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脫 脫 等
上謂宰臣曰:“護衛年老出職而授臨民,手字尚不能畫,何以治民。人胸中明暗外不能知,精神昏耄①已見于外,是強其所不能也。天子以兆民為子,不能家家而撫,在用人而已。知其不能而強授之,百姓其謂我何。”……甲申,上謂宰臣曰:“用人之道,當自其壯年心力精強時用之,若拘以資格②,則往往至于耄老,此不思之甚也。阿魯罕使其早用,朝廷必得補助之力,惜其已衰老矣。凡有可用之材,汝等宜早思之。”……乙酉,尚書省奏擬除授而拘以資格,上曰:“日月資考所以待庸常之人,若才行過人,豈可拘以常例。國家事務皆須得人,汝等不能隨才委使,所以事多不治。朕固不知用人之術,汝等但務循資守格,不思進用才能,豈以才能見用,將奪己之祿位乎。不然,是無知人之明也?!比撼冀栽唬骸俺嫉蓉M敢蔽賢,才識不逮耳?!鄙项欀^右丞張汝霖曰:“前世忠言之臣何多,今日何少也?”汝霖對曰:“世亂則忠言進,承平則忠言無所施。”上曰:“何代無可言之事,但古人知無不言,今人不肯言耳?!比炅夭荒軐Α?/p>
(原文據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 年版《二十四史全譯·金史》)
【注釋】
①昏耄(mào):糊涂、衰老。
②資格:政府制定官員除授或升遷所應依據的法令條例。
【譯文】
皇上對宰相大臣說:“護衛年老出外任職而被授予對百姓進行教育的官員,手尚且不能寫,怎樣去治民?人的胸中是明是暗,外人不能知道,精神昏聵卻已經可以從外表看出,這是強其所不能。天子把億萬百姓當作自己的兒子,不能家家都安撫到,(能做到的)就在于用人罷了。知道他不能干而強交任務給他,百姓們會說我什么?”……甲申日,皇上對左右說:“用人的方法,應當趁其身強力、壯精力旺盛的時候任用,如果被用人的法令條例所拘束,往往就要到了老年才能有資格被委以重任了,這是朝廷思慮很不周到的地方。如果能早點任用阿魯罕,朝廷一定能得到他很多補助之力,可惜他現在已經衰老了。以后但凡發現可用的人才,你們就應該早點思考如何任用他們?!薄矣先?,尚書省上奏將根據用人條例來委任一些官員,皇上說:“以日月考試來獲取為官資格是對待普通人才的方式,如果他們的才華、德行超過常人,怎么能按照常規方式來提拔任用呢?國家各種政策事務都應根據實際選用合適的人來管理,因為你們不能根據人才來合理地任用,所以國家很多事情才治理不好。我固然不知道使用人才的方法,但你們一味遵守僵硬的法令條例,不思考靈活地向朝廷進用有才能的人,難道是因為擔心有才能的人得以重用,將會奪走自己的高官厚祿嗎?如果不是這樣,那就說明你們沒有知人之明了。”大臣們都說:“我們哪里敢遮蔽賢能,是自身才華和見識跟不上朝廷的需求?!被噬蠈τ邑埲炅卣f:“以前的時代為什么忠臣那么多,現在為什么這么少呢?”張汝霖回答道:“亂世就有很多人進諫忠言,太平時期自然就沒有忠言可進諫了?!被噬险f:“哪個時代沒有可以進諫的事情?只是古人知無不言,而現在的人卻不愿意進諫罷了!”張汝霖不能回答。
【簡析】
金代九君,世宗最賢,時稱“小堯舜”,其在位期間,政治清明,實現了“大定盛世”的繁榮局面。從本選段著名的“用人之道,當自其壯年心力精強時用之”之說,即可見金世宗有幾分周公“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捉發”的禮賢風范??鬃颖恢袊鴼v代知識分子奉為至圣先師,認為他有經天緯地的才德,但終孔子一生都沒能受到足夠的重用而恢復周初的禮樂之治,《論語》中就曾記載孔子為此而浩然長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對于這句話,明朝著名宰相張居正在給萬歷皇帝的講義《四書集注直解》中發揮道:“可見賢才之生于世,其可以有為者,每在其強壯之時。而人君之用賢,亦當趁其強壯而任之。若精力既衰,則事功所就,已不能副其初心矣,況于終不用乎?然則孔子之自嘆其衰,固為可惜,而當時之君不能及時用之,以再見周公之化,而使之卒老于下位,則尤為可惜也。”他警誡萬歷皇帝,國君用人,如果不能“趁其強壯而任之”,有兩大可惜:一則可惜人才不能為時所用,有負民望;二則可惜人才不能發揮應有的價值,有負天地造化?!傲H老矣,尚能飯否”“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是唐宋以來歷代知識分子都熟知的名句,金世宗注重學習漢文化,熟讀經史,自然也熟識。有一次他語重心長地對大臣們說:“齊桓公是行中庸之道的君主,得到一個管仲,于是成就了霸業。我白天、晚上思考,只怕失去人才。我既然不了解,你們又不舉薦,一定要等到發現全才而后才推薦,這也太難了。如果舉薦的人在某方面有長處,我也要量材使用他。我和你們都老了,天下這么大,難道找不到能人?薦舉人才,是當務之急?!斌w現了金世宗求賢若渴、不拘一格的鮮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