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煜,姜 新
(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1)
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正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必須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好。”可見,國家對創新意識重視的程度不斷提高,培養創新型人才已然成為新時期高校所肩負的重要責任[1]。
隨著我國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現代教育思想逐漸進入校園。很多高職院校,除了在課堂上給學生滲透創新意識之外,更加注重在學生的課余活動中有意識地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而專業社團這種以專業知識為基礎,以鍛煉學生專業技能運用與提升的組織,越來越受到廣大學生的關注,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斷提升,已逐漸成為高職院校學生課后活動的主要形式。
專業社團是指高校內由一群有志于某一學科、專業或某一研究方向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與興趣自愿組織而成的學生群眾性團體[2]。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學生專業社團反映了學校專業發展水平和學生專業素質能力[3]。近幾年,高職教育發展迅速,學校規模、學生人數逐年增加,高職院校中的專業社團,在學校專業建設、人才培養,以及創新精神培養等方面的作用逐漸凸顯。
專業社團的建設,為在校大學生課外學習、學術研究、社會探討等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4]。學生專業社團以專業知識為依托,目的是傳播專業技能和知識,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學生通過開展與專業容相關的社團活動,鞏固已學專業知識。同時,利用掌握的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獲得成就感,激發了學習興趣。此外,在社團活動中學生之間進行溝通,提出自己的想法、思路,這種交流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專業社團活動方式的實踐性為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歷練提供了載體[5]。專業社團以各種形式開展專業活動,比如社會實踐、校企合作、參與教師承擔項目等。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將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達到了鍛煉動手能力的作用。同時,專業社團由學生自己管理,鍛煉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升。
專業社團開展的活動大都與實踐相接軌,創新氛圍更為濃厚,彌補了課堂教學實踐性、社會性差的不足。通過這些模擬的社會活動,使得在校生提前了解社會的現實,提高了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務實精神,有利于良好職業道德的養成。
高職教育的職責是為社會培養具備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具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生產、建設、管理及服務于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6]。也就是說,高職院校培養的重點在于學生的實踐能力。但僅僅通過課上的講授、訓練并不能滿足這一目標,而專業社團剛好可以彌補這樣的不足,且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通過調查分析發現,目前,隨著高職院校各類專業社團的不斷發展壯大,它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將創新培養融入到社團活動中,使更多學生參與其中,在各類社團活動中取得了較大的收獲,但是學校在專業社團的建設方面仍然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
部分高職院校對專業社團的認識存在偏頗,重視課上而忽視課下,或是留給學生社團活動的時間較少。有些院校重視學生就業,認為只有找不到工作的學生才會選擇創業。再有就是學校自身的教育資源有限,無法保障專業社團的需要等,均阻礙了專業社團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上發揮的作用。
現今,絕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專業社團均擁有其指定的指導教師,但存在一些問題:很多教師承擔的日常工作較多,教學任務量大,導致在社團活動中指導時間不足;或是教師精力有限,指導的活動缺少一定的規劃性;也有些年輕的指導教師,干勁十足,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實踐經驗和創新意識等。這些均導致專業社團活動質量不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效果不佳。
當前,大多高職院校的專業社團缺少規范的管理制度。有些社團按照其他社團的方式進行組織,對自身特點缺少理解,導致社團活動與專業脫鉤;有些社團因制度不完善,造成新老交替后,組織混亂,無法正常開展活動等。
專業社團活動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有些社團組織活動單一,缺少創新;有些社團的活動以操作或是技能競賽為主,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活動較少;社團的指導教師也缺乏相關的創新創業知識:這樣的專業社團很難發揮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作用。
高職院校要重視學生專業社團的作用,關心學生專業社團的發展[7]。學校應加大對專業社團建設的支持力度,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和資源上的支持。比如,學校可以設立社團建設專項基金,為專業社團提供持續的資金支持。學校亦可協助專業社團拓展校企合作、社會服務等渠道,增強經費來源的多元化。再有,學校可建立社團激勵機制,表彰那些工作努力、表現突出的社團和成員,并給予其一定的精神與物質獎勵,獎勵經費可以用于社團的各類活動[8]。
專業社團建設要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為根本目標,在創新教育實踐中融入社團活動。專業社團在創新培養活動中,重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進取心,鍛煉學生處理綜合性事務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學校還應在創新人才培養計劃中增加專業社團活動,構建課上與課下、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互結合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首先要調整學生課上時間,以保證學生自主創新、參加社團活動的時間;其次要將專業社團活動加入到學分制中,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建立一個積極的、高效的教師指導團隊,對于專業社團建設至關重要。學校在選配社團指導教師時應制定標準。比如指導教師要具有創新能力、豐富的實踐經驗等,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社團活動時,能幫助其制定合理的計劃,提高社團活動質量。指導團隊建設中,要注重教育方式的轉變,應以學生為本,支持學生個性化發展,教師以輔助輔導的身份,在活動中不斷滲透創新精神。
學校還應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給予指導教師一定的寬松工作環境和激勵政策,將指導工作納入教學工作量或是設置輔導津貼,促進教師參與的積極性,提高社團指導的效果。
學校應加強與企業的聯系,為專業社團與企業的合作牽線搭橋[9]。通過學校層面的溝通交流,加大企業對專業社團在技術、設備、資金上的支持。同時,企業為社團成員提供實踐的平臺和機會,使學生提早了解社會:一方面,加強了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促進就業;另一方面,為企業與專業社團更為長期的合作打下基礎,以此促進更多學生加入專業社團,使專業社團形成良好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總之,在新時代背景下,國家對創新人才的需求不斷提高,高職院校要肩負起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任,而專業社團在這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專業社團作為高職院校第一課堂的重要補充,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專業社團為學生提供實現興趣愛好的平臺,實現了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提高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促進了學生的成才就業[10]。專業社團在運作過程中,需要學校對社團加強扶持、指導力度,社團組織者也應考慮社會發展趨勢,加強社團活動的專業性、實踐性和趣味性,切實提高社團成員的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