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當中對于文本的閱讀是小學語文學習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語文課堂上文本的閱讀已經成為了小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重要途徑。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和良好閱讀興趣的培養對小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有著極大的幫助。但是,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在文本閱讀方面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最為嚴重的問題就是小學生的閱讀量過低和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低下。現在本篇文章就對如何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數量進行具體的分析。
在教育新改革要求下,要求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的角色應該充當學生在課堂上的引導者和鼓勵者。一些教學活動都應該圍繞著學生的學習而開展。但是現階段許多教師受到傳統模式的影響,忽視教學方式,重視學生應試教育,特別是忽略對小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培養。進而導致整體語文水平偏低,部分老師認為在課堂上,學生就應該認真的聽老師講課。老師的作用就是在講臺上進行不停的灌輸,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課堂效果。然而實際上這種情況卻忽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進而導致了課堂氛圍極其的枯燥。從而無法滿足現代教育對語文學習的要求,因此只有將課堂上的主要角色交還給學生,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增強學生的興趣。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也可以使師生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輕松熱烈,極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中國有一句老話說得好,叫做“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理解能力的增強,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了學生閱讀量的積累,但現在卻有許多的小學語文教師提出在平時的教學中已經督促了學生進行閱讀,然而學生的理解能力卻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其實,這主要的原因是學生能處于一個被動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會認為這是教師逼著他們進行閱讀,心理會產生極大的抵觸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就可以從根源上解決這一問題,那就是讓學生發自內心的想讀書和愛上讀書。
小學時期是一個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小學生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挖掘出學生身體的潛能,進而使學生產生對閱讀的興趣。學習一旦培養出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就容易掌控一項屬于自己獨特的閱讀方法,利于學生終生閱讀意識的養成。
小學階段的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弱,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因此會出現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溜號的現象,進而使閱讀的效果大打折扣。閱讀的興趣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迅速養成的,這需要教師經過長時間的鼓勵和積極的引導,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必須保持耐心,對學生進行一點一點的引導,最終讓其喜歡上閱讀。在閱讀中設置懸念就是一個極好的引導方式,舉個例子,比如學生在閱讀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這一章節時,教師就可以將對戰雙方的主要指揮官進行介紹,將雙方的參戰兵力進行介紹,進而引出后面的戰爭過程。教師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前,就可以問學生你們覺得哪一方會取得戰爭的勝利呢?如果曹操輸了場戰爭會是什么原因呢?曹操如果輸了會不會被殺害呢?教師在學生閱讀前將這些問題拋給學生,學生就會帶著疑問去文本中尋找,達到了吸引學生閱讀的效果。
為了讓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進一步的加強,教師必須幫助學生進行定期的閱讀調控。教師可以通過舉辦閱讀活動的方式來進行有效的調控。每個小學生都是愛玩的,舉辦活動既可以培養小學生閱讀的興趣,又在一定程度上釋放了小學生愛玩的天性。舉個簡單的例子,教師可以在班級的角落里舉辦一個圖書角,學生閱讀的素材由教師來提供,但是必須保證素材多種樣式,進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這樣既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好奇心又可以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教師定期舉辦閱讀比賽,比賽的內容是對學生進行閱讀知識的提問,提問的內容要在圖書角中的書籍中選取,通過采用這種方式就可以檢測出學生對圖書的理解程度,對回答問題表現突出的學生,教師要給予一定物質的獎勵,把學生們的閱讀積極性提升上來。
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小,其思維邏輯能力還不夠成熟,因此對于閱讀文本中的有些問題無法理解,進而對文章得不到更深層的感悟。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設備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閱讀教學,通過播放動畫的形式增強學生閱讀的興趣。生動的動畫與視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學生想象力的不足,讓學生有一種融入其中的感覺,加強學生的帶入感,從而提升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能力。通過對多媒體設備的良好使用,可以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具有新鮮感,從而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閱讀樂趣。
興趣才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因此做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把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放在重要位置,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教師的教學工作才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