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云
(福建省上杭縣第二實驗小學 福建 上杭 364200)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工作開展和實施的過程中,讀寫結合的模式擁有著比較良好的效果,也能夠優化課堂教學的質量,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更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性作用。所以本文也結合以下的內容,重點了解到語文課堂教學中讀寫結合方法的融入策略,以便于真正的達到課堂教育效果的最大化,進而保證小學生在學習到更多知識的同時,思想意識得以改善,進而為社會輸送更多優質的人才。
1.1 用課內閱讀提升學生語文素養。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就曾經說過,語文課堂上所使用的教材只不過是一個例子,但是這個例子對于學生來說,是通過專家精挑細選,以及時間的洗禮而沉淀下來的,其各方面都可以對學生產生有效的教育效果。所以小學校園內部語文教材中,所包含的文章內容具有一定的經典性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夠憑借教材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工作開展。讀寫結合教育模式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以教材為基礎,尊重教材中所提出的教育工作開展要求,以便于真正的發揮出課堂教學整體的效果和質量,促進學生的良好成長和進步。
讀寫結合第一點就需要做到讀,小學生需要讀的首選的就是教材中所包含的課文,特別是需要教師注意的就是有些,明確要求背誦的文章就需要學生真正地把這些內容背誦下來,記在自己的腦海中,這些都能夠幫助學生的文章寫作達到日積月累的目的,也能夠使學生在背誦的階段,把這些文章內化成自己的詞語和知識。這樣就能夠在日后寫作過程中把這些內容應用到文章內部,也能夠了解到不同教材文章中表達的核心思想,這一點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
1.2 用拓展閱讀做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的助力。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課外文章的閱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的環節,因為在最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語文課程教學標準曾明確的規定,小學時期的學生課外閱讀量不得少于145萬字。但是,如果僅僅依靠著簡單的課堂上教師的閱讀延伸,是無法得以實現的,所以這也要求教師能夠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閱讀教育工作進行拓展,以便于保證學生的視野得到豐富能力得到提高。
整個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以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這樣才能夠達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所以在課堂教學時期,教師更需要靈活引導學生能夠進行課外文章的學習。例如:在學習《彩色的夢》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作者寫作的視角出發,把一些其他兒童詩集推薦給學生,如,《我喜歡你,狐貍》《羿射九日》等,這些都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之中,感受到文章所包含的核心思想。也能夠在品讀經典的階段,使學生的字詞得以積累,提高寫作能力的同時,自身的認知能力和思想意識會得到良好的提升,這一點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寫作同樣也如此,這是由學生思維的差異性和復雜性等決定的。為此,教師要選準適合的節點,引導和鼓勵學生自由寫作、個性寫作,最終幫助學生實現“我手寫我心”的寫作理想。
小學階段的語文課堂上,學生在課文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還需要了解其他的閱讀文本,這也是整個學習階段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其中,教師所需要關注到的就是在課堂上,雖然教師能夠深入地對文章內部進行思考,并且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提高其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但是學生所能夠產生的認知相對來說還比較差,因為小學階段學生語文能力稍低,所以在思考的過程中,也會因為缺乏實質性的問題梳理,而無法形成具有系統性的學習效果。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開展具有反思性特點的寫作教育模式,幫助學生能夠全方面的把自己已經掌握的信息進行梳理,進而加深對閱讀文本的認識,提高寫作的能力。例如:在講解《珍珠鳥》這篇文章之后,教師就可以結合課后的寫作要求,讓學生能夠站在珍珠鳥的立場上,來寫一篇“鳥的自述”,這樣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就需要科學合理的對文章內容進行回顧、整理和分析,也能夠更加深入地對課堂上所包含的眾多知識點進行詳細的思考,以此把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傳遞給學生,達到了核心素養培養的目的,也能夠實現讀寫結合教育效果的最佳教育標準。
綜上所述,縱觀我國小學校園內部,語文課堂教學工作實際的開展情況能夠了解到,長久以來,由于受到了傳統思想理念的影響,課堂上教師關注到的僅僅是學生對于基礎的知識內容掌握的情況,但是卻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這也不符合當前教育大背景下所提出的要求。所以本文通過以上的內容分析和研究,重點了解小學語文課堂上讀寫結合教育模式的應用策略,希望能夠通過有效的教育工作開展方法,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效果,以此為其后期的良好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