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蘭 盧曉杭 胡楠
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外不同的場合,不止一次講述過他的讀書故事,也每每在演講中引經據典、信手拈來,讓聽者嘆服。他還號召大家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因為“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一年級正是形成良好班風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之時,因此,老師要帶著學生輕叩閱讀之門,開啟閱讀之旅。
一、創造閱讀環境
良好的閱讀環境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享受到閱讀的快樂。
在班級的一角里,老師架起了書柜,讓學生參與讀書角的布置,他們有的從家里拿來課外書,有的從家里搬來小盆栽,有的拿來裝飾畫來裝飾書柜,把課室里的讀書角布置的溫馨且內容豐富。
二、營造共同話題
剛開始,學生都是喜愛看一些圖畫比較豐富、色彩比較鮮明的漫畫書,而少有學生關注文字較多的書本,老師就利用每天下午紅領巾廣播站推介各類書籍;在午休期間老師給學生睡前讀小故事;通過觀察,老師發現個別學生在課間喜歡看文字書,于是,老師有意坐在學生身邊,聊起關于書本里的精彩內容,學生們被我們的話題吸引,也去看相關的文字類課外書,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渲染,一系列的閱讀話題成為了班級的共同話題。
三、完成閱讀小卡
當學生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后,老師利用品德課堂分享了高年級哥哥姐姐制作的閱讀卡,學生們被哥哥姐姐的作品深深吸引,在課堂上就躍躍欲試,嘗試著要自己也做一份精美的閱讀卡。老師推薦了學生們從平時朗朗上口的古詩開始做:先抄下自己熟悉的古詩,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畫下你想表達的圖畫。一年級的學生們識字不多,但交上來的作品,字體端正,畫面內容豐富,有的還結合自己的理解,畫出時代感的畫面。
四、多種悅讀方式
學生們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第二天都會迫不及待的拿給老師分享,老師借助課堂展示學生的作品,并讓他們自己介紹。但是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如何讓大家用心制作的作品都可以展示呢?老師利用了課室后面的墻報。每周,老師會把學生的閱讀卡按學號張貼在墻報上,學生們看到自己的作品雀躍萬分,個子矮的學生還搬來小椅子。完成得不夠好的孩子看到自己的閱讀卡與其他同學有差距,自己也會羞紅臉,有了作品間的對比,激起了學生的斗志后,那些隨便應付完成閱讀卡的學生也開始慢慢減少,交上來的作品質量也在不斷進步。
對于愛表現的一年級小學生來說,僅僅是展示閱讀卡怎會滿足呢?于是,老師們結合學校舉辦的“六一”慶祝活動,給了孩子們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春曉》《江南》這類被孩子們熟知的古詩詞,通過與歌曲以及舞蹈的完美融合后被搬上舞臺,小演員們在臺上伴著節奏吟唱,臺下學生們也隨著主演的放聲背誦,形成了很好的互動,大家互相吟誦、切磋,把自己平時在書里學到的知識發揮到了極致,現場氣氛熱鬧非凡,誦讀聲讓在場的教師與家長再次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華經典必須薪火相傳。孩子們歡快的舞蹈、美妙的歌聲讓作為老師的我們情緒激蕩,他們的成長與創意更讓我們欣喜欣慰。
在以“我與祖國共成長”為主題的建國70周年活動中,全校學生用手抄報的形式為祖國獻禮,他們制作的手抄報不但精美而且意義非凡,這不僅是孩子們發自內心對祖國的愛戀,更是他們自己平時在閱讀中積累了足夠的知識,才能在手抄報的文字部分大顯身手,文字資料內容也豐富多彩,有寫國慶節的來歷的;有寫關于閱兵儀式的;還有的寫了關于對祖國贊美與祝福的話語。這些與孩子們平時的大量閱讀是分不開的,一筆一畫都是孩子們對祖國敬佩與熱愛的體現。因此學校領導還為這次活動評比了獎項,在教學樓的走道墻壁上展示了部分學生的手抄報。其實這也給學生們提供了另外一種閱讀方式,他們可以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在這里一起分享、閱讀、討論,形成了極好的的閱讀氛圍。
我們低年級的老師正好牽著剛入學的“小蝸牛們”,用書籍這把智慧的鑰匙,開啟閱讀之門,希望學生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攀登,走向充滿書香的世界。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