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力,王 聰
(吉林外國語大學教育學院,吉林長春,130000)
幼兒園音樂教學游戲化是指在音樂教學中加入游戲元素,使音樂教學更具有趣味性。[1]小班幼兒的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偏向以假想的情境和行為反映客觀事物或主觀愿望。因此,教學游戲化更適合小班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
研究者認為,游戲產生于幼兒的一種成長渴望,隨著幼兒年齡的逐漸增長,他們對現實世界的好奇心增強,表現為希望自己能像成人一樣進行某些社會活動。[2]現代動機心理學關于內在動機的理論指出,兩三歲的幼兒就開始表現自己并有獲得成功的需要。針對小班幼兒好奇心重、探索欲強的年齡特點,相較于枯燥的傳統式音樂教學,幼兒更喜歡游戲化的教學。因此,將游戲引入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中,并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游戲,這樣不僅能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更能強化幼兒的主體性,讓每一位幼兒都參與其中。
基于小班幼兒好動、神經系統活動不平衡、肌肉收縮力差、較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等特點,有學者提出可以利用活動來改變幼兒的姿勢,緩解幼兒的疲勞。[3]游戲可以讓幼兒通過操作、跑跳、鉆爬等多種方式參與活動,幫助幼兒身體協調。音樂活動還能調動幼兒多種感官,有助于幼兒聽覺、平衡、律動感等的發展。幼兒在悅耳、動聽的音樂中,用主動、積極、愉快的心情與教師、伙伴一起游戲,有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活潑樂觀的個性。
音樂游戲的主要目的是發展幼兒的音樂能力,讓幼兒在游戲中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技能。音樂教育中涉及的內容多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音樂感知,將游戲與音樂活動結合起來,可以在增強活動趣味性的同時讓幼兒更加系統地感悟音樂教學的內容,進一步增加幼兒對于音樂活動的印象,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目前,大多數幼兒園都有意識地將音樂教學與游戲結合起來,實現音樂教學游戲化。但音樂教學游戲化在取得有效進展的同時,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比如幼兒對游戲的興趣不足、游戲與主題的關聯性低、教師對游戲開展的規劃不足等。
有些幼兒教師在考慮教學游戲化時,多從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出發,將游戲作為一種服務教學、獎勵幼兒的手段,忽視幼兒的實際體驗及興趣。例如,在小班音樂活動“小花貓照鏡子”中,教師要求幼兒通過音樂跟隨教師學習小花貓的各種動作,然而幼兒明顯對照鏡子更有興趣,紛紛在鏡子前逗留。因此,這樣的模仿游戲引不起幼兒的興趣,且幼兒在活動中無法體驗游戲的趣味性。
小班幼兒注意力較差,生活經驗不足,教師要在教學中安排生動活潑的內容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同時,教師在選擇音樂教學內容時也應該多從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出發。然而,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部分幼兒教師在音樂內容的選擇上仍然以教材為主,根據教材編排進行音樂教學,忽視幼兒的實際需要和興趣。很多幼兒教師在選擇音樂教學內容時,多選擇熟悉、易掌握的教學內容,忽視對本土資源的利用和開發,導致教學內容陳舊、無創新。[4]
要想獲得預期的游戲教學效果,教師要結合教學的內容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做好教學規劃,其中包括教師教的準備和幼兒學的準備。教師教的準備包括教師能夠做好對游戲環境的創設、游戲材料的投放以及對游戲機會的擴展,教師還要考慮幼兒教育目標,通過教學游戲能達到什么樣的教育效果。[5]幼兒學的準備包括判斷教學游戲內容是否符合幼兒相關經驗,結合幼兒的興趣合理地甄別出適合幼兒的教學內容和游戲,保證每一個教學游戲都能讓幼兒學有所獲。
小班教學游戲化的過程中有教師自身專業能力不足的問題。部分教師缺乏“以幼兒為本”的專業理念,在游戲內容的選擇上忽視幼兒實際、幼兒興趣、幼兒年齡等特點,不注重從幼兒的能力和自身經驗出發,而是從教師自身便利出發。這不僅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而且也反映了教師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學游戲化的理念。教師常常會將教學游戲化和游戲化教學兩個概念混淆。教學游戲化即游戲成為有各級教學目標、需按照各種要求而進行的活動[6]。游戲化教學即教學成為完全為了愉悅幼兒的手段。教師在不清楚二者的概念時,難以將二者恰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也就難以利用游戲的手段達到特定的教育目標和完成教育任務。
針對現階段小班音樂教學游戲化存在的問題,幼兒教師應做好自審,明確自身不足,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一步提升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水平,從而實現小班音樂教學游戲化。
以幼兒為本的專業理念要求教師尊重幼兒發展的需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及幼兒的差異性。[7]教師在游戲內容的選擇上從自身出發,是因為存在專業理念的偏差。在幼兒園,大多數教師能意識到尊重幼兒主體,但是在教學過程的實施中仍然是從自身出發,因此,教師應該從具體的實踐中加強以幼兒為本理念。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活動或者一日環節中,細心觀察幼兒的活動興趣,從中發現幼兒能夠進行探索的內容。
教學游戲化需要教師在充分理解教學、游戲和教學游戲化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實踐反復操練。因此,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學習相關的教學游戲化理論,正確理解相關概念的聯系和區別。同時,也應該從文獻或者其他觀摩課程中了解教學游戲化的現狀,積極反思自身教學的優缺點,從中完善相關理論的學習,習得并建構自身關于教學游戲化的理論體系。
教師作為教學的主要組織者和實施者,對教學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對于開展教學而言,懂得了教學游戲化的理念并不意味著教師就掌握了教學游戲化實踐,教學游戲化對教師的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要求教師具備游戲化教學環境的創設能力、良好的游戲性教育資源整合的能力、游戲化教學組織能力以及適當擴展幼兒游戲化教學的能力等。[8]
總之,音樂是一門集藝術性和技術性于一體的藝術。音樂教學游戲化的出現讓抽象的音樂藝術與幼兒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因此,教師需要樹立更為專業的教學游戲化的觀念,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提升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從而提升幼兒的綜合能力,豐富幼兒的音樂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