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利
(平塘中等職業學校 貴州 黔南 558300)
近年來,隨著我國電商技術的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更好的帶動農業發展可以充分借助電商技術,打造一條互惠互利的道路,但是在推進過程中極易遇到人才培養問題。基于此,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需要強化研究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模式,更好的貫徹與落實十九大精神,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有序推進。
1.1 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搞個。農村電商是銷售農產品的一種重要渠道,憑借數據分析功能能夠幫助供給方對消費者需求進行充分了解,然后結合多個方面來優化農業結構,如農產品數量、質量、品種等,站在做到以消費者為中心,綜合多個方面來促進供給方整體效益的顯著提高,如創新產品、簡化流程、控制成本等,確保農產品供給體系具有合理的結構。
1.2 促進鄉村農業產業興旺。隨著農村電商的發展,農產品市場日益流程,再加上電子商務政策、法律的日漸完善,由此極大的提高了農產品的標準化、規模化生產要求,為更好的滿足市場需求就需要積極的調整農產品生產方式,促使其發展方向日趨品牌化、優質化,從而促使整個產業的興旺發達。
1.3 落實精準扶貧政策。現階段,許多貧困鄉村為向全國乃至全球推廣當地優質特色產品,紛紛開始借助農村電商的力量,由此極大的提高了銷售額,并將“貧困”的帽子徹底摘掉。據不完全統計,農村網絡零售額在2017年就已經達12448.8億元,農村大約有985.6萬家網店,帶動2800萬人就業。
2.1 高校培養和市場需求錯位。縣域、鄉鎮在充實農村電商人才隊伍時通常會采用公開招聘大學生的方式,由于大學教育一般是高學歷、高素質、高能力的代表,但是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缺乏針對性,所建立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定位缺乏明確性,現有的培養體系、課程體系都缺乏完善性,導致電商不能有機聯合農業產業。再加上大學生本身對于農村、農業的接觸不多,不了解農業與農產品,且看不到農村電商的發展機遇與空間,許多學生畢業后并不愿意到農村工作。同時,電商作為一種綜合市場模式,本身涉及的內容較多,如運營管理、資源整合、具體戰略定位以及實戰技能等,對于實戰經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高校電子商務教學以傳統理論教學為主,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情況,且多數教師缺乏從業經驗,導致學生很難從課堂教學中獲得一定技能,從而很難滿足電商行業對于人才所提出的要求。
2.2 短期培訓成效不佳。為更好的幫助從業人員進一步增強實戰技能,地方政府可以積極的聘請專業講師,定期組織工作人員開展職業培訓,在培訓過程中切實提高他們的實戰技能,在內容設置上重視積累實戰經驗,在開展運營推廣方面的培訓時選擇真實的運營案例,在案例講解過程中深入淺出的逐一推敲分析運營策略、推廣技巧,幫助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更好的理解。但是,由于地方產業或產品比較特殊,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導致可復制性缺失,如經濟政策環境不同等,因此并不具備借鑒意義。在開展其他技能方面的培訓時,如美工設計、數據分析等,在時空因素的影響下導致很難及時有效的開展培訓工作,不利于專業體系的形成,促使受訓人員無法系統的掌握相關知識,更談不上知識的靈活應用,相應的無法掌握實用價值高的技能,從而造成學非所用、學用脫節的情況。另外,參與培訓的學員水平有高有低,隨之會增加培訓難度,而學員在掌握程度方面存在明顯差別,由此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不利于更好的培養農村電商人才。
3.1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與對象。人才培養主要嚴格圍繞社會需求,研究發現縣域網商主要缺少三類人才,即運營推廣、數據分析、美工設計,在此基礎上可以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結合人才發展需求,主要培養對象可以選擇高職學生、普通務農人員、社會就業人員。而高職學生以在校學生為止,研究可知高職院校中來自農村家庭的學生大約占到50%,他們更加了解農村、農產品,對于農村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且了解城市文化,因此更加從事這項工作;普通務農人員以當地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為主,這類人群一般不具備扎實的電商基礎,但是卻擁有豐富的農業知識與經驗,針對農產品運營思維更具創新性;社會就業人員以農村電商從業人員、回鄉再就業人員為主,他們不僅從業興趣濃厚、從業目標明確,且學習主觀能動性都比較高。
3.2 充分發揮各參與主體的作用。研究發現,農村電商培養主體主要以高職院校、電商企業、村鎮為主,他們為構建電商人才培養聯盟而努力,能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即人力、物力、財力、智力等,上述主體分別發揮著著主體與主導作用、協同與支撐作用、組織與引導作用。
電商企業與高職院校合作了很長時間,在許多領域都已經實現深度融合,其中企業需要高度重視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在實際培養過程中需要將企業本身所具有的實踐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及時向學員傳授實踐節能,對企業實踐環境進行充分的體驗,從而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來進一步提高學員的實踐技能。
村鎮作為農村主要行政服務單位,承擔著宣傳農村電子商務知識的職責,引導農民對農村電商的發展前景進行充分掌握,且參與高職院校、企業之間的合作,重視培訓方案的制定,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參與培訓,從而能夠正常、有序的開展培訓工作。
綜上所述,電子商務在我國獲得長遠的發展,網民數量大約有9億,而城市人口已經飽和,因此農村就成為電子商務的重要發展重地,近年來在“互聯網+”浪潮的推動下,以阿里企業為代表的企業在農村獲得廣泛推廣,由此極大的提高經濟效益,但是也面臨許多難題。在鄉村振動戰略背景下,為更好的發展電子商務就需要高度重視電商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