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姣
(貴州省貴陽市清鎮紅楓湖鎮幼兒園 貴州 貴陽 551400)
幼兒園階段的教育工作主要目的在于發展幼兒的智力,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和技能。但是當前許多幼兒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過于重視對幼兒知識的灌輸,而缺乏對于幼兒智力的培養和開發。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需要教師充分將教學游戲相結合,采取正確的教學策略,更好地開展幼兒教學工作。
幼兒活動以培養幼兒某方面的能力作為設計依據,利用幼兒積極參與課程活動突出游戲的教學價值,從而增強游戲化教學的意義,實現幼兒學習和能力的綜合培養。創設一個符合幼兒需求的情景化游戲情境,必須要結合幼兒的興趣和課程需求進行設計,以便可以滿足不同幼兒的學習所需。創設自由化的游戲情境最大的優勢,就是幼兒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參與游戲,使得游戲活動成為幼兒的自主選擇而不是被動接受,關注幼兒的游戲體驗和培養幼兒的游戲動手能力以及敏銳的思維能力,有助于推動幼兒游戲化教學活動的進步。
例如,在幼兒園的基礎認知教育“走近人民幣”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游戲化的課程體系,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像實際的游戲環節中,教師可以設計“我是小小收銀員”的情境化游戲活動,通過在教室游戲角進行環境布置和游戲參與者角色的分配,設計一個符合生活實際的游戲活動場景:要求幼兒依據自己的喜愛分別扮演收銀員、顧客和店員,使得幼兒可以通過參與游戲明白不同面值和人民幣的購買過程。引導幼兒參與教學實際有利于深化幼兒對人民幣的親身體驗,增強幼兒的課程學習質量,全面改善我國幼兒的整體教育水平。
幼兒園課程設置豐富多彩,涉及到音樂、美工、數學等多種課程內容,這些課程本身就充滿生動性和趣味性,具備一定的游戲成分。教師設計這些課程活動時,首先要深入挖掘課程游戲的內涵,了解游戲各個環節的創設目的,尋找合適的游戲切入點;其次要加強課程游戲優化設計,不同班級、不同幼兒都有其獨特性,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游戲內容、游戲環節、游戲語言等;最后要做好游戲評價工作,遵循賞識教育理念相關原則,尋找和發現幼兒游戲活動中的閃光點,維護幼兒游戲興趣。
如在中班“小青蛙”課程活動中,教師以猜謎為導入:“昨天老師看到一個謎語,想了一整天也沒有想出來。謎語是這樣的,媽媽有腿沒尾巴,兒子沒腿有尾巴,兒子長成媽媽樣,斷掉尾巴長出腿。打一常見的小動物。”幼兒很快回答“青蛙”。教師適時引入游戲:“小朋友們真聰明,謝謝你們幫我想出答案。現在讓我們做一個小青蛙的游戲好不好。請同學們圍成一個圈,老師在圈中間說‘小青蛙該睡覺了’的時候,大家就要閉上眼睛,發出打呼嚕的聲音,老師說‘快醒來’,大家就要學兩聲青蛙叫,并模仿小青蛙的樣子跳兩下。”在這個游戲創設中,教師以謎語創設導入情境,將幼兒思維引向“青蛙”這一課題,再組織開展游戲活動,讓幼兒帶著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參與興趣,進入游戲環節,極大地刺激了幼兒課程學習神經,促進了游戲活動有效開展。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并著重開發游戲化課程資源。從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開始,應采取科學的教學模式,以提高教育效果,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提高。游戲可以對兒童的成長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熱愛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因此,教師應積極采用基于游戲的教學模式,以使孩子的思維更加活躍并充分釋放他們的本性。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進行游戲教學:首先,在文學作品中開發游戲化課程資源游戲是開展教學活動的載體。例如,老師可以根據文本內容“小蝌蚪找媽媽”,指導幼兒制作游戲和進行角色表演。幼兒可以模仿小蝌蚪,鞏固所學知識,并形成積極活躍的思維。其次,開發社交領域的游戲化課程資源,并以游戲為載體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將幼兒教育的重點放在全面的社會實踐活動上,并引導幼兒開展模擬游戲活動,以提高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
一方面,游戲教學方法具有較強的創造性、娛樂性和開發性特征。然而,幼兒年齡較低,其自我控制能力遠遠不如成年人,如果游戲的娛樂性、開放性超出合理范圍,那么極有可能導致不僅達不到理想課堂效果,更會造成課堂局面的混亂。因此,在應用游戲法對幼兒進行教學期間,教師需要充分利用自身教學經驗,學習國內外先進案例,對教學工作進行反復思考,積極觀察和總結符合學生特點的游戲教學內容。與此同時,應加強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之間的探討交流,交流對象不僅僅局限于本校的教師人員,更可以利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其他院校的教師進行交流溝通,集合大量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廣義智慧,構建幼兒教育教學聯盟,繼而不斷提升自身對游戲教學法的應用水平。
另一方面,受傳統教育思維理念影響,我國大量教師人員認為教育工作是一項極為嚴肅和嚴謹的工作,提倡“嚴格施教、嚴厲督促”的教學方式,導致游戲教學法至今仍是一項學術界長期探討的話題。與此同時,大量家長對游戲教學法也存在不同的觀點,“玩物喪志”等傳統理念對其產生影響較大。因此,為防止以上現象對游戲教學法的開展造成負面影響,幼兒教師、校領導需要加強和家長之間的交流溝通,使家長充分認識到游戲教學法對幼兒的積極性影響,繼而轉變傳統理念對家長教育思想的束縛。教師要在教學期間和家長保持長期、高頻率聯系,在應用游戲教學法完成既定課程以后,以互聯網微信群的方式向家長匯報孩子學習成果,闡述本節課應用游戲教學法的作用和意義以及教學目標。
總之,課程游戲化下的主題活動,更能發揮幼兒在游戲活動中主體作用,使其真正的成為游戲活動的主宰者。通過游戲活動推進教學活動的實施,使幼兒在課程游戲化的背景下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