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莉
(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華陽小學 貴州 貴陽 550025)
教材分析:
部編版語文教材圍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三年級上冊安排了8個單元,6個普通單元,2個特殊單元。第四單元是第一個特殊單元——閱讀策略單元,本單元圍繞“預測”這一閱讀策略,教材編排了《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不會叫的狗》三篇寓意深刻、富有童趣的故事。第一篇《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為精讀課文,后兩篇《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不會叫的狗》為略讀課文。
其中,學生根據《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的學習學會預測的基本方法和記錄方式,后兩篇《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不會叫的狗》則是預測方法的實踐和運用。三篇文本由扶到放,由教到用,鼓勵學生在有趣的預測中懂得預測有據、預測有法,提升閱讀判斷力和想象力。
基于以上的教材編排與單元特點,我對本單元的教材進行整合,第一篇精讀教方法——預測的閱讀策略,后兩篇略讀課以群文閱讀的方式進行教學,檢驗閱讀策略的運用。
學情分析:
其實預測、猜測、推想等閱讀策略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早就已經開始使用,這是一種自然存在的閱讀心理,孩子們在閱讀的時候都會無意識的運用這一策略。而這一單元存在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將這種無意識的閱讀心理轉變成一種有意識的閱讀策略,并在閱讀過程中不斷主動地進行預測,積極思考,最后驗證預測。讓學生學習并掌握基本的閱讀策略的同時,形成運用閱讀策略的意識,成為積極的閱讀者。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故事題目、故事內容、插圖、生活經驗、閱讀經驗等預測方法閱讀故事。
2.學習童話故事中反復結構的特點。
3.能根據童話故事中反復結構的特點續編故事。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故事題目、故事內容、插圖、生活經驗、閱讀經驗等預測方法閱讀故事。
2.運用表格和旁批整理預測內容。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運用閱讀策略的意識,體會猜讀的快樂,成為積極的閱讀者。
教學重點:
1.運用預測方法閱讀故事。
2.利用童話故事中反復結構的特點續編故事。
教學難點:續編故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閱讀材料。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復習回顧
1.1 猜讀是一種快樂的讀書方式,上節課,通過學習《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我們學會了許多種預測方法,還記得他們是什么嗎?
1.2 生回顧,師板書。
1.3 今天這節課我們將用上這些方法開啟快樂的猜讀之旅。
【設計意圖: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回顧上節課的閱讀策略,使預測方法的知識體系在學生的腦海里得以構建,同時激起學生快樂的猜讀欲望。】
2.猜讀故事
2.1 《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
(1)請同學們打開書P50,默讀故事《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邊讀邊猜測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
(2)邊讀邊完成表格。

故事內容預測方法預測內容
(3)生生互動,結對交流。
(4)生反饋。
聽了同學們的發言,老師發現同學們對預測方法的掌握還不錯,是一群能干的孩子,再來看看我們所寫的預測內容。
(5)師:我們所有的預測的猜中了嗎?當發現自己的預測和故事的實際內容不同時要及時修正自己的想法,接著猜測后面可能會發生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表格的方式整理故事內容、預測方法和預測內容,在整理的過程中實踐預測方法,鞏固表格整理的記錄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給學生非連續性文本的啟蒙教育。】
2.2 《小狗學叫》。
師:剛才我們運用表格的方式記錄了預測內容,現在我們將用旁批的方式閱讀《小狗學叫》。
(1)請同學們默讀童話《小狗學叫》,讀到P50第一種結局上。
(2)要求:邊讀邊預測,把你預測的內容用旁批的方式記錄下來,每位同學寫3-5條即可。
(3)指名匯報,師生評議。
【設計意圖:本篇童話要求學生采用旁批的讀書方法記錄讀書活動,鞏固“旁批”這一記錄方法,繼續鞏固預測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猜讀的樂趣,感受猜讀的魅力,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3.認識反復結構
師:猜讀使我們今天這節閱讀課越來越有趣,現在我們一起來梳理這兩篇童話。
3.1 出示表格,梳理兩篇童話。

《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

《小狗學叫》
3.2 觀察兩篇童話故事的經過部分,你有什么發現?
3.3 師:像這樣童話故事中有相似情節,并反復出現的特點叫做童話的反復結構,本單元的三篇童話都采用了這種結構。
3.4 師:這種結構有什么好處呢?
它不僅可以為我們猜讀故事提供依據,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根據這種結構特點續寫故事。
【設計意圖:老師先利用表格引導學生對兩篇童話故事的情節進行梳理,再讓學生探究和發現童話故事中情節描寫的方法——反復結構,體會這種結構特點的作用,為下一步的猜讀和續寫做好鋪墊。】
4.續寫《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
4.1 師: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試一試,打開語文書P51,在書上續寫一段故事情節。
4.2 生分享。
【設計意圖:“學了就用處處行,光學不用等于零”,學習講究學以致用,學生在學習了“反復結構”這一特點后,及時練習,讓學的知識內化成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的自我學習奠定基礎。】
5.猜結尾
5.1 《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
(1)胡蘿卜先生不可能一直走下去呀,他到底要去哪兒?要去干什么?他的胡子最后還有嗎?同學們猜猜故事的結尾會是怎么樣的呢?
(2)生猜。
(3)出示結尾(生拿出材料讀)
5.2 《小狗學叫》。
(1)師:《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的作者寫了一種結局,而小狗學校的作者卻給出了三種結局,打開書57頁,請你選一種猜猜故事的結局可能是什么?
(2)生分享。
(3)出示三種結局,(生讀閱讀材料)拿出你的閱讀材料,找到你選擇的故事結局看看你猜對了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對兩篇童話結尾的猜測,再次感受猜讀帶來的快樂,體會只要不是亂猜,有依據的猜讀,不管猜中了還是猜錯都是好結果。】
6.共讀《愛心樹》
猜讀的故事不僅可以是語文書上的,還可以是課外書,瞧,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這樣一本繪本,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PPT出示繪本,師生共讀《愛心樹》,運用故事情節反復的特點,一邊讀一邊猜下一個情節,激發學生猜讀的欲望。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師生共讀繪本,旨在讓學生學習并掌握基本的閱讀策略的同時,形成運用閱讀策略的意識,成為積極的閱讀者。】
7.總結
今天,我們運用預測方法猜讀了三篇童話,相信同學們已經體會到了猜讀的樂趣,相信你們在以后的閱讀中會越來越喜歡這種讀書方法,愛上閱讀,愛上書籍!
8.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本單元是閱讀策略單元,安排了1篇精讀課文和2篇略讀課文。通過本單元第一篇精讀課文《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的學習,學生學會預測的基本方法和記錄方式,后面兩篇主要是方法的運用。因此我對本單元的教材進行整合,對后兩篇略讀課以群文閱讀的方式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老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預測方法猜讀文本,利用表格和旁批進行讀書記錄,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猜讀的樂趣和魅力,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通過梳理和總結故事情節,引導學生認識反復結構的特點,利用這種方法續寫故事情節,及時練習,讓學的知識內化成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的自我學習奠定基礎。從孩子們的發言、續寫的內容和積極猜讀繪本的態度中,讓我看到了他們已經掌握了預測方法并且喜歡上了這一種讀書方式,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成為積極的閱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