終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同時根據學生不同的學情去給予特定的學習方法的指導,使每一個特定的學生都能夠有特定的收獲,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并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例如學生英語語法方面非常欠缺,如果教師用很專業的晦澀的語法術語來講課,學生則很難理解,也提不起學習興趣。因此要盡量避免使用專業的語法術語來講課,而是通過給出學生現有水平下能夠理解的盡量貼近學生生活和專業等方面的例子,用生活化的話語把很難的語法知識點給學生講明白[5]。這里介紹一下筆者在本學期教學中講解定語從句這個語法點時采用的教學步驟。在講解定語從句這個語法點時,首先給出一個中文短語“寒冷的天氣”,讓學生找出定語是哪一個詞語。多數學生會立刻回答“寒冷的”是定語。之后再列舉幾個類似的學生非常容易理解的例子,如“忙碌的生活”“美好的未來”,所有學生都能回答出“忙碌的”和“美好的”是定語。那么繼續啟發引導學生,剛才列舉的三個短語都是用一個詞語來充當定語,分別是“寒冷的”“忙碌的”和“美好的”。在英語中除了用一個詞語充當定語以外,還可以用一個句子來充當定語。如果用一個句子來充當定語,那么這個句子就叫做“定語從句”。如句子The lady that is standing under the tree in Beihai Park now is my mother中that is standing under the tree in Beihai Park now也是一個句子,這個句子是用來修飾“the lady”的,因此句子that is standing under the tree in Beihai Park now充當the lady的定語,這個句子that is standing under the tree in Beihai Park now就叫定語從句。此時順便啟發學生英文在這一點上和中文是不同的:中文只可以用詞語來充當定語;英文卻既可以用詞語來充當定語,也可以用句子來充當定語。如此講解,很多同學恍然大悟,他們從初中以來一直頭疼的定語從句原來是如此的簡單,學生們真正理解了定語從句的含義。
總之,要用生活化的、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例子,去將復雜的語法點娓娓道來,逐步點撥[6],幫學生樹立信心,慢慢地使學生愛上英語語法,并不斷豐富語法知識。
不僅要把英文規則講好,還要注意將中英文進行對比,辨別英文語法與中文語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而對于英文規則有著更深刻的體會。
如在介紹have something done這條語法規則時,不僅要告訴學生它的含義是“讓某事被做”,還要告訴學生這件事是“別人”做的,并非說話人自己做的。給出學生一個例句I had to wait for another two months to be able to have the car fixed。(直接翻譯:我不得不再等兩個月才能讓車被修上)。這時提問學生:這輛車是誰修的?是我修的嗎?進而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答案——我們不知道具體是誰修的,但是肯定不是說話人“我”修的,而是說話人以外的別人修的,有可能是4S店,有可能是汽車修配廠,總之是別人修的。接著讓學生對比下面兩句話:1.I will have the car fixed,“我修還是別人修?”2.I will fix the car,“我修還是別人修?”學生一般能夠回答出正確答案,第一句里是別人修,第二句里是我自己修。通過對比,讓學生更加透徹理解have something done的內涵。接著,再提問學生,“我要去(理發店)剪頭”這句話翻譯成英文是應當是I will cut my hair還是I will have my hair cut?此時有的學生可能會回答錯誤,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再重新強調一下have something done的確切內涵。正確答案應當是I will have my hair cut。如果不小心說成了I will cut my hair,則證明是我自己給自己剪頭,而這并不符合一般的邏輯,除非極特殊情況,否則自己給自己剪頭是不合邏輯的。在此時,教師可以和學生交流如下內容:I will have my hair cut和I will cut my hair翻譯成漢語都是“我要去剪頭”,但是這兩個英文句子的內涵是截然不同的。第一句是別人給自己剪頭,第二句是自己給自己剪頭,進而引導學生:很多時候,兩種事物的表象是相同的,但是內涵卻是不同的,有的時候甚至是截然相反的。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引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分析中英文的差異,讓學生愛上英語語法,又幫助學生很容易地掌握了語法規則。
脫離了具體例句來講語法就像無水之源,學生聽起來會感到枯燥乏味,一定要結合具體例句。例句要盡可能地生活化,便于學生輕松理解,同時能夠更加真切地體會具體的語言規則[7]。這樣,教學效果要比教師單純重復多遍語法規則要好得多。
例如,在講一個具體的小的語法規則“only+狀語”如果放在句首,后面句子的主語謂語要半倒裝時,一定要給學生舉出具體例句,結合具體句子給學生講解。首先給學生一個不倒裝的例句He can get up at 5 o'clock only in the school(他只有在學校時才能五點鐘起床),這時提問學生劃線部分“only in the school”在這句話中作什么句子成分,學生很容易答出作“地點狀語”。接著將only in the school放在句首,問學生后面句子的主語謂語應該怎樣倒裝。在此時幫助學生分析原句的主語和謂語分別是什么,通過分析,學生會得出原句主語是He,謂語是can get。教師進一步講解主謂半倒裝指的是將can提到主語前面即可,而get仍然放在主語He的后面,就變為Only in the school can he get up at 5 o'clock。緊接著繼續給出三個類似例句,幫助學生體會并最終理解。之后再給出一個不帶助動詞或情態動詞的例句,先給出不倒裝的句子He solved the problem only in that way,只有通過那種方式他才解決了問題。該句的主語是he,謂語是solved,告訴學生solved可以看做是did和solve的結合,因此在需要倒裝時,要這樣來行文Only in that way did he solve the problem,即He did solve變成了did he solve。
在介紹一個語言規則時,不能孤立地講,要注意聯想其他相同或類似規則的情況,有助于學生分類和聯想記憶。
如在講下面這道A級真題的語法題時,62%of the people surveyed said they always avoided_____their smartphones during meals.A.use B.using C.to use D.used[8],在介紹完avoid后要加doing之后,還要繼續介紹其他動詞或者動詞短語后面也要接doing的情況,如imagine、suggest、enjoy、finish,keep on等,讓學生同時將這些動詞或者動詞短語后面都要加doing的語法規則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牢牢記住。在此過程中,間接地啟發并指導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很重要的方法即分類和聯想記憶法[9]。
又如,在講解下列語法規則即“表示否定含義的副詞放在句首時,后面句子的主語和謂語需要半倒裝(即把謂語部分的助動詞放在主語的前面[10],而一般的實意動詞仍然放在主語的后面)”時,要讓學生聯想以前學過的類似的規則,即“only+狀語”放在句首時,后面句子的主語和謂語同樣也需要半倒裝。”同時給出兩個類似語法規則的簡單例句,即Never have I gone to London和Only by working hard can you become extremely successful,以此幫助學生理解。
總之,語法教學一定要變得生動、形象而又通俗易懂,易于學生接受。教師需要不斷地嘗試和總結,不斷地變換授課方式,以此給學生以學習語法的信心,引導和幫助學生愛上語法學習,并最終讓學生扎實地掌握語法知識并會正確熟練地運用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