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斯瑜
翻轉課堂的兩個關鍵因素是課前知識的獲取和課堂知識的內化,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微課為基礎,課前自學和課上強化為主要形式的混合學習模式。把小學作文教學放在翻轉課堂情境下,將轉變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先寫后教,以寫定教”,推動學生從“要我寫”向“我要寫”轉變,自主學習,享受自我表達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一、翻轉課堂情境下的作文教學特點
在翻轉課堂情境下,結合語文課程標準對習作的要求,我們把小學作文教學活動過程分成三個階段:課前自主習作階段、課中品評內化階段和課后修改成文階段,嘗試構建有效的“先寫后教,以寫定教”作文教學模式。
(一)各階段制定不同學習目標
準確制定各階段的學習目標和任務,是翻轉課堂作文教學的核心。在課前自主習作階段,學習目標是學生能夠基本把握習作要求,自主選材,進行寫作。在課中品評內化階段,學習目標是在課中突破習作難點,提升寫作能力。在課后修改成文階段,學習目標是學生能夠對文章進行自主修改,再結合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互評互改,互相促進,最后成文。
(二)梯度設計階段教學內容
有梯度的教學內容能引導學生抽絲剝繭地把學習重難點從淺到深逐步突破。所以教師應該根據制訂的階段學習目標,不同階段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
1.在課前自主習作階段,教師針對習作要求設計習作導寫單,準備作文微課;學生通過觀看課前微課,完成習作導寫單,自主選材,完成初次習作。
2.在課中品評內化階段,教師結合學生習作完成情況,梳理出學生習作中存在的難點,針對難點設計一個或多個學生探究的問題,組織各種學習活動,使學生突破難點;引導學生交流、評改部分典型習作,在教師點撥下進行對比解析,、比巧求精,在習作交流賞析中,提高寫作能力,完成知識的內化。
3.在課后修改成文階段,在課中反饋、評品之后,學生已解決初寫時的困惑,突破了寫作難點,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先自改再小組互改互評,最后成文。
(三)采用“生生互評互助”的學習方式
采用“生生互評互助”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使教師變“教”為“導”,教師地位從顯性到隱性,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從“要我寫”到“我要寫”轉變,進而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主要的教學活動是學生自主學習和互評互助行為,學生可根據自己學習上的個體差異,自主調節,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和個性化。
二、翻轉課堂情境下的小學作文教學研究實踐
(一)課前自主習作階段教學實踐
課前自主學習是翻轉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也是實現作文翻轉課堂的保證。在課前階段,教師編寫習作導學單和準備作文教學微課,應充分體現課前教學目標,使學生通過課前階段的學習能夠基本把握習作要求,做到自主選材進行初次寫作。
1.編寫習作導寫單
“翻轉課堂”不僅基于微課,也基于習作導寫單。編寫習作導寫單,教師要立足于“導”,即創設情境、明確任務,為幫助學生掃除顯性學習障礙提供習作思路,梳理文章脈絡,理清學習要點和難點。教師可結合習作思維導圖進行編寫。
2.準備作文教學微課
微課具有小而精的特點,作文教學微課要聚焦在本次習作的重點、難點,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布置學生觀看的作文微課可以一個也可以幾個,但一個微課只圍繞一個知識點或一個難點進行展開。
(二)課中品評內化階段教學實踐
基于“翻轉課堂”的小學作文教學課堂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課中品評內化階段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應是:創設情境、組織、引導、點撥、激勵與評價和個性化指導。課堂上學生自我展示、互評互議,教師穿針引線,引導學生對題材進行梳理,對寫作技巧進行整合,突破重難點,層層遞進,逐步內化。
(三)課后修改成文階段教學實踐
在課中反饋、評品之后,學生已解決初寫時的困惑,突破了寫作難點,又有課堂中的評價激勵,學生二次寫作的熱情高漲,這時再次修改習作,“生生互評互助”,先自改再互改,最后正式成文。教師二次批改后將優秀習作及時編輯出電子作文在網絡平臺展示,班級、年級選取優秀作品制作作文報,提升學生習作興趣,不斷催動學生從“要我寫”到“我要寫”轉變。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