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農戶兼業一定導致低效率么?

2020-03-03 21:16:49魏平
商業研究 2020年12期

內容提要:伴隨中國城市化、工業化及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農戶兼業已成為農村普遍存在現象。在現存的經濟條件和制度結構下,兼業農戶城市化進程并不徹底,并出現基于家庭和個體層面上的務工兼務農模式,基于此本文討論現階段農戶多樣化兼業模式引起的農業效率問題。使用CLDS2016數據在基本計量回歸和交互項模型基礎上,更深入從箱型估計量、核估計量及置信區間等工具分析發現:農戶不僅是理性“經濟人”,更是充滿情感和需要自我實現的“社會人”,農戶的雙重角色在文化情感因素影響下傾向務工兼務農。外部機械化及中間組織的逐步完善使農戶有務工兼務農的可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卷入到外部專業分工中;文化情感、機械化、中間組織分別與農戶兼業存在協同效應,降低了兼業對農業生產的負向作用,即多樣化的兼業形式對農業效率有促進作用;通過經濟發展因素與兼業比的協同效應中發現,機械化及中間組織的發展對農業效率起著更大的促進作用。2020年中國政府實施的三農政策也在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這使得個人得到更多發展,并在多樣化兼業同時改進了農業效率。

關鍵詞:非農兼業;土地生產率;機械化;中間組織

中圖分類號:F30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148X(2020)12-0132-13

作者簡介:魏平(1983-),女,山東淄博人,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后,廣東金融學院經濟貿易學院講師,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制度經濟學、農村經濟。

一、引言

伴隨中國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進程,農村勞動力一直向外流出到收入相對高的非農行業,這引起了人們對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等問題的關注。大多文獻認為農戶兼業的增加將會導致糧食生產面積減少、糧食生產出現弱質化、耕地資源利用不足、耕地經營粗放甚至撂荒等問題[1-3]。這類研究認為農戶兼業化意味著低效率,但是這一“低效率”的制度安排卻在世界范圍普遍存在,并成為工業化過程中世界各國農業發展的共同現象[4-5]。

中國傳統農業生產是自足自己的小農經濟,在2001年取消對農民進城就業的限制后,農戶基于家庭自身的稟賦,在比較農業和外出務工收入后,具有競爭力的青壯年勞動力優先外出務工,老人、婦女和兒童留守在家。在2019年農民工總量達29077萬人,并且近些年農民工總量一直增長,但到省外就業的農民工數量有所下降,而省內就業的農民工數量增加了①。外部機械化技術及經濟組織的發展也改變了農戶家庭內部分工決策,農戶可以通過參與到外部分工中分享農業專業化的好處。舒爾茨(Schultz)[6]將小農等同于和資本主義企業家一樣的“理性人”,但馬克斯·韋伯提到人的社會性,認為人的行動受到社會習俗、制度、規范、情感和意志的制約。特別是中國農戶受文化傳統影響頗深,除了作為“理性人”追求利潤最大化外,農戶也作為“社會人”存在。處于中國的文化、情感背景下的農戶更注重血緣關系,存在著更緊密的家庭內部關系。而農戶兼業后,城市化成本高并伴隨著留守老人和兒童等社會問題,特別是家庭機構不完整帶來了親情缺失,從而使農村留守兒童在人身安全、學習、品行、心理發展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7-9]。早期農戶由于受經濟收入對家庭生活的約束,只考慮其“經濟人”角色,但隨經濟發展,家庭的經濟約束逐漸放松,伴隨外部機械化和經濟組織的演變,現代農戶將“社會人”的角色提上日程,并在“經濟人”和“社會人”雙重影響下不再單純追求經濟收益最大化,而是在文化情感等因素影響下做出最優決策。基于此本文將探討農戶兼業行為的多樣性引起的效率問題。

二、文獻綜述

目前關于農戶兼業的研究很多,但對其效率分析至今未得到一致性結論,多數認為勞動力兼業后對農業生產存在不利影響。如何科學分析并評價兼業效率對于正確認識和引導農戶的農業經營具有重要意義。

現有文獻對于兼業降低農業效率基于以下考慮:早期研究普遍認為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城市郊區,兼業化已成為影響農業穩定發展的一個嚴重問題,并導致農業粗放生產和低效率[10]。通過對中國東、中、西三大地區的調查發現,兼業深化能有效地利用勞動力,但對糧食部門負面影響較大[11]。男性和壯年女性的轉移提高農戶退出農業的概率,農業投入要素質量下降、土地粗放經營等一系列問題使得農業被邊緣化、副業化,降低農業生產增長率[12]。從規模經濟方面考慮,早期學者認為農業兼業與農業專業化相悖,制約了農戶土地經營規模的擴大和小農經濟效率的改進,是農戶組織的過渡形態[13]。進而,兼業制約土地流轉,限制農業規模經營,束縛土地流轉市場發展,從而導致農業生產與專業化的分離[14]。綜上研究,農戶兼業分散了農業所需勞動力并阻礙了農地的規模化生產,減少了對農機具的固定投資,從而使農業生產變得低效率。

而兼業促進農業效率則基于以下考慮:早期研究認為,在人地矛盾尖銳和農村社會保障并不健全的約束下,農戶兼業是中國農戶家庭分工的均衡狀態,有利于中國的小農經濟效率的改進。農戶通過參與非農活動擴大家庭收入來源,從而可以分散農業天然存在的經營風險[15],并且兼業后促進家庭勞動力資源優化配置,兼業獲得的經濟收入有助于緩解農業的資金約束,有助于購買更多現代化農業生產機器,提升規模生產的現代機械化程度,通過生產迂回化促進農業生產[16]。并且,糧食生產相對較少的勞動力投入需求、易于實施機械化作業的特點與非農就業收入的投資效應相結合,使農戶非農就業與其糧食生產之間產生較強的互補性[17]。此外,農戶選擇外出兼業,可通過加入互助合作組織、提升農業機械化程度、流轉耕地地塊集中化生產和農場化經營來影響家庭農業勞動生產率[18]。

不同于以往文獻,本文認為現代農業生產中,機械化作業仍受制于氣候、地理、季節時間等因素影響,除此之外,中間組織并達到完善和標準化程度,農戶無法將整個生產流程外包,并且農業生產存在了大量信息不對稱。此外,農業生產過程同樣受制于無數生態變量,常常因為溫度和土壤濕度的輕微差異而需對作物采用不同的處理方式[13]。因此,農戶仍需親自參與到農業生產中。2019年調查,農民工平均年齡為40.8歲,50歲以上農民工所占比重為24.6%②,無法外出務工的老人除了照顧兒童外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參與農業生產。其次,城市工業化進程增加對勞動力的需求,而農業勞動力的生產率低于其他行業。當然還存在誘致性技術創新使得機械化代替勞動,從而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那么農戶的理性選擇必然是專業化務農,但是近些年農民工總量一直處于遞增的狀態。再次,農業與非農收入差距是農戶非農就業的直接原因,并且投資會流向回報高的地方,農戶沒有理由將兼業收入再投入資本邊際效率低的農業生產中,因此農戶對農業投資的積極性并不高。對此,也有學者認同,認為隨著非農就業機會增加,農戶減少了對農機具等固定資產投資及其他生產性投資[19-20],并將獲得的資金回流主要用于建造房屋等耐用消費品[21],這也從不同角度說明了本文所認為的文化情感是影響農戶決策的一重要因素。

以往文獻研究集中于家庭層面的整體兼業程度,并未對家庭和個體層面進行區分。本文進一步深入和細化兼業行為,認為在個體層面上也存在兼業,既有存在專一性務工,也有務工兼務農。這也與目前普遍存在的無論是基于家庭還是個體的專一性務工和務工兼務農共存的狀態相符合。

雖然農戶兼業對農業生產造成了負面影響,但是由于與文化情感、機械化、中間組織的協同效應使得兼業的負面影響被削弱。本文將對多樣化兼業模式的存在受哪些因素的影響?當前多樣化兼業模式的影響機理及路徑呈現何種變化?農戶兼業是否一定不利于農業生產效率?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三、理論與機理分析

(一)農戶兼業行為演化過程

1953年中國實行國家統一收購銷售糧食的“統購統銷”制度,從而限制了農村人口外流和遷移。此外,集體所有制的人民公社制度中,農戶沒有退出權或者退出成本極高。1978年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實行使糧食生產大大提高,之后農戶兼業最早開始于1984年[22]。2001年,糧食購銷市場化使得農戶勞動力可以自由進行兼業。初期農業收入低,農民異常貧窮,家庭收入直接抑制了農民生活,只要有外出務工機會,農戶便會選擇出外務工。

改革開放后經濟快速增長,農民工外出務工的勞動合同、社會保障等相關制度不斷完善,從而加速了農民工進城進度。農民收入提高使整個家庭的生活不再極度拮據,部分收入也會用于建設新房、兒童教育、改善生活等方面。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實施農業現代化目標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農村基礎設施及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等不斷得到改善,相對于在農村生活的農戶,在打工地務工農戶并不能享受與家鄉同等的教育和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同時,農業勞動力的不斷流出使得農村普遍存在大量的留守老人和兒童,而留守兒童的成長也直接關乎未來人口素質。

而經濟發展帶動著農業技術和制度因素的變化,機械化和組織化等生產要素的完善提高了外部分工的效率。在農業對勞動力約束降低的情況下,個體的農戶有了更多就業選擇的可能,在對比鄉土親情、鄉村生活與城市務工生活后農戶可以務工兼務農。于是,兼業由最初普遍的家庭層面的家庭兼業到現在的家庭兼業與個人兼業并存的形式,即農戶兼業行為演化從普遍的單一兼業行為③到復雜的多樣化兼業行為。

(二)農戶兼業行為演化機理

兼業化初期,家戶受家庭總收入約束,家庭作為“經濟人”基于家庭收益最大化進行內部分工(如圖1中過程①),青壯年勞動力選擇外出務工。由于早期農業的機械化程度低、成本高,因此農戶選擇機械化代替勞動力的積極性并不高。并且由于同時存在大量的留守老人和兒童,進行農業生產的可能性并不大,兼業收入會投入到建新住房和教育上。這個階段農戶主要作為“經濟人”進行決策,通過兼業增加家庭總收入。

楊小凱將分工具體分為個人專業化、專業多樣化、生產迂回化和經濟組織化四個方面。兼業初期是一定土地規模和技術、制度約束下的家庭成員個人專業化和家庭整體專業多樣化并存,即基于內部分工的家庭兼業形式(如圖1中①)。伴隨中國現代化、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農業農村農民都面臨著外部環境的極大變化,機械化和中間組織的發展使農戶卷入到外部分工并分享生產迂回化和經濟組織化的好處(如圖1中②)。當前的機械化及外包服務成本大大降低,可進行機械化收割、整地和插秧等流程,但外包服務比較有限,有些地區雖然提供化肥種子銷售、農產品銷售服務等環節,但沒有病蟲害防治、施肥、烘干等服務環節,因此非一體化外包流程仍然使農地被拋荒或無償給親鄰甚至非熟人耕種。機械化和外包服務組織等外部分工產生了農戶專業化生產或者個體性兼業,后者即在一定地理或交通范圍內務工兼務農。外部分工的發展降低了農業對勞動力需求的束縛,不僅對于整個家庭,家庭成員作為獨立個體也存在專業多樣化務工形式。

除了內部分工和外部分工,還需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農戶處于一個存在制度和道德的社會中,受到文化傳統、社會習俗、情感等影響和約束(如圖1中③)。外出務工農戶一邊辛苦勞作一邊滿懷對骨肉親情的思念,同時擔憂著留守兒童安全、心理及教育等問題。此外,比較文化的文獻表明,現代的東方國家的家庭內部關系更具縱向性質,西方則更具橫向性質,并且東方家庭內部的關系更為緊密、整個家庭也更具凝聚力[23]。并且,亞洲青年和亞洲兒童一樣,本質上是縱向關系取向,對長輩比對同輩更親密、更敏感[24]。基于以上文獻研究和現實經濟情況,在農戶早期外出兼業所得使家庭擺脫貧困后,外部分工、鄉村交通公共設施改進使得農戶存在更多選擇可能性(如圖1中④),此時他們會考慮到“社會人”角色下的決策和收益,外出務工兼務農則可以和老人孩子團聚。此外,當農戶在城市務工時,戶籍的差異使其不能享受同等的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降低了社會認同感。而隨著農村現代化的推進,農村的基礎設施及社會保障逐漸完善,增加了農戶“社會人”選擇帶來的收益。當然,不同地區的經濟、制度差異使“經濟人”、“社會人”決策下的收益和成本不同,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和個體層次上的農戶兼業行為。而兼業從單一兼業行為到多樣化行為的深化,具體選擇取決于“經濟人”和“社會人”的凈收益對比(如圖中最下面匯總箭頭所指)。家庭內部關系從傳統農業關系下的個人專業化和家庭專業多樣化向現代化農業關系下的個人專業多樣化轉變,農戶多樣化的兼業行為選擇說明了中國社會經濟和文明的共同發展。

(三)農戶兼業的經濟邏輯及理論命題

農業增長模式取決于其資源稟賦,包括土地、勞動力和資本等。除此之外,本文還探討了包括機械化和外包服務等中間組織的生產要素。相比一些發達國家的農業現代化,中國機械化程度并不高,中間組織并不完善。中國不同省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地理氣候、農作物種類都存在差異,不同環節的機械化和中間組織外包服務又產生不同交易成本。

舒爾茨的小農理性論將農民看做是理性地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決策者,但農戶也作為“社會人”存在,社會習俗、文化、制度、情感等影響因素將嵌入到農戶的行為決策中,在此將勞動收入之外的收益或成本作為其他因素產生的收益或成本。中國不同地區的農戶兼業程度是不同的,本節試圖建立一個簡單模型以利于分析。農戶行為選擇的均衡公式為:Rr+P·MPL=w-Cu(式1)④。式子左邊是務農凈收益,右邊是兼業的凈收益,假設農業生產的成本和城市生活收益不變,因此將其簡化不做分析。P·MPL和w是農戶分別作為“經濟人”務農和務工的勞動收益對比。Rr和Cu是農戶從“社會人”角度考慮,分別是農村的其他因素帶來的收益和城市其他因素帶來的成本,如上分析的制度、情感、歸屬和愛、社會認同等影響。下面將從時空兩個維度并借助于公式作進一步分析,最后提出本文試圖論證的理論命題。

在初期,因為家庭經濟約束,農戶首先需要滿足“馬斯洛需求層次”中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因此去掉Rr和Cu。農戶作為“經濟人”存在,即P·MPL

在式1中的Rr、Cu雖然增加,但是由于式2中對比關系仍顯著,因此作為“經濟人”考慮的凈收益大于“社會人”的凈收益,即Rr+Cuw-Cu。當然,有些城市的工業化進程帶來的第二、三產業生產率遠高于農業,并且常年外出兼業農戶已經有豐富工作經驗,在離家近,交通便利,兼業收入又遠高于農業收入時,單一兼業行為仍是最優選擇。農戶行為選擇來自對“經濟人”和“社會人”的收益成本的綜合考量,因此存在著不同地區的務工和務工兼務農等多樣性兼業行為。這也可以從近年來農民工外出務工數據得到論證,農民工規模在2018和2019年略微增加,增速明顯存在很大落差,但是,從全國來看,省內流動農民工占56.9%,省內流動卻在繼續增加⑥。

綜上對農戶兼業經濟理論及機理分析,本文將影響因素分成機械化、中間組織和文化情感、農村經濟發展。對應提出相關理論命題,即機械化程度、中間組織、文化情感和農村經濟發展分別與農戶兼業起著協同效應,共同影響了農業生產效率,其中,前三個因素減弱了兼業對農業的負向影響作用。

四、數據來源與模型設定

(一)數據來源

本文實證數據來自中山大學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China Labor-force Dynamic Survey,簡稱CLDS),樣本覆蓋了中國29個省市(除港澳臺、西藏、海南外),調查對象為樣本家庭戶中的全部勞動力(年齡15至64歲的家庭成員)。在抽樣方法上,采用多階段、多層次與勞動力規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樣方法。本文使用公開到最新的2016年數據進行截面分析研究農戶兼業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經處理后,保留了27個省級單位129個縣(區、市)163個區縣的村莊共6761戶農戶家庭信息,不同回歸模型中最終有效數據不同,具體見文中標注。相對于既有文獻的實證研究,本文覆蓋范圍更廣、樣本量相對較大,更具全國層面代表性。

(二)模型選擇

借鑒李谷成等(2010)[25]、Feng et al.(2010)[26]實證分析模型,本文將基準模型設置如下:

其中,Land_efficiency表示土地產出率。此外,本文還使用勞動生產率(即單位勞動力年均產出價值)做同樣的回歸,但是結果幾近相同。Conbusi表示農戶家庭的兼業程度,Xi表示一系列控制變量(詳見表1),P表示省域特征,ε為隨機誤差項。本文認為農戶兼業和文化情感、機械化程度、中間組織、農村經濟發展存在協同效應,共同影響了土地生產率。首先進行基準回歸檢驗了模型的穩健性,之后將兼業與以上四個因素分別建立交互項模型來分析。既往文獻直接對交互項回歸系數進行非條件或平均分析,本文則參考Brambor et al.(2006)[27]基礎上使用箱估計量和核估計量及置信區間的方法進行分析。

(三)變量設置與說明

根據本文第三部分的理論分析,參考已有相關文獻,引入的變量如下:

1.農業生產效率。本文被解釋變量是農業生產效率,借鑒Carletto et al.(2013)[28]等的研究,本文使用“農作物的純利潤/土地面積”,并取其對數形式來表示土地生產率。也有文獻使用勞動生產率,即單位勞動力年均產出價值(純利潤)來表示[25],本文也對勞動生產率做了與土地產出率相同的回歸,但結果幾近相同,故省略⑦。

2.農戶兼業行為。現有文獻有兩種分類,一是按照非農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來看兼業程度[5],二是非農勞動力與家庭總勞動力之比[29]。基于模型穩健性,并考慮到變量的統計誤差,本文使用兩類兼業統計指標,前者設為兼業1,后者設為兼業2。

3.要素投入。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力和機械投入。勞動力投入是影響農業生產效率的一個關鍵因素,用“務農人數/實際經營的土地面積”來表示,并取對數形式。土地要素是生產函數中另一個重要因素,選擇實際經營的耕地、果園和菜園的總土地面積進行核算。現代農業機械化程度逐步提高,機械化因素將選取農戶機械化耕作模式,包括全機械化、部分機械化還是傳統農耕。

4.戶主特征。農戶兼業是基于家庭收益最大化的內部分工決策,這通常會以一家之主作為重要決策者,本文選取主事者做研究對象。相對于戶口簿認定的名義戶主,主事者更可能管理和主導家庭的農業生產活動,并且在數據處理過程也發現名義戶主在不同的回歸中系數均不顯著。以下分別引入戶主性別、年齡和受教育程度3個變量予以控制。

5.家庭特征。在家庭特征維度,本文主要關注家庭人口特征和家庭金融能力的影響。前者包括家庭成員平均教育程度、平均年齡和女性占比3個變量,后者包括“是否持有金融產品”和“是否有借債”兩個變量。

6.村莊特征。村莊特征同樣會影響農戶農業生產效率。因而本文引入村莊經濟水平、 交通情況和地形地貌以控制這一層面因素的影響。村莊交通情況用“本村是否有公交車站”來表示。

7.社會情感。用家庭中老人占比(65歲及以上)和兒童占比(14歲及以下)來考慮兼業人員受到文化情感影響其決策行為。

8.省域。不同省份之間經濟發展和農業生產效率差異較大。為控制這一層面因素的影響,本文引入省份虛擬變量。

本文模型涉及的變量的說明與描述性統計分析見表 1。

五、計量分析結果與解釋

(一)基準模型及穩定性檢驗

本文使用CLDS2016數據進行回歸建立基準模型,考慮到截面微觀調查數據可能存在異方差問題,進行穩健標準誤估計的OLS回歸。而考慮到基準模型的穩健性,本文使用了兼業比1和兼業比2分別進行回歸,結果如表2和表3,發現回歸結果中系數的顯著性和正負幾近一致。結果表明兼業化程度顯著地對土地生產率產生負影響。在控制變量方面,同時對土地產出率具有顯著影響的有勞動力投入、土地要素投入、農業機械投入、家庭成員平均年齡、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負債、村莊交通情況、村莊地形地貌八個變量。

通過表2和表3具體來看,兼業化程度顯著的對土地生產率產生負影響,勞動力投入穩健的正向影響土地產出率,這與主流文獻的研究結論保持一致。樣本農戶平均經營土地面積僅為8.34畝,遠遠低于世界銀行公布的小農戶標準(小于2公頃)。中國傳統農作方式是典型的小農生產,不能外出務工的剩余勞動力以老人和兒童為主,由于機械化和中間組織等外包形式存在,老人存在繼續參與生產的可能,同時農戶外出兼業也有兼顧農業的可能。隨著勞動力投入的增加,并卷入到外部分工,從而正向影響土地產出率。基于全國性樣本和農戶層面的土地要素投入,農村剩余人口還是以老人和兒童為主,老年勞動力的體力和精力有限,參與農業生產同時還要管理兒童,由于存在機械化及外包服務,并能以極低成本租種土地使得農戶擴大土地規模,但由于農作物的經濟收益并不高,農村剩余勞動力相對不足,于是粗放勞作從而土地生產率降低。

對于機械化生產,全部及部分機械化生產是顯著高于傳統農耕對土地生產率的影響。其中部分機械化是高于完全機械化,于是猜測,中國的地形地勢復雜、人均耕地面積小、農地劃分比較零散、農作物非連片種植、農田農作物的物理屬性非標準化及機械化外包租賃合約的不完全性等原因帶來較高的交易成本,完全機械化的成本過高從而農戶折中選擇進行部分機械化生產。

對于戶主特征,戶主為女性時在表3中顯著低于戶主是男性時對土地生產率的影響,戶主年齡在表2中顯著負向影響土地生產率,而戶主的教育程度影響并不顯著。在家庭變量中,家庭成員平均年齡顯著負向影響土地生產率,這可能與農戶外出務工有關,在最新的《201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中,農民工平均年齡為40.8歲,50歲以上農民工所占比重為24.6%,并且近五年來占比逐年提高。由于青壯年勞動力都出外務工,調查到的剩余勞動力年齡偏大,家庭成員高齡情況下再增加年齡則會限制其經營土地規模及生產技術和服務的使用,因此造成土地生產率降低。家庭成員的平均受教育程度顯著穩健地正向影響土地生產率,這也印證了Schultz(1965)的論斷,即實現農業現代化和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離不開對農民的教育投資。家中沒有股票、基金、債券等金融產品的土地產出率比擁有的家戶高,家庭負債情況也是如此影響,說明農戶缺少或不擅長家庭金融多種投資模式,并且農村金融市場的信貸配給體系并不完善,從而農戶無法從外部獲得有利于農業生產的金融支持。村莊經濟水平在表2顯著正向影響土地產出率,但并不穩健。村莊交通情況在“有公交車”情況要顯著高于“無公交車”對土地產出率的影響。

(二)交互項模型

以往文獻在考慮交互項模型時,基本將其解釋為非條件或平均效果。而Brambor et al.(2006)[27]認為在存在乘數交互項的邊際效用中,需要考慮在調整變量有意義的范圍中邊際效用的變化及標準誤差。Hainmueller et al.(2018)[30]進一步拓展并提出需要考慮交互項線性交互作用假設及數據共同支持等問題。本文首先通過聯合檢驗,并使用箱型估計量(Binning Estimator)方法、核估計量(Kernel Estimator)方法和置信區間進行分析。另外,有學者認為交互項之間可能導致共線性問題[31],但Brambor et al.(2006)[27]并不認為共線性在一般交互模型中是一個太嚴重或特殊的問題,本文同意后者觀點并在文中不作考慮。

以下實證將分四個部分,分別將情感因素、機械化、中間組織、經濟交通作為調整變量,通過土地生產率對兼業邊際效用結果來闡釋兼業與這些因素的協同效應,并分析協同效應下如何影響了土地生產率。

1.文化情感因素。在情感因素中,本文使用了老人和兒童在家庭中的占比作為解釋變量。在當前戶籍及社保等制度下農村居民難以實現舉家遷移,于是青壯年先到城市打工,大量老人和兒童留守在村。根據第三部分理論及機理分析,農戶在家庭經濟收入約束放松后,會考慮自己作為“社會人”對歸屬和愛、鄉土親情等的需要。在此,分別將兼業比與兒童比和老人比做交互項模型進行分析,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⑧。由于所研究的變量是連續變量,因此使用箱型估計量和核估計量的方法來做相關分析,如圖2。

留守老人和兒童的社會問題一直備受關注,但隨著經濟發展及政府政策調整,有些兼業農戶開始傾向在鄉村周邊務工,工作閑暇和假期回家兼顧農業獲得另一份收入,同時可以享受親情。在回歸過程中,如表4中交互項的系數不顯著,但不能孤立看其顯著性,而是需要通過聯合檢驗進行檢驗,之后發現其均通過聯合檢驗,之后分析的各交互項及兼業因素均通過聯合檢驗,因此文中不再贅述此問題。此外,文中交互項模型中均超過2000的樣本觀測值,之后不再做具體標注。通過圖2可以得出:

(1)兒童比與兼業比交互項。圖2(a)使用兼業比1,在低中高的三個邊際效應估計系數即箱型估計量與模型擬合結果接近,符合線性交互項的假設(linear interaction effect assumption,以下簡稱LIE)。由于計劃生育政策限制,中國的兒童占比小(本文借鑒中國統計年鑒測算的14歲及以內的兒童占比),觀測值集中在0.4以內,因此0.4之后的觀測結果缺乏數據支撐。在可觀測的范圍內,兼業比對總產出的影為負,但隨著兒童比的增加,負向的影響降低。兒童的增加會增加家中剩余勞動力來照顧,這對農業生產是極大阻礙,并且當前的農業并未實現完全的機械化和外包服務,因此推理,隨兒童比增加,農戶越盼望回家,增加回家次數探親的同時兼顧家里農活,從而不至于使土地產出率下降過大。圖2(b)使用了核估計量來測算,結果與箱型估計法一致,核估計量的結果接近一條直線,滿足LIE假設。同樣地,當兒童占比大于0.4時缺乏數據支撐,并且不能判斷兼業對土地生產率的邊際效應影響顯著不為零。

(2)老人比與兼業比交互項。在比較兼業比與老人比的交互模型時,圖2(c)用兼業比1測算的箱型估計量中,低中高的箱型估計量幾乎和線性回歸線重合,但幾乎不變。而在圖2(d)的核估計量中,邊際影響有著明顯的增加趨勢,但是后半段的置信區間擴大,說明缺少數據支撐,并且不能判斷邊際影響是否顯著不為零。綜上,老人比的增加并不顯著影響外出務工人員回家并兼顧家里的農業生產。

在檢驗兒童比與兼業比存在顯著的協同效應后,可以證明之前推論,由于文化情感因素的影響,農戶的兼業行為從單一性兼業轉化成多樣性的兼業行為。那么,既然存在多樣性的兼業行為,以下將繼續研究并檢驗農戶兼業與哪些因素相互關聯促進土地生產率。

2.機械化因素。分別使用機械化耕種生產工具的所有權形式和農田耕作方式決策作解釋變量。根據以上機理部分的分析,在外部分工存在后,農戶有選擇“社會人”角色的可能。由于機械化投入緩解了對勞動力使用的約束,農戶在周邊就業并兼顧農業的可能性增加。由于調整變量機械化因素是離散變量,于是使用穩健標準誤后線性交互項模型的置信區間基本圖進行分析,并使用兼業比1和兼業比2同時進行核算。

(1)機械化耕種的生產工具所有形式與兼業交互項。圖3(a)(使用兼業比1)和圖3(b)(使用兼業比2)表示兼業比對土地產出率邊際效應如何受機械化工具的所有形式的影響,后者的賦值1到7分別為:“全部自家購買”、“和別人共同購買”、“全部租用別人或某公司的”、“借用他人或集體”、“部分自家擁有,部分租用或借用”、“部分自家擁有,部分和別人共同擁有”、“其他”。圖3(a)說明兼業比對土地生產率有著顯著負向影響,圖3(b)則部分顯著。隨著機械化服務組織形式的變化,邊際效應值增加,即用外包代替購買后外出務工對土地生產率的不利影響減弱。文化情感因素一定程度說明農戶兼業并兼顧家中農業生產。而機械化外包服務的存在使得農戶外出務工后的家庭勞動力得到一定的替代和再補充。隨著機械化形式變得多樣化,不再單單限制在“自家購買”和“與別人共同購買”,更靈活地租用和借用方式使得兼業對土地生產率的負向作用減弱。外部機械化的多樣形式使得農戶兼業后不用拋荒,可以在農忙時節和插空回家兼顧農業。

(2)農田耕作方式與兼業交互項。圖3(c)(使用兼業比1)和圖3(d)(使用兼業比2)說明兼業比對土地產出率的邊際效應如何受農田耕作方式選擇的影響,后者賦值從1到3分別是:“全機械化”、“部分機械化”、“傳統農耕”。農戶農業生產方式是基于一個家庭統籌考慮后的決策,三種生產方式對于兼業對土地生產率的邊際效應的影響顯著不為零(除了圖d中的3“傳統農耕”),三種選擇的結果相近,說明農戶外出兼業的同時,仍然保持不同的農作方式。由于自然地理和經濟發展等的差異性帶來的機械化成本并不相同,所以不同地區仍保留不同的勞作模式,傳統農耕在現代農業中仍具有合理性。

3.中間組織因素。在考慮中間組織與兼業的協同效應時,使用了“本村是否享受到的支農/惠農(支持農業生產、幫助農民致富)服務”來進行考察。傳統農業生產中,血緣和地緣的非經濟紐帶貫穿在農業生產合作中,農戶之間的合作受到人際關系和地域的約束。并且由于缺乏正式的中間組織,更多是基于血緣和地緣基礎上的宗族、幫會等中間組織起著作用。但隨著經濟發展和農村農業現代化進程,中間組織也在演變并出現多種正式組織。由于農業生產外包服務中間組織出現,其與機械化因素的技術進步共同降低對勞動力的約束,農戶的選擇空間擴大,可以選擇專業務農、務工或務工加務農。

支農與惠農服務的統計量是離散變量,因此使用穩健標準誤后線性交互項模型的置信區間的基本圖進行分析。使用兼業比1和兼業比2回歸得到的傾斜方向基本相同,最后選擇兼業比1與中間組織變量的交互項進行回歸⑨,具體圖示如下:

在CLDS2016的村居問卷中,關于“本村是否享受到支農/惠農服務”,1為是,2為否。具體服務項目如下,分別對應圖4中(a)到(g):1.實行統一灌溉排水;2.提供機耕服務;3.統一防治病蟲災害;4.統一購買生產資料;5.實行種植規劃;6.組織安排勞動力外出務工;7.組織農民進行農業生產技術培訓。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除了4“實行種植規劃”的影響不能顯著區別于零,6“組織安排勞動力外出務工”中的“是”答案缺少數據支撐。其他的影響基本是顯著的,結果是存在以上外包服務組織的村莊比不提供這些服務的村莊,其兼業比對土地生產率負向影響顯著被減弱。除此之外,由于農業耕作體系中,水的灌溉是一個基本的問題。因此,圖4(h)考慮了本村是否有集體所有的灌溉設備。同樣地,結論是具有灌溉設備的村莊的非農兼業對土地生產率的負向影響顯著被減弱。

此外,CLDS村莊調查問卷中考慮了本村的不同經濟組織,具體包括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居民合作基金會、農民互助儲金會等民間金融組織(不包括信用社)、各種形式的小額信貸組織(包括民間地下金融渠道)等覆蓋戶數的比例等因素,但通過對這些變量進行箱型估計量和核估計量后,發現結果并不顯著或者并不產生協同影響,于是猜測,兼業農戶即使是出外務工并兼顧農業的選擇中,也很少會參加這些專業協會等組織,或許中國農業中此類組織發展還不夠完善。

4.經濟發展因素。一般來說,距離縣城/區政府的距離越近的鄉村,其經濟發展相對好一些,基礎設施也更完善。其次交通便利程度也直接影響兼業農戶兼顧農業的可能性。在研究交通影響因素時,分別選取了變量“有沒有通路”、“有沒有公交車站”(其中1表示有,2表示無)進行分析。

圖5(a)、(b)結果顯示,經過箱型估計量和核估計量后發現近似向上傾斜的直線,兼業對土地生產率負向的邊際效應隨著離縣城/區政府的距離的增加而被減弱,但穩健性差一些。那么,距離縣/區政府越遠,一般經濟越落后,交通越不便利,也就是兼業農戶回家務農的成本增加,此時外出兼業對土地生產率的邊際效應增加。同樣地,圖5(c)、(d)結果同樣顯示,在沒有通路和沒有公交車站反而減弱兼業比土地產出率的負向影響,而無通路和公交站也同樣增加兼業農戶的務農成本。

以上說明在離縣城/區政府越遠、無通路、無公交車的影響下,兼業對土地生產率的不利影響反而被減弱,說明機械化程度和外包服務的使用更加有效,即偏遠地區交通不便利的農戶更傾向于外出務工或專業化務農,并有效利用機械化和外包服務對勞動力進行替代。而離縣城/區政府越近、交通便利的農戶越可能務工兼務農,相對來說更少使用機械化和中間組織外包服務。務工兼務農后,機械化和服務外包組織對兼業的替代作用有限,因此效率低于更多使用機械化和外包服務的偏遠地區。

綜上,由于文化情感因素,農戶從意識上傾向于實現“社會人”角色選擇務工兼務農。機械化生產和中間組織的存在對勞動力進行部分性替代,使得農戶存在務工兼務農的可能,減弱兼業對土地生產率的負向影響,甚至會變成正的影響。正的影響在本文分析中已經出現,但缺乏更穩健的實證支撐。根據回歸結果更深入進行推斷,兼業對土地生產率負向邊際效應降低的部分原因是機械化和中間組織對勞動力的替代,另一個原因是外出勞動力務工同時兼顧農業。并且使用機械化和中間組織比多樣化兼業形式效率更高。當然,外出勞動力也可能返回農村成為專業化農戶,本文對此不做深入探討。文化情感、機械化、中間組織與兼業形成的協同效應,降低后者對土地生產率的負向影響,農戶行為從單一化兼業形式轉變成普遍存在的多樣化兼業模式。

六、結論與啟示

本文主要分析中國的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背景下農戶兼業對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本文認為當前的農戶既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經濟人”,也是一個情感真摯并希望能自我實現的“社會人”。在農戶兼業行為的演變過程中,伴隨外部分工逐漸完善和經濟制度的發展,農戶擺脫經濟約束后開始尋求并實現“社會人”的收益。在理順農戶兼業演化機理和經濟邏輯的基礎上,本文使用CLDS2016數據論證了基準模型的穩健性后,進一步運用交互項模型分析了文化情感、機械化、中間組織、經濟發展分別作為調整變量下的兼業程度對土地生產率的邊際效應。研究結果表明:首先,農戶家庭中兒童占比的增加會減弱兼業對土地生產率的負向影響。由此推斷,農戶兼業的同時會回家看望孩子并兼顧農業生產,即存在個體層次的務工兼務農的生產模式。其次,外部分工的存在可以部分地替代勞動力,使其有更多兼業行為選擇。機械化和中間組織的存在減弱了農戶兼業對土地生產率的負向影響。最后,離縣城/區政府越近、交通發達加強兼業對土地生產率的負向作用。機械化和外包服務的使用對務工兼務農的勞動力的替代有限,其低于更多使用的機械化和外包服務的家庭生產效率。當然,即使如此,仍不可否認多樣化的兼業模式對農業效率的促進作用。

本文研究結論具有重要政策含義。第一,雖然農戶兼業對農業土地生產率產生消極作用,但通過改善農村社會保障和公共基礎設施、機械化技術和中間組織服務等可以扭轉不利影響。第二,相應地可以改善城市對農民工的包容度,包括農民應享受平等的社會保障、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因為即使面臨較大的城市生活、生存成本,也有農民工希望生活在城市,如在東莞圖書館留言的農民工⑩。第三,不斷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不斷推行新的改革降低農民工城市化的成本,在500萬人口以下的城市,全面放開和放寬戶籍制度,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支持農民就近就業創業,擴大以工代賑規模。

注釋:

① 此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參見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4/t20200430_1742724.html.

② 此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參見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4/t20200430_1742724.html.

③ 具體指基于家庭層面上的內部分工而形成的兼業,家庭成員基于家庭收益最大化而選擇或者務農或者外出務工。

④ 由于本節的公式只是更利于文中觀點的論述及邏輯表達,故不再單獨列出如計量模型的格式。

⑤ 當然,本文并不否定兼業農戶也可能繼續維持之前的單一兼業模式行為,除了“經濟人”收益差異,不同個體對“社會人”效用的評價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論。

⑥ 此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參見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4/t20200430_1742724.html.

⑦ 限于篇幅及結果幾近相同,回歸結果將不在此列出,若讀者感興趣可以向作者索取。

⑧ 限于篇幅,其他因素的交互項回歸結果將不再列出,因為對核心分析的作用不大,文章中直接分析相關圖即可。若讀者感興趣可以向作者索取。

⑨ 本文選擇兼業比1與中間組織變量的交互項進行回歸,若讀者需要兼業比2的對應回歸,可以向作者索取。

⑩ 詳見: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05650709818 79569&wfr=spider&for=pc.

參考文獻:

[1] 韓紀江,孔祥智.城鎮化進程對農村經濟的負面效應淺議[J].農業經濟問題,2001(7):26-30.

[2] 顧莉麗,郭慶海.中國糧食主產區的演變與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1,32(8):4-9,110.

[3] 王躍梅,姚先國,周明海.農村勞動力外流、區域差異與糧食生產[J].管理世界,2013(11):67-76.

[4] 陸一香.論兼業化農業的歷史命運[J].中國農村經濟,1988(2):36-40.

[5] 向國成, 韓紹鳳. 農戶兼業化:基于分工視角的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 2005(8):4-9.

[6] Schultz T W.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M].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5.

[7] 宋月萍,韓筱,崔龍韜.困境留守兒童社會排斥狀況及對健康的影響[J].人口研究,2020,44(2):102-112.

[8] 金婷,戴斌榮.農村留守兒童生活質量狀況及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9,27(4):614-619.

[9] 周宗奎,孫曉軍,劉亞,周東明.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71-79.

[10]傅晨,毛益勇.兼業化:日本農業的困境與啟示[J].世界農業,1998(8):3-5.

[11]高強. 我國三大地帶農戶兼業形態研究[J].經濟地理, 1999(1):73-76.

[12]陳曉紅,汪朝霞.蘇州農戶兼業行為的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7(4):25-31.

[13]Hayami Y, Godo Y. Development Economics: From the Poverty to the Wealth of Nation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14]黃延廷. 農戶兼業化對農地規模經營的制約機理分析[J].農村經濟, 2012 (1):49-51.

[15]Fuller A M. From Part-time Farming to Pluriactivity: a Decade of Change in Rural Europe[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1990,6(4):361-373.

[16]趙保海. 我國農戶兼業化背景下農地規模化經營問題分析[J].求實, 2014(11):91-96.

[17]林堅,李德洗.非農就業與糧食生產:替代抑或互補——基于糧食主產區農戶視角的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 2013(9):54-62.

[18]江鑫, 黃乾. 耕地規模經營,農戶非農兼業和家庭農業勞動生產率——來自湖南省的抽樣調查證據[J].農業技術經濟, 2019(12):4-12.

[19]朱民, 尉安寧, 劉守英. 家庭責任制下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投資[J].經濟研究, 1997(10):62-69.

[20]許慶, 章元. 土地調整、地權穩定性與農民長期投資激勵[J].經濟研究, 2005(10):59-69.

[21]Brauw A D, Rozelle S. Migration and Household Investment in Rural China[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8, 19(2):320-335.

[22]高強.發達國家農戶兼業化的經驗及T啟示[J].中國農村經濟,1999(9):3-5.

[23]王詢.文化傳統與經濟組織-第2版[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7:158-164.

[24]許烺光.宗族·種姓·俱樂部[M].北京:華夏出版社, 1990:31-54.

[25]李谷成, 馮中朝, 范麗霞.小農戶真的更加具有效率嗎?來自湖北省的經驗證據[J]. 經濟學(季刊), 2010,9(1):99-128.

[26]Feng S, Heerink N, Ruben R, et al. Land Rental Market, Off-farm Employment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Southeast China: A Plot-level Case Study[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0, 21(4):598-606.

[27]Brambor T, Clark W R, Golder M. Understanding Interaction Models: Improving Empirical Analyses[J]. Political Analysis,2006,24(1): 63-82.

[28]Carletto C, Savastano S, Zezza A. Fact or Artifact: The Impact of Measurement Errors on the Farm Size-productivity Relationship[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3,103: 254-261.

[29]錢龍, 洪名勇. 非農就業、土地流轉與農業生產效率變化——基于CFPS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 2016(12):2-16.

[30]Hainmueller J, Mummolo J, Xu Y. How Much Should We Trust Estimates from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 Models? Simple Tools to Improve Empirical Practice[J]. Political Analysis, 2019,27(2):163-192.

[31]Smith K W, Sasaki M S. Decreasing Multicollinearity A Method for Models with Multiplicative Functions[J]. Sociological Methods & Research, 1979,8(1):35-56.

Abstract:With China′s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process, the phenomenon of farmer′s concurrent business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in rural areas.Under the existing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part-time farmers is not complete, and there is a concurrent business? mode based on family and individual level.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discusses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problems caused by farmer′s diversified concurrent business mode at the present stage.Using CLDS 2016 data, on the basis of basic econometric regression and interactive term model,the paper finds that farmers are not only rational “economic people”, but also “social people” full of emotion and needing to realize themselv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and emotional factors, the dual roles of farmers tend to work as well as farming by analyzing the box estimator, kernel estimator and confidence interval.The external mechanization and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intermediate organizations make it possible for farmers to concurrent business as well as farming, and they can be involved in the external professional division of labor to varying degrees;cultural emotion, mechanization and intermediate organization have synergistic effect with farmer′s concurrent business respectively, which reduces the negative effect of concurrent busines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at is, diversified concurrent business forms can promote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through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tors and concurrent business ratio, it is found that mechan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te organization play a greater role in promoting agricultural efficiency.In 2020, the policy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mplemen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also expanding the channels of increasing farmers′ employment and income, improving farmers′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which makes individuals get mor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s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while diversifying concurrent business.

Key words:farmer′s concurrent business; land productivity; mechanization; intermediate organization

(責任編輯:嚴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欧美日韩激情| 无码人妻热线精品视频|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999国内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久操中文在线| 伊人久久婷婷|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欧美无专区| 婷婷伊人五月| 久一在线视频|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丝袜|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亚卅精品无码|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日韩在线第三页| 国产精品黄色片| 欧美精品1区2区|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色婷婷电影网| 六月婷婷综合|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纯内无码H|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亚洲国产|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九色视频一区| 亚洲精品黄|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99在线观看国产|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www欧美在线观看| www.国产福利| 欧美日韩动态图|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国产97区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3344在线观看无码|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婷婷色在线视频|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精品视频91|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色妞永久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啪啪| 国产嫩草在线观看| 天堂成人在线|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亚洲无码不卡网| 日韩av在线直播|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欧美一道本|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