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夜夜 王春芳

一、問題的提出
教師生涯的第一個輪回結束了,回顧這三年的教學,令自己最不滿意的就是對學生的評價。
這三年對初中生體育成績的評價緊靠硬生生的評分標準,期中、期末的技能考多少就是多少。我一直在思考:最后的成績對學生公平嗎?是否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二、對初中學生體育學習進行多元評價的原因
1.學生先天因素,導致體育的差異性
體育是很特別的一個學科。學生在體育方面的差異遠大于智能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天生運動能力水平就很高,先天素質好,對于中考的標準,假使從沒有好好的上過體育課,上課時一直搗蛋,他的體育成績一樣會滿分。而有的學生天天認真學習,刻苦訓練,但從來沒有取得過滿分。
2.學生后天因素,需要對學生體育評價多元化
當然,大多數學生是后天的身體因素導致他們在體育領域的優劣不同。后天的因素,是可以通過練習改變的,主要看教師如何去給孩子定性。
三、建立一個適合一線初中體育教師操作的評價體系
在制定評價體系中,除了本課題組的成員進行討論,同時也走訪、進行問卷調查了珠海市其他兄弟學校資歷比較老的體育教師。其中,文園中學5人,紫荊中學2人,八中2人,七中2人,灣仔中學2人,南屏中學2人。
1.評價指標和權重的確定
作為初中一線體育教師,我們可以簡化評價指標和權重,因此,我在專家問卷調查和訪談中,根據中學體育課中,實實在在存在,又可以反應學生某項問題而選取的指標,有課堂表現、努力程度、進步程度、運動技能四項。
通過走訪和問卷調查來自6所學校的15名珠海一線體育教師,最后確定了相應的權重。課堂表現0.1,努力程度0.2,進步程度0.2,運動技能0.5。
一線體育教師在課堂中很好實施這些指標,在學生名單題頭處分別注明:課堂表現、努力程度。這兩個指標用畫“正”字的形式統計,一個學期體育課真正只上了15周,每周3次體育課,如果每節課表現情況為一分計算,正好45分。期中、期末統計時,直接用45分減相應的分,就是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努力程度。而運動技能和進步程度只有通過考試得出分值。至于進步程度,在《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有特定一個數值表可以參考。
2.評價主體和權重的確定
讓學生參與評價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初中階段,體育成績涉及到排名,直接影響家長、小孩的顏面與重點高中的緣分。如果,初中體育成績讓學生自己評價,成績的有效性不高,如果找幾個教師信的過的學生作為專家組,統一根據其他學生的平時表現給予一定分值,效果就會好很多。
通過小課題組成員的一致商議,覺得將評價主體定位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兩部分。走訪、問卷調查其他學校的體育教師,最后統計出了評價主體的權重。教師評價占0.8,學生評價占0.2。
四、初中體育課運用多元評價體系的實例分析
1.多元評價與傳統評價內容、權重的比較
2.多元評價與傳統評價對學生最后成績及名次的結果分析
初二(4)班、初二(7)班成績,統計結果表明:同一位學生的考試成績,由于采用不同的評分標準,最終體育成績和名次都發生了變化。在采用傳統學習評價時,身體素質比較差的學生的成績可能不及格或不太理想,但采用多元學習評價后他的成績可以及格或達到比較理想的分數,相應名次也發生了變化。(體育滿分是45分)
運動技能這一項,800、1000米的成績,采用省標,初二(4)班傳統評價有3個滿分,多元評價只有1個滿分。初二(7)班傳統評價有9個滿分,多元評價有8個滿分。
我們先分析初二(4)班,全班47位學生,多元評價與傳統評價相比,成績變高的有29人,不變的有1人,成績降低的有19人。這個班的男生比較調皮,喜歡說話、小打小鬧。因此,在課堂紀律上扣分比較多,成績降低的大多的是男生。為了能上一中,文化課稍微好點的學生都會在乎體育成績,畢竟有45分。學號為11號的是位男生,他不僅文化課好,天生就有運動細胞,幾乎不上體育課就是滿分,他比學號1至10號在體育成績上占很多優勢,因此,上課期間總是帶頭搗亂,集合時找人說話,跑步時拉著幾個人在隊尾晃,我一說他,他就一人使勁跑。他的這種行為大大影響了其他學生,雖然我找他們都聊過天,可是孩子太容易受影響,半個學期過去了,沒有一個人有改變。因此,上學期期末考試我給11號在學生表現和努力程度上分別扣了11、12分,總分少了4.25分。在班上的排名后退了10名。平時成績的重要性,當我真正實施后,體育成績影響了總成績時,他們才意識到平時表現和努力程度很重要。
初二(4)班的前10號,只有8號能得滿分,其他9位的體育成績并不理想,用多元評價,他們都可以多出很多分,尤其是6號。對于文化課成績好,運動技能弱的孩子來說,是極大的鼓勵。全班47人,有29人的成績用多元評價都會高出很多分,他們看到了努力帶來的好處,看到了努力得到的回報,課堂紀律也會所好轉。
初二(7)班是我所帶的班級中相對比較認真,體育成績相對比較好的班,期末考試有27人的成績用多元評價有所增加,7人的成績沒有變化,11人的成績被扣分。扣分超過0.5分以上只有學號1、5、16、25、27、38、39,7位學生。其中25號是因為考試時沒有考前準備,跳繩失誤導致運動技能只得了38分,導致進步程度只有24,她可以作為特例除外。學號為1、16、27號的是三位女生,她們都是在努力程度被扣了分,三位女生上課課堂紀律當然很好,可是上課過程中不會認真,也不會故意偷懶,總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通過了解得知,1號因為文化課成績很好,即使體育隨便考考也不會影響進一中的結果,最多是進一中的名次有所不同。16、27號兩位女生小學都是校田徑隊的成員,由于有一定基礎,初中體育課隨便應付一下也不會太差。5、38、39這三位是男生,5號因為文化課比較好,為了不影響總成績,他初一開始周末就會在外面補習體育,所以,我上課內容以及動作的技術要領他很早就掌握了,導致上課亂起哄,行動不聽指揮。他的成績之所以用多元評價會被扣分,完全扣在課堂表現一項上。38、39兩位是體態肥胖的兩個男生,家庭條件也不錯,他們沒有打算通過升學考試改變命運,而是想出國發展。因此,這兩位男生在課堂中的表現是可以想象到的。
7 班后12位的學生,除了38、39兩位學生以外。其他學生的成績用多元評價都有所增加,而且增加幅度大,最多增加了6.4分,名次都有所上升,名次最多上升6名,學號后12位的學生體育成績還有進步空間,體育成績相對文化課能夠給他們帶去一份自豪。讓這些孩子知道,在體育里,人人平等,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收獲。
3.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問卷調查的結果
學期末,對實驗班的174名進行問卷調查,發放174份,回收174份,回收率百分百。
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看出,多元評價更受學生歡迎。而且本文設定的評價體系十分簡易、好操作, 而且結合了珠海市學校的特點,建立的評價體系,對于工作任務繁重的一線體育教師完全可以操作的。
五、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多元評價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提高。
(3)對學生目標取向具有積極的影響。
2.建議
(1)為了保證學生盡可能的客觀評價,體育教師在進行組評前適當的引導學生。建議編制一套或多套組評引導語。
(2)很多學生很在乎最后的成績,建議體育教師在課前把評價的方式講清楚,并強調學生努力和進步程度的重要性,以激勵運動技能欠缺的學生的積極性。
(3)在使用本評價體系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變化。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