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俊
(貴州省玉屏民族中學 貴州 玉屏 554004)
1.1 明確目標,科學分組。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教學的目標,從而展開科學地分組。由于不同學生掌握知識和消化內容的情況不同,需要在多方面的考察過后展開精細的分組。大致將班級成員分成三個水平,分別為綜合能力較強,綜合能力一般和基礎知識較弱這三個水平。之后在小組的組建中,要確保每一個小組中三個層次的學生都要存在并且人數平均,這樣的分組方式相對科學,能夠保證在討論的過程中組內有精神領導者,有活躍氣氛的同學,將水平平均化能夠持平討論的進度,從而便于教師集中講解重要的內容。例如在介紹《分子與細胞》這一冊的教材時,同學們重點是要養成微觀思考的能力和水平,從而提升個人的抽象思維和理解能力。例如在介紹與酶相關的內容時,首先明確這一章節學生應該掌握的內容:酶的本質是什么?酶在生物體內有著怎樣的作用?影響酶促反應的條件是什么?通過這三個問題的提出,請班級成員開展合作學習。前期的分組工作已經完成,同學們可以直接展開探究和學習。小組探究的主要內容是老師在課上提出的三個問題,在掌握了這三個問題后,同學們自然理解了這一章節中的重點,從而將這些知識在實際中應用。共同探討酶的化學本質是什么。在生物體的細胞中,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新陳代謝,那么產生的物質是如何被分解的呢?教材中列舉了一個有關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在合作中,首先,請同學們分析在這一實驗中說明了什么現象,實驗中應該注意的內容有哪些。其次,能夠在討論中得出結論:細胞的新陳代謝離不開酶的催化。那么酶的本質是什么呢?結合相關的研究,能夠發現絕大多數酶的本質是蛋白質。那么在生物體內是否存在著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呢?請班級成員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例如當學生出現發熱的癥狀,食欲是否會發生變化,請小組間結合實際情況展開討論,經過不同人的表述能夠發現,當生物體內的溫度過高或者過低時,食欲都會有所下降,那么下降的本質是什么呢?這就與酶相關了。接下來再請同學們共同探究:溫度、酸堿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請團隊設計方案,制定相應的實驗步驟,并結合教材中的提示,總結出規律。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老師的提問能夠引導著同學們主動的思考,并在小組內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從而拓展自己的思路。在科學的分組中,同學們能夠學習到其他人身上的優點,并改正自己的不足。
1.2 調動情緒,加深思考。情緒的帶動能夠鼓勵班級成員之間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在高中生物必修三中,介紹的很多內容與人體的生命活動相關,教師可以在講解的過程中結合實際出現的反應,調動出高中生的興趣,從而引導他們完成合作學習。例如在介紹神經調節這一章節的內容時,要讓同學們理解神經調節的含義是什么。在介紹神經調節時,要掌握它的基本結構:反射弧,反射弧主要由五個部分組成,分別是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反射弧結構的完整才能夠保證神經調節的順利進行。那么神經沖動是怎樣在反射弧內傳到的呢?機制是什么?這一部分的知識由小組合作展開學習,為了補充同學們現有的資料,老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補充課外的知識,幫助高中生了解神經沖動出現的本質。在動畫中首先回顧細胞內外離子的含量。在細胞內部鉀離子的濃度明顯高于細胞外,而細胞外中的鈉離子也明顯高于細胞內,神經沖動的本質其實是膜內外點位的變化,當出現刺激時,膜外的鈉離子迅速內流出現內正外負的情況,即為產生了神經沖動。在了解了本質之后,請同學們共同思考:電位的變化是否會隨著傳遞而削弱?神經元之間興奮是怎樣傳遞的?通過資料中動畫的補充,高中生更加渴望了解到神經傳遞的本質,從而在小組的合作中加深思考。在探究神經元之間信號的傳遞時,學生要重點理解突出前膜、突觸間隙與突觸后膜的變化,分析胞吞和胞吐兩種變化。通過開展合作學習拓展班級成員的知識層面。
1.3 團隊協作,完成任務。高中階段開展的實驗相對簡單,主要遵循的原則有兩條:單一變量和對照原則。在實驗開展的過程中,學生應該牢記這兩個原則,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和創新實驗。例如在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時,要請團隊成員完成預實驗,縮小濃度的變化范圍。在正式實驗開始之前,學生應該明確實驗目的以及在這一實驗中所采取的方法,實驗最終要呈現出的結果是在不同濃度生長素類似物的影響中,有正向生長也有逆向生長的部分,出現這樣的結果才能夠保證實驗成功。在明確了基本的知識點后,請團隊成員展開分工,明確自己的任務之后開始操作。在操作中考察了團隊成員的配合情況,如果實驗失敗,團隊成員應該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并調整步驟再次操作。在創新中打開自己的思路,并按照預定的想法展開實際操作,分析理論和現實存在的差距,以此體會到實驗的本質。在創新和交流中感受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優化合作學習這一授課形式,能夠提高高中生的自學能力和思考能力,在邏輯思維的培養過程中,重視重點內容的總結和利用,以此提高班級整體的綜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