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瑞
摘要:傳承,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每個中國人肩負的責任。習總書記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歷史悠久的中國文化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傳承,尤其是青少年學生。《全日制普通中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做出了要求“中學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加強學生的文化交際能力,要求學生能在交流中用英語簡單的介紹祖國文化;通過中外文化的對比,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當前,在高中的英語教學中,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導致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嚴重缺失。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學生辨別文化意識形態能力的培養,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加強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
一 高中英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存在的問題
1 目前的高中英語教材中涉及的大部分題材都是關于英美文化的,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少之又少。所以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側重的是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及背景知識,掌握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內容,總覺得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學好英語,更容易讀懂英語文章,更準確的使用英語。
2 教師自身業務能力有限。漢語語言博大精深,然而目前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師在大學階段并未接受過融入傳統文化的教育,因此很多教師的業務僅限于專業知識,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甚少,更不能用英語合理地表達中國文化。
3 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嚴重沖擊了中國傳統文化。現在一些商家為了盈利,大肆宣傳一些西方節日,從而現在很多年輕人只知道Saint Valentines Day 而不知道中國的七夕節;只對Christmas Day感興趣而不能真正理解中國的元旦和新年;只知道Fathers Day and Mothers Day 卻不知道中國的重陽節,甚至有的孩子都不知道父母的生日。
二 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應采取的措施
1 挖掘教材,尋找傳統文化滲透的切入點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本知識的過程中,既要介紹西方文化及其背景知識,更要拓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在這一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各種各樣的西方文化的同時,要向學生拓展中國的新年,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國慶節等等傳統節日,還可以讓學生把中國節日與西方節日進行比較,從而讓學生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2 增強教師自身業務能力培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了解與深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并研究如何能準確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例如節日的表達:the Spring Festival(春節) ? Tomb-sweeping Day(清明節)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節) ?the Mid-autumn Festival(中秋節) 等。傳統文化特色內容:pray(祈禱)dumpling(餃子)family reunion dinner(年夜飯) lucky money(壓歲錢) dragon boat races(龍舟比賽) deep-fried dough sticks(油條) Beijing Opera(京劇)等。
3 開展以弘揚和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課外活動。
教研組討論研究方案,組織學生進行主題為”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ina?”或者”What is your favorite Chinese festival? ”的英語演講比賽或者作文競賽。組織學生清明節掃墓或者重陽節去敬老院做志愿活動,然后用英語寫一篇日志或者談談自己的感想。也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一些相關的紀錄片,宣傳片,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
4 在寫作中不斷滲透中國傳統文化。
近年來,隨著中國熱不斷升溫,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禮儀愈來愈受外國人的青睞,對中國節假日與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查是近年來高考的熱點。因此,讓學生多練習關于傳統文化的寫作,尤其是介紹關于中國非物質遺產方面的知識,如剪紙(paper-cutting),年畫(New Year pictures),中國結(Chinese knot)等。
結束語
在高中英語課堂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需要,是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水平的需要,是培養學生辯證的文化意識的需要。正視當前高中英語教學中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嚴重缺失的現實,教師平時必須多關注中國傳統文化,提高自身跨文化素養,才能做到在課上適時引入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