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法典背景下保單質押的規則進路

2020-03-03 21:16:49黃昱斌
商業研究 2020年12期

內容提要:我國法律并未規定保單質押的公示規則,學界為此窮盡了法律漏洞的填補方法。然而保單質押既不屬于因提供貨物、服務或設施而享有的付款請求權,也不屬于有價證劵質押,因此無法類推適用應收賬款質押與存單質押的規則。在功能主義沖擊和影響我國形式主義的立法背景之下,《民法典》擔保物權編選擇了功能主義與形式主義相結合的路徑。由此產生將抵押權客體目的性擴張至權利,進而將權利質權整體納入抵押權范疇的說法,卻并未認識到《民法典》擔保物權編關于權利質權的客體范圍與抵押權的客體范圍的規范,采取截然相反的立法政策。也有學者試圖回歸普通債權質押的一般規則,并結合債權讓與規則進行創制性補充。然而我國欠缺普通債權質押的一般規則,債權質權與債權讓與也一直處于割裂狀態,讓與通知也并非債權讓與的構成要件。有基于此,保單質押無法安置于《民法典》之中,只能交由《保險法》進行規范。但《保險法》應當對保單質押的權利質權屬性做進一步的明確,保單質押應當選擇登記對抗主義作為公示方法,方能順應功能主義的立法風潮。

關鍵詞:保單質押;民法典;功能主義;法教義學;類推適用

中圖分類號:DF438.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1-148X(2020)12-0145-08

作者簡介:黃昱斌(1989-),男,福州人,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保險法、物權法。

一、問題的提出

《保險法》早就在第34條第2款確認了保單質押的擔保物權屬性。但從《保險法》《物權法》再到《民法典》的擔保物權編均未能找到關于保單質押的公示規則。根據物權公示原則,合同當事人在設定權利質押時必須完成法定的公示方法。如何填補這一“明顯的法律漏洞”,學界一直沒有定論。

第一種觀點主張保單質押應當類推適用存單質押的規定,并以交付權利憑證作為保單質押的公示要件①。此觀點獲得司法實踐的普遍認可,法院認為保險單在法律性質上屬于權利憑證,保單質權自保險單交付質權人時設立②。第二種觀點則在批判交付權利憑證所體現的物權公示功能的基礎上,提出以質押通知作為保單質押的公示方法[1]。第三種觀點主張將保單質押納入應收賬款質押的范疇[2],則保單質押應以出質登記為公示方法。

上述爭議從表面上看是對保單質押物權公示規則的分歧,實則是在爭論保單質押于《物權法》“權利質權”章節中的體系定位。不同于保險法學者圍繞“權利質權”章節尋求保單質押的規則進路,物權法學者結合動產擔保交易功能主義的風潮,另辟蹊徑地提出抵押權“泛化”理論,將包括保單質押在內的普通債權質押一并納入抵押權的調整范疇[3]。那么,保單質押選擇固守保單質押的權利質權屬性,還是歸為抵押權之一種?確定屬性之后,保單質押的公示規則又該如何設計?對此問題的回答,不僅有助于完善保單質押貸款制度,對司法實踐也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本文以保單質押的公示規則為切入點,在批判保單質押類推適用權利質權規定的基礎上,結合對動產擔保交易的功能主義與形式主義的論述,揭示我國《保險法》《物權法》與《民法典》相關規定的固有缺陷,進而探討保單質押貸款制度的改革方向。

二、保單質押類推適用權利質權規定的檢討

凡制定法皆可能存在法律漏洞,但并不意味著法律也存在漏洞。從法律方法的角度來看,制定法上的漏洞可以運用多種方法予以彌補。對于保單質押在公示方法方面的規范性漏洞,學者主張類推適用《物權法》中“權利質權”章節的相關規范。這些規范內容得到《民法典》的繼受,本文認為保單質押無法類推適用《民法典》權利質權章節的規范內容。

(一)保單質押類推適用應收賬款質押規定的質疑

《民法典》并未就“應收賬款”的內涵以及外延給予明確的規定。在境外及國際的法律文件上,應收賬款泛指未被證券化的、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現代或未來的債權[4]。關于該用語的高度涵蓋性,有認為只要是“可向他人請求給付一定數額的金錢,都可以認定為應收賬款”[5]。保單質押法律關系中,投保人以保單現金價值請求權作為擔保。而保單現金價值請求權又是投保人持有的,可以在解除合同時請求保險公司給付保單現金價值的請求權。那么在法律解釋上,應收賬款似可包括保單現金價值請求權。

然而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辦法》第2條將應收賬款限縮為因提供貨物、服務或設施而享有的付款請求權。投保人因購買具有儲蓄性的人壽保險單而享有保單現金價值請求權,顯然并不在應收賬款的文義范圍之內。由此可知,保單質押在法律解釋上無法納入應收賬款質押的范疇③。

司法實踐中法院將“出口退稅”④、“股權轉讓受益權”⑤等普通債權設定的質押認定為應收賬款質押。然而比照應收賬款的內涵,上述裁判已經悄然逾越了法律文義可預測的射程范圍,而實際上是在類推適用應收賬款質押的規定。那么同屬普通債權質權的保單質押能否類推適用應收賬款質押的規定?

第一,應事先明確物權法領域能否運用類推適用填補法律漏洞。有觀點認為類推適用是價值和利益衡量的結果,在物權法定原則約束下的物權領域,“相似案件相同處理”的正義原則必須向更為優越的物權法定原則做出讓步,從而不得類推適用。物權法定原則不僅包括物權種類的法定與物權內容的法定,還包括物權公示方式的法定,因此物權公示方法領域也不得進行類推適用[6]。

上述立論并未認識到物權法定原則的僵固化對社會進步造成的阻礙。物權法定原則是物權歸屬之靜態安全與物權交易之動態安全的法制要求。但即便對物權制度進行最理想的設計,法律本身的滯后性也會導致其難以應對司法實踐中不斷出現的新類型財產權。故而諸多國家和地區都在判例和學說中開始對物權法定原則進行檢討,其中以“緩和說”最具有代表性,也受到國內學界廣泛承認。“緩和說”主張物權法定原則不容許依照類推適用的方法創設新物權,但并不排除物權法規范內容不備時的類推適用。物權法對特定物權的規定,可以依照該物權的性質與目的,在不逾越或抵觸其權利核心的前提下通過擴張或減縮該物權的內容,使新形態的物權融入現行的物權法體系之中[7]。換言之,現今的物權法定原則并非絕對排斥類推適用,而是在固守物權種類法定的同時,允許對物權公示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立法空白進行類推適用。

第二,在確認系爭案件不屬于禁止類推適用的領域之后,就進入了類推適用的類似性判定階段。就邏輯構造而言,類推僅僅是一種或然性的推論,若要確保法律適用具有規范上的妥當性,離不開待決案件與法定案型之間的類似性判定。類似性判定細分為規范意旨的可類推判斷與事實的可類推判斷兩個層面。前者揭示了類推適用實際上是在論證具體案件能夠被納入制定法的抽象規定之下,屬于“制定法內法的續造”。因此立法意旨成為類似性判定的依歸;而后者提供了具體的判定路徑,只有規范事實與案件事實之間的相同點在法律評價上具有重大意義時,才可以認定兩案之間存在類似性。值得注意的是,若二者之間的歧異性與相同點更具有法律評價上的重大意義之時,應當否認二者之間的類似性[6]。在梳理了類似性判定的規則之后發現,保單質押與應收賬款質押之間不存在類似性。

盡管就事實的可類推判斷層面而言,“債權以給付內容為標準,有金錢債權和非金錢債權之分;債權以債的發生原因為分類標準,又可分為合同之債、侵權行為之債、無因管理之債和不當得利之債。這兩種債權分類標準相互交融可形成四類債權:合同性金錢債權、合同性非金錢債權、非合同性金錢債權以及非合同性非金錢債權”[8]。保單現金價值返還請求權與應收賬款同屬合同性金錢債權,似可由此認定二者之間的類似性。

但就規范意旨的可類推判斷層面而言,保單質押無法與應收賬款質押的立法意旨相契合。我國法律新增應收賬款作為權利質權的標的,是要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問題。具體而言,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除了依靠有限的內源性融資外,更多借助于外源性融資,即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貸款。但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生產經營規模較小、負債率過高等問題而無法提供足額擔保,從而面臨融資困難的問題。不過中小企業持有大量的應收賬款,隨著應收賬款質押制度的施行,一方面使得中小企業可以將應收賬款作為貸款擔保,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另一方面又可盤活這類“沉淀資本”,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9]。由此可見,保單質押并無法融入應收賬款的內涵之中。

(二)保單質押類推適用存單質押規定的質疑

在事實的可類推判斷層面上,人壽保險的保費收取模式通常采取“平準保費”制,投保人只要繳納保險費達到一定的年限,人壽保險合同就會累積一定的保單現金價值。因此保單現金價值類似于投保人儲蓄在保險公司的存款,與存款單一樣具有儲蓄性[10]。同時,存款單與保險金請求權都屬于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將來債權。有基于此,學界主張保單質押的設立規則可類推適用存單質押的規定⑥。

然而二者之間的歧異性與相同點更具有法律評價上的重大意義:存單質押與保單質押存在屬性上的區別。出質權利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證券化債權(又稱為有價證劵),這類財產權的成立、持續、讓與以及行使都必須持有證劵。《民法典》將有價證劵質押的公示方法統一規定在第441條,其中就包括存單質押。另一類則是非證券化的普通債權。盡管少數學者否認存款單的有價證劵屬性,認為“存單幾乎不具有流通性,存單持有人無法單純依靠背書或者存單的交付來實現存單的流轉”[11]。但絕大多數學者主張存款單屬于有價證劵,存單質押是有價證劵質押[4]。相較而言,保單現金價值請求權屬于非證券化的普通債權。保險單并未與保單現金價值請求權成為一體,投保人行使保險金請求權也并不以占有保單為要件。

若無視存單質押與保單質押之間的屬性差異,強行類推適用存單質押的公示方法,將導致物權公示的效果大打折扣。以交付質物作為動產質權的公示方法,其目的在于剝奪出質人對質物的“使用收益”,促使其盡快履行債務[11]。權利質權的出質人無法現實交付財產權利,只能將權利憑證代替質物進行交付。如果權利質權的客體是有價證劵,占有權利憑證在效力上與占有質物相當,質權人可以通過占有這些有價證劵來約束和控制出質人的處分權。如果權利質權的客體是普通債權,交付權利憑證所體現的物權公示性則無法相提并論。盡管部分學者主張對權利憑證的占有,至少從形式上保證質權人獨斷性地占有并行使質權的可能性[12]。但更多物權法學者持否定觀點:第一,普通債權不具有權利外觀,無從占有。普通債權的權利憑證僅具有證據效力,這種權利憑證的交付,不具有公信力[13]。第二,在普通債權質押中,將債權設質的事實通知第三債務人,第三債務人與出質人就會受到債權設質的約束,從而實現剝奪出質人對出質債權的“使用收益”的目的。實現這一目的之過程,并不因出質人是否占有權利憑證而存在任何差別[11]。而在保單質押貸款實務中,投保人向銀行貸款并交付保險單,只要再申請保單的補發或掛失仍可向保險公司主張保單權利,從而導致出質的目的落空[1]。因此盡管保單質押與存單質押在“期待權”與“儲蓄性”方面存在一致性,但結合二者之間的屬性差異以及強行類推適用的反效果之后,應當否認類推適用的可能性。

三、保單質押納入抵押權范疇的檢討

縱觀各國的動產擔保交易制度,大致可以分為功能主義和形式主義兩種立法模式。形式主義的國家或地區遵循概念化路徑,圍繞物權法定原則構建了多元的意定擔保物權體系。譬如我國意定擔保物權的類型和內容的規范,在橫向與縱向上構建出縱橫交錯的網格狀結構。在橫向結構上分為動產抵押權、動產質權與權利質權;在縱向結構上規定各類意定擔保物權的定義、擔保物、設立、公示、實現等物權內容[14]。功能主義以美國《統一商法典》第九編(動產擔保交易法)為其濫觴,廢除各類意定擔保物權在形式上的區別,代之以單一類型的“擔保物權”概念,并且根據擔保物的類型決定擔保權的公示方法與實行手段[15]。我國物權法體系一直秉持著形式主義,直至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將基于功能主義的一元化動產擔保交易制度指定為重要的評估指標,《民法典》擔保物權體系選擇形式主義與功能主義相結合的路徑[16]。有認為其實功能主義早就在2007年《物權法》制定之時就埋下了種子。

(一)債權質權納入抵押權的理論構建背景與規范依據

鑒于多元的意定擔保物權體系,以及擔保物權法作為法典法所要求的邏輯性和體系性,我國權利質權有著準用動產質權的明文規定。該準用性規范主要源于我國擔保物權制度在體系設計上的歷史慣性。權利在學理上一直被視為動產,《大清民律草案》基于不動產擔保物權與動產擔保物權的類型界分,將權利質權內置于動產質權之下,并且不再區分動產質權與權利質權。但由于權利質權與動產質權在擔保物的范圍、物權公示方式等方面的差異,《中華民國民法典》才在擔保物權體系結構設計上,將權利質權從動產質權中獨立出來并延續至《民法典》[17]。國內學者對準用性規范表示質疑,并提出將權利質權納入抵押權的理由:

第一,質權的留置功能難以在權利質權中得到體現。質權以留置功能發揮擔保作用,但就普通債權質權而言,出質人僅以權利提供擔保而并未喪失該權利,出質人對該權利仍然擁有處分權[18]。由此可見,普通債權質權未能體現留置功能。而在擔保物上設定抵押權,擔保人并未喪失對擔保物的使用權。因此,權利質權的擔保作用反而與抵押權更為相近[19]。

第二,動產質權規則制約了權利質權的重復擔保。動產質權的設定需要移轉擔保物的占有而無法重復設質。權利質權在立法上準用動產質權的規定,也就同樣不允許進行重復設質,致使財產權利的交換價值因無法設立第二順位的擔保權而難以被充分利用。反觀抵押權以登記作為公示方法,各擔保物權人依照登記先后確定優先順位,能夠充分發揮出質權利的經濟價值[19]。

有學者則從《物權法》第180條的兜底條款中找到規范依據。《擔保法》第34條第6款尚且將抵押權的客體圈定在法律規定的范圍之內,而根據《物權法》第180條第(7)項規定,法律、行政法規不禁止抵押的各種財產都可以進行出質,無疑將抵押權的客體范圍推向了“法無禁止即自由”的廣闊空間。在抵押財產極限化的法制語境下,“財產”在文義解釋上包括了動產和權利,因此“權利質權”章節沒有明文列舉的財產權利,都可能納入抵押權的調整范圍。不僅如此,抵押權適用外延的“泛化”足以將動產質權與權利質權吸收性消滅,并最終實現意定動產擔保物權體系的一元化[3]。上述規定得到《民法典》第395條第(7)項的承繼,則我國動產擔保交易的功能主義似乎最終將通過抵押權的“泛化”得以實現。

(二)債權質權納入抵押權的規范解釋問題

功能主義的立法潮流必然影響到未來《民法典》擔保物權編的體系建構。不過我國擔保物權體系以形式主義為傳統,并且以物權法定主義為原則,立法者對功能主義的吸收內化不宜操之過急。學者將債權質權納入抵押權的理念,是在現有的多元結構中構建一元化立法模式,也是預料到全然接受功能主義將帶來不可估量的制度變遷成本而選擇的進路[17]。

不可否認的是,功能主義對于完善我國擔保物權理論體系而言意義非凡。我們時常聽到“正當性的解釋應取代合法性的解釋”,但在法治主義之下,我們應該從尊重既定法開始,而不是在解釋的之時就把法律文本固有的含義丟棄一邊[20]。因此學者主張將普通債權質押納入抵押權的范疇,其主要作用在于指導立法而非指導個案裁判。對于具體適用《民法典》而言是否具有指導意義,尚需回歸法教義學的立場加以檢視。

目的性擴張同樣是法教義學下的法律漏洞填補方法。具體是指系爭案件與法定案型之間并無規范意義上的相似性,但從法定案型的立法意旨出發,認為其適用范圍顯然過小而應擴張至系爭案件[21]。依照《民法典》第115條之規定,物權的客體一般是指不動產或者動產,而權利屬于物權支配對象的例外,應當由法律作特別規定。故而學者將權利質權納入抵押權范疇,其實并不是文義解釋,而是在進行目的性擴張。站在規范意旨的立場上進行審視,本文并不認為《民法典》第395條第(7)項的射程范圍可以目的性擴張至權利。因為《民法典》擔保物權編關于權利質權的客體范圍與抵押權的客體范圍的規范,采取截然相反的立法政策:對權利質權客體采取封閉性的兜底條款,對抵押權客體采取開放性的兜底條款。貿然將權利質權納入抵押權的范疇,實際上變相地將權利質權客體修改為開放性的兜底性條款,從而造成對立法意旨的違背,由此可見,將債權質權納入抵押權的調整范疇,是學者在繼受英美法的過程中,未對我國《物權法》體系構造作法教義學審視的結果。因此有必要為保單質押的體系定位尋找新的進路。

四、保單質押公示規則的路徑選擇

若在實證法上經由類推適用或目的性擴張仍然找不到規范依據時,便有根據法理念及事理,進行創制性補充的必要。需要注意的是,類推適用和目的性擴張都是基于立法者原本的計劃,在立法意旨的范圍內進行的法律續造。而創制性補充則是超越實證法的續造,已經屬于立法論的范疇。有學者對保單質押的公示規則進行創制性補充,本章在反思其適法性的基礎上,結合《保險法》《民法典》以及《人身保險公司保單質押貸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完善保單質押的基本方向。

(一)保單質押準用債權讓與規則的反思

學者結合理論與實務經驗,提出以質押通知替代保單交付作為保單質押的生效要件。首先就理論層面而言,普通債權質押存在一般規則,譬如債權質權的設定規則準用權利讓與的規定。權利讓與以通知債務人為要件,那么基于準用規則,保單質權的設定同樣以通知第三債務人為要件。其次,質押通知也得到了保險實踐的承認。銀行在辦理保單質押貸款業務時,通常與投保人一同前往保險公司辦理核押手續。核押的主要內容為銀行將保單質押的情況告知保險人,并核驗保單的真實性與有效性,最后由保險公司在保險合同上以批注方式對保單質押予以確認。“核押”實質是銀行將保單質押的情況通知保險公司,其法律性質可認定為質押通知[1]。雖然文中并未明確指出質押通知能否作為保單質押的公示方法,但對上下文進行分析,學者對交付債權證書的物權公示作用進行了批判,由此可以推斷出學者將質押通知作為保單質押的生效要件與公示方式。應當明確的是,上述觀點實際上是在運用創制性補充的方法填補法律漏洞,具體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將債權質權與債權讓與制度通過準用規范加以銜接,是大陸法系國家和地區的通行做法。如《德國民法典》第1274條第1款,臺灣地區“民法”第902條均將準用規范寫入法律條文之中。我國現行法卻并未顧及二者之間的共通性,而是實行權利質權與債權讓與的雙軌制[22]。因而在《民法典》中也未能見到準用性規范。學者基于比較法的經驗,創制性補充了權利質權與債權讓與之間的準用規范。

第二,質押通知是保護質權人利益的重要規則。證券化債權進行出質時,一般不以質押通知作為生效要件;而普通債權進行設質時,質押通知應當是生效要件,甚至是公示方法。引起二者之間差異的原因在于,證券化債權將債權和證劵一體化,權利憑證的持有人即為權利人;而普通債權并不固定在權利憑證上,債務人是向特定的權利人履行義務,而非向持有權利憑證之人履行義務。因此即便出質人向質權人交付權利憑證,第三債務人在收到質押通知前向原債權人的清償行為依然有效,這無疑導致權利質押的目的落空[13]。而質押通知可以讓第三債務人在知悉債權質押的事實后即受到權利質權的約束,使得第三債務人與出質人之間變更消滅債權的行為對質權人不生效力[11]。《民法典》權利質權章節中確認的公示方法僅限于交付權利憑證與出質登記。因此有必要在現有公示方法之外,將質押通知創制性補充為普通債權質押的公示方法。

以質押通知作為權利質權的公示方法存在一定道理,不過仍然存在諸多值得商榷之處。

其一,并不否認質押通知在實現普通債權質押交易安全方面的制度貢獻。但賦予質押通知以生效要件地位即可實現這一制度目的,籠統地認為質押通知是保單質押的公示方法有欠妥當。事實上,公示方法與生效要件這兩個概念并非等同關系,這在對抗登記主義下表現得尤為明顯。

其二,在我國立法權與司法權嚴格分立的法制背景下,立法權的優先地位必須得到尊重。立法者原本的計劃和目的范圍不容被輕易超越,尤其是在物權公示法定領域,不宜通過創制性補充填補創設新的物權公示方法。物權公示是指當事人以一定的方式將物權變動的事實公之于眾,避免交易關系人因不知情而蒙受損害,維護交易的安全與秩序。因此物權的公示方法必須依照法律的明確規定,不能任由司法裁判和當事人自行創設。

其三,讓與通知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并非債權讓與的構成要件,“只是為了避免債務人誤為清償而設的保護規定,并不能決定債權歸屬的效力”[23]。因此無法根據準用規范得到質押通知是構成要件的結論,更別說是質權設定的公示方法。

其四,質押通知本身不具備物權公示的功能。物權公示的目的在于,讓當事人之外的第三人知曉特定物或權利上存有在先的排他性權利[24]。質押通知根本無法實現物權公示的目的。質押通知只是向第三債務人披露,并未向交易關系人公開展示債權上的權利負擔信息。因此質押通知僅僅是令第三債務人成為新的私人信息來源。或有認為交易關系人可以向第三債務人查詢債權的設質情況,從而實現物權公示之目的。但第三債務人并非物權登記機關,提供作為公共產品的權利信息并非其職責所在。所以第三債務人對交易關系人既無告知義務,也不對告知內容的正確性負責。同時數個第三人頻繁查詢權利負擔信息,無疑提高第三債務人的告知成本。出于成本考慮,第三債務人更可能無視交易關系人查詢的請求[25]。可見質押通知雖然從形式上進行了公示,但交易關系人向第三債務人獲得質權信息是高成本、低效率與不準確的,有違物權公示旨在為社會公眾提供準確、便捷權利信息的立法初衷。

(二)保單質押回歸適用普通債權質押一般規則的檢討

以上只是對保單質押準用權利讓與規則的否定,保單質押能否回歸適用普通債權質押的一般規則,仍需進一步討論。學者倡導廢除應收賬款質押,代之以普通債權質押,如此方能符合民法典的結構體系與裁判解釋的邏輯要求[8]。如果《民法典》在未來修法上構建了普通債權質押的一般規則體系,能否完全涵蓋保單質押?

我國立法體例不區分普通法與民商事特別法上的權利質押,將各類權利質押的公示方法統一規定在《物權法》中[26]。《民法典》沿襲該立法體例,一方面,《民法典》第442條以及第445條是對普通法上的存單質押與應收賬款質押進行調整;另一方面,匯票、本票、基金份額、股權等財產權利質押的公示方法,本應在《票據法》《基金管理法》《公司法》等民商事特別法中進行規定,卻也一并規定在《民法典》第441條至第445條中。那么,《民法典》在未來修法時,將普通法與民商事特別法中的普通債權質押法律關系統一交由一般規則進行調整,在立法邏輯層面上似乎足夠通順。只不過,《保險法》屬于民法典的特別法,其調整的法律關系過于具體,相關規范也過于細化和技術化。因此保單質押與普通債權質押相比存在諸多特殊性,譬如以下兩點:第一,就擔保物的范圍而言,符合資本性保險的三個特征的險種才能用于出質[27]。第二,就質借金額而言,保單質押貸款的質借金額不得超過保單現金價值的80%。因此,立法者應從確保《民法典》基本法地位、權威性與穩定性出發,僅就民商事特別法的共通性規則做出規定,涉及具體的問題可以設置引致條款,將其引致到特別法之中[28]。如此體現了《民法典》與民商事特別法共同協作的立法導向。

普通債權質押的公示規則將成為一般規則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因為權利質權有準用動產質權的明文規定,加之動產質權已有較為完備的制度規范,所以權利質權章節只要規制動產質權無法規制的內容即可。而權利質權有著不同于動產質權的公示方法,故而《民法典》權利質權章節以較多的篇幅對各類權利質權的公示方法予以明確。那么保單質押的公示規則適用一般規則,還是交由《保險法》做特別規定?

普通債權質押的一般規則勢必包括債權質權的設定規則準用權利讓與的規定。《保險法》并無關于保單現金價值請求權讓與的特別規定,那么應適用民法典中的債權讓與規則。盡管交易實務和監管要求都倒逼立法者為債權讓與制定登記對抗規則,學界也希望債權讓與和債權質押能夠統一于登記對抗主義[24]。但《民法典》依然維持權利質權與債權讓與之間的割裂狀態,并且仍未向債權讓與提供登記對抗規則。鑒于我國債權讓與仍然維持著無需公示即可生效的立法狀況,保單質押的公示規則應交由《保險法》進行規范。

(三)保單質押于《保險法》之中的規則設計

銀保監會于2020年10月29日發布了《人身保險公司保單質押貸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保單質押的規則加以細化及完善,譬如要求保單質押在登記平臺上進行質權登記。不過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法律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補充規定的,應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人身保險公司保單質押貸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作為部門規章,存在效力層級較低的問題,其對于保單質押的補充性規定難以作為司法裁判的法律依據。因此,保單質押的規則設計最終有賴于《保險法》加以實現。未來《保險法》在此領域修法時,應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規則建構。

第一,明確保單質押的權利質權屬性。保險法學界一般認為保單質押屬于權利質押,理由是人身保險單只是保險合同成立后保險人向投保人簽發的權利憑證,記載與證明保險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因此保單質押的客體不可能是保險單,而只能是保單現金價值請求權。《民法典》第440條關于出質權利的規定,采取列舉式立法例。但出質權利在單個法條中難以窮盡,所以在具體列舉之后規定了兜底條款。物權法學者主張財產權利只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即符合該兜底條款的要求:其一,財產權利具有可讓與性;其二,財產權利不屬于用益物權或準物權[26]。按照學界通說,保單現金價值請求權并非專屬于投保人的權利[29],更非用益物權或準物權,則屬于出質權利無疑。然而《民法典》第440條的兜底條款遵循物權法定原則,亦即允許出質的財產權利必須由法律或行政法規進行明確。從文義解釋上看,只能由《保險法》第34條第2款推導出保單質押的客體是保險單。換言之,保單現金價值請求權并非《保險法》明文規定可以出質的財產權利。因此,保單質押的權利質權屬性還有賴于《保險法》加以澄清。

第二,明確以質押登記作為公示方法。由于交付權利憑證在普通債權質押中的固有缺陷,在具有更強公示能力的公示方法面前,交付權利憑證就應該讓出其公示手段的地位。關于普通債權質押的公示方法問題,傳統民法以質押通知為主導,輔之以權利憑證的交付。現代民法改以出質登記作為進路,比如日本、荷蘭等國家以及國際公約和示范法均借鑒《美國統一商法典》而建立了完善的普通債權質押登記制度[30]。我國應收賬款質押同樣以登記作為公示方法,這為將來修法時,普通債權質押采取出質登記作為公示方法,做了良好的鋪墊。從法體系上的一致性上看,保單質押也應以登記作為公示方法。

值得說明的是,有學者誤以為質押登記的目的在于“防止出質人質押期間再擅自將出質債權轉讓給第三人”[26]。實則相反,以登記先后確定優先受償之次序,為重復設質而產生的質權競合提供了優先順位規則。潛在交易關系人可通過查閱登記簿知悉擔保物上的權利負擔,并自行決定是否接受劣后順位。如根據《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辦法》第6條,出質人可以對同一應收賬款進行重復設質,質權人則依照登記先后確定順序。不過我國保單質押實踐中,投保人極少將保單現金價值請求權進行重復設質。主要原因在于:第一,銀行為了能夠順利收回貸款本息,通常在保單質押貸款合同中明確約定,投保人在質押期間中止行使保單項下的相關權益,當然包括禁止將保單再次質押給其他民事主體⑦。第二,監管部門對超額質押有著禁止性規定,如《人身保險公司保單質押貸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第12條規定保單質押貸款的金額不得超過保單現金價值的80%。美國法同樣禁止超額質押,要求貸款總額不得超過保單現金價值⑧。于此情形之下,投保人通常會在向一個銀行或保險公司借貸時就把所需資金全部借足。即便投保人進行重復設質,也很少有銀行或保險公司能夠接受。

第三,明確采取登記對抗主義。在比較法上,動產擔保登記存在文件登記制與聲明登記制兩種立法體例。文件登記制下,當事人需提交基礎交易文件以供登記機關審查,并且需要在登記簿上填寫與基礎交易文件一致的事項。同時在體系構建上,文件登記制對應的是登記生效主義,聲明登記制對應的是登記對抗主義[31]。然而《人身保險公司保單質押貸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在登記對抗主義與登記生效主義之間的猶豫不決。征求意見稿第28條一方面要求質權登記信息應包括質權人和出質人身份信息、質押保單信息等內容;另一方面又只是“鼓勵保險公司和投保人對保單質押貸款進行質押登記。”我們應該如何抉擇?

登記生效主義在《民法典》擔保物權編的質權章節內部得到了統一,保單質押若同樣采取登記生效主義,能與現行立法邏輯相符。然而我們應當認識到功能主義的制度優越性,并重視功能主義對《民法典》未來修法導向的影響。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發布的《動產擔保交易立法指南》采納了功能主義的立法方法,其注意到形式主義對擔保物權的設定設計了繁雜的手續,導致擔保交易缺乏確定性和透明度。有基于此,《動產擔保交易立法指南》主張非移轉占有型的動產擔保物權統一采取登記對抗主義,并應當區分擔保物權的設定效力(在當事人之間的效力)與對抗第三人的效力[32]。換言之,功能主義的重點并不在于用一元的動產擔保物權概念取代現有的動產擔保類型。而是旨在提供一個明確、有效、簡單、實用的擔保物權設定規則,使擔保交易能夠在較少的交易成本與較大的確定性下進行[33]。受此影響,所有權保留、融資租賃等所有權擔保雖然無法定位為擔保物權,但《民法典》讓這些非典型擔保在設立及公示效力上統一適用登記對抗規則。這為動產擔保交易規則的一體化提供了解釋前提。同時,關于未來中國擔保物權法的編纂,盡管學界存在以臺灣地區與日本法為參照的“自然演進式編纂”進路,與直接以美國法為參照的“理性重構式編纂”進路的論爭。但二者在建立動產擔保物權統一登記制度上達成一致[17]。就此而言,登記對抗主義才是保單質押的最終選擇。

五、結語

我國《擔保法》《物權法》乃至《民法典》都將有價證劵質押作為規制的重點,而對于普通債權質押的規制,僅應收賬款有相對完備的規則,導致保單質押的公示規則一直是立法空白。學界在法律論證上窮盡法律漏洞的填補方法,從類推適用、目的性擴張到創制性補充的運用,無不希望保單質押能在《物權法》擔保物權編中找到適合的定位,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構成對立法意旨的違背。而在討論深度上,學者都忽視了功能主義的立法風潮對保單質押的制度建構造成的影響。盡管學者將保單質押納入應收賬款質押的構想,同樣能夠達到適用出質登記規則的目的,但背后的論證邏輯存在本質差異。本文主張保單質押適用登記對抗規則,是在論證保單質押無法安置于《民法典》的基礎上,結合功能主義推崇簡單高效設定擔保物權、增強擔保交易的確定性和透明度政策目標而提出的。

注釋:

① 該觀點總結可參見張力毅.論我國銀行保單質押面臨的理論困境與實踐難題——兼議銀行法律風險的防范[J].上海金融,2015(5):96-99.

② 參見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5)滬二中民六(商)終字第479號民事判決書、山東省濱州地區(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魯16民終1527號民事判決書、山西省晉城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晉05執異64號執行裁定書、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2019)晉執復29號執行裁定書。

③ 盡管有學者提出《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辦法》對應收賬款進行概念界定,存在效力層級上的瑕疵。不過《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辦法》還是獲得了多數學者的支持。(參見趙萬一,余文焱.應收賬款質押法律問題[J].法學,2009(9):130-141;郭明瑞.關于應收賬款質權的三個問題[J].江淮論壇,2011(6):81-87.)

④ 參見(2014) 佛城法民三初字第1618號民事判決書。

⑤ 參見(2014) 珠中法民二終字第130號民事判決書。

⑥ 該觀點總結可參見張力毅.論我國銀行保單質押面臨的理論困境與實踐難題——兼議銀行法律風險的防范[J].上海金融,2015(5).

⑦ 參見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7)蘇05民終10102號民事判決書。

⑧ See 33-20-131,MCA.

參考文獻:

[1] 張力毅.論我國銀行保單質押面臨的理論困境與實踐難題——兼議銀行法律風險的防范[J].上海金融,2015(5):96-99.

[2] 趙英. 權利質權公示制度研究[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9:195.

[3] 董學立.抵押權概念的演變及其法體系效應[J].法商研究,2017,34(5):82-89.

[4] 崔建遠. 物權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565,548.

[5] 高圣平.擔保物權司法解釋起草中的重大爭議問題[J].中國法學,2016(1):228-246.

[6] 屈茂輝. 類推適用的私法價值與司法運用[J]. 法學研究, 2005(1):5-21.

[7] 謝在全. 民法物權論(上冊)[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11:38.

[8] 劉平.去存法典化:應收賬款質權之路徑反思與制度重塑[J].交大法學,2018(4):81-94.

[9] 李滿枝.我國應收賬款質押客體的探究[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30(5):71-74.

[10]Andrew D. Pike,Reflections on the Meaning of Life: An Analysis of Section 7702 and the Taxation of Cash Value Life Insurance, 43 Tax L. Rev. 491.

[11]李永鋒.指名債權質權中的理論問題——兼評《物權法(草案)》中的相應規范[J].法學論壇,2006(5):80-88.

[12]孫憲忠. 中國物權法總論[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4:420.

[13]建偉.證券債權質與普通債權質的區別[J].法學,2000(11):42-45.

[14]董學立. 我國意定動產擔保物權法的一元化[J]. 法學研究, 2014(6):99-115.

[15]George W. Stengel & Don P. Lacy, The Uniform Commercial Code: A Preview, 37 Miss. L.J. 55 (1965).

[16]高圣平.動產擔保交易的功能主義與形式主義——中國《民法典》的處理模式及其影響[J].國外社會科學,2020(4):4-17.

[17]董學立.中國動產擔保物權法編纂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20:161,155,168.

[18]鄭冠宇.民法物權[M].臺北:新學林出版社,2015:651.

[19]高圣平.民法典中擔保物權的體系重構[J].法學雜志,2015,36(6):33-45.

[20]陳金釗. 法律方法論研究[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010:82.

[21]黃茂榮. 法學方法和現代民法[M].臺北: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2009:737.

[22]李宇.民法典中債權讓與和債權質押規范的統合[J].法學研究,2019,41(1):56-77.

[23]莊加園.《合同法》第79條(債權讓與)評注[J].法學家,2017(3):157-174.

[24]陳本寒.新類型擔保的法律定位[J].清華法學,2014,8(2):87-100.

[25]李宇.債權讓與的優先順序與公示制度[J].法學研究,2012,34(6):98-118.

[26]陳本寒.我國《物權法》上權利質權公示方法之檢討[J].法學,2014(8):123-132.

[27]歐陽海泉,廖煥國.保單質押貸款的法律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4(6):119-125.

[28]王利明.民法法典化與法律匯編之異同[J].社會科學家,2019(11):18-27.

[29]何麗新,梁嘉誠.保單現金價值強制執行的反思與重構[J].保險研究,2019(1):98-111.

[30]劉保玉,孫超.物權法中的應收賬款質押制度解析[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7(4):18-25.

[31]高圣平.統一動產融資登記公示制度的建構[J].環球法律評論,2017,39(6):66-83.

[32]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Law,UNCITRAL Legislative Guide on Secured Transactions,New York:2010,p.24.

[33]OrkunAkseli,International Secured Transactions Law:Facilitation of Credit and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Instruments,New York:Routledge,2011:124-126.

(責任編輯:李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清码无在线看|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91丝袜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久久|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国产97视频在线|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天天视频在线91频|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午夜丁香婷婷|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国产女人| AV在线麻免费观看网站 | 伊人查蕉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资源站|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91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538国产视频|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日韩区欧美区| 国产va在线|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无码aaa视频|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高清| 亚洲天堂首页|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欧美国产另类|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潮喷在线无码白浆|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在线网|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欧美精品在线看|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国产欧美另类| 亚洲嫩模喷白浆|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成色7777精品在线| 国产成人欧美| 婷婷丁香色|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全部无卡免费的毛片在线看| 欧美区一区|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午夜在线不卡| 久久6免费视频|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国产精品青青|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深爱婷婷激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