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盈盈
摘要:近年來在學校中不斷發生打架斗毆等暴力事件,這些非正常事件干擾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給學校的管理帶來了不安全的隱患,還嚴重影響了學校的師生生命安全,這種情況的存在,不利于和諧與安全校園的建設,如何制止校園暴力事件,防患于未然,是學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鍵詞:心理 ?道德辨析能力 ?無痕教育
當我們解放了雙眼雙耳,徹底擺脫了“兩眼不見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封建教條,卻無意中讓窗外的蒼蠅飛蛾阻礙了我們的視野。一個教育界的世紀頑癥正滋擾著一個個脆弱的童心――“校園暴力事件”。
所謂的“校園暴力事件”:是指一部分學生用強制手段來欺負弱小同學,以獲得某種心理上的快感。其病因紛繁復雜,如:實際成績與期望值差距引發的無能感,生活上、人際交往的陰影中導致的孤僻感,以及各種不健康心理誘發的極端偏激的個性?!靶@暴力”在國外已頗具悠悠歷史,在我國目前尚屬隱性現象,但近年來在電視報刊等各媒體上的頻頻亮相,讓我們愈來愈感覺它潛在的危險性。
筆者曾在班中組織過一次名為“小小社會活動家”的班隊課,結果觸目驚心:全班53位學生中,反映社會良好風氣的僅3人,而反映不良風氣的竟達40人,其中最熱門的是校園暴力事件,這么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留給我們的何止震驚和感慨呢!
一、校園暴力事件的成因
(一)、社會不良風氣的沾染
小學生的心理正處于世界觀和價值觀萌牙期,分析及判斷能力極其有限,模仿性極強。當他們接收了電視、雜志、報刊、網絡各傳播渠道的信息后,由于缺乏辨別分析的能力,就極有可能將之全部消化。這些帶暴力傾向的卡通、電影,帶色情的歌曲、漫畫,再加上某些利欲熏心之人的唆使誘導,使一部分抵御能力差的學生就開始蠢蠢欲動了。久而久之,我們就會發現學生中流行的“口頭禪”:像“老大”“哥兒們”“你有種”“操你祖宗十八代”等諸如此類,并以會些拳腳工夫,喜拈花惹草為榮。
(二)、重升學率輕素質教育的趨向
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先生曾經說過:“學校的目標始終應該是:青年人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我們國家很早以前就開始提倡素質教育。從當前看,重升學率、重就業率的教育觀念還大有市場,素質教育難以跟上時代的要求。
(三)、家庭教育的危機
現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父母對孩子過于溺愛,過分順從,導致孩子任性、難以經受挫折和打擊,心理素質差,遇事好沖動,走極端。 另外,單親離異家庭對孩子疏乎管教導,這些孩子由于長期在生活上得不到照顧,學習上得不到指導,心理上得不到撫慰而變得終日郁郁寡歡,不滿現狀,有時就會通過極端的手段來發泄心里的不滿。
純潔的童心,豈容如此被無休止的侵蝕下去,21世紀的小主人,是如此的渴求一片可自由呼吸的小綠洲呀!我們怎能無動于衷呢?
二、校園暴力事件的預防措施
(一)提高小學生的道德辨析能力
改革開放和商品經濟的全面深化必然會導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價值觀呈多元化發展,而我們要做的是給學生一把能衡量真、善、美的標準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 通過班級宣傳渠道,定期開展德育實踐活動,以形成濃厚的輿論氛圍。同時讓學生收集名人好品德故事,播放相應歌曲,講述身邊“活雷鋒”故事,辦《品德手抄報》等,還可以在班中制定“品德計分表”以自評和互評等形式來進行激勵和自我督促。
2.通過媒體宣傳手段,定時讓學生觀看兒童節目,新聞聯播,組織學生多看兒童教育片,杜絕色情暴力片,還可以在班中自組“品德宣傳隊”,定期推出自導自演的品德小故事,讓學生用自己的眼、耳、口、心去全面體驗身邊的真、善、美。
(二)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站在孩子的角度處理問題。
小學生閱歷淺,分辯是非的能力弱,世界觀尚未形成,所以,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為什么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處理問題?很簡單,因為有些錯誤在大人們、老師們眼里是錯誤,而放到孩子們的年齡階段來看,也許是正常的,關鍵是教師如何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因人而宜地疏導,用開放的、民主的教育理念,為孩子創造和諧、寬松的教育環境。對此,我們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師愛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先進的教育工作者。陶老曾這樣深情的告誡青年教師:“未來的先生們,忘了你們的年紀,變個十足的孩子加入到孩子們的隊伍中去吧!----你立刻會發現,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他們能做許多你們不能做的事,也能做以前你們認為不能做的事?!?/p>
21世紀的教育,我們需要的同樣是教學教育兩手抓,育人必先育其德,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中,我們時刻警惕著“校園暴力”的發生發展。我們已有十足的把握找到病因,我們就要當之無愧的宣布:我們絕不會讓21世紀小主人的隊伍中出現寄生蟲。
參考文獻:
[1]《葉圣陶教育文集》5卷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實驗稿)》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周正《美國中小學的心理輔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3
[5]黃堅厚《教師的多重角色》教育資料文獻,1978
[6]林崇德等《學校心理學》人民出版社,2000
[7]王宏方《國際學校心理學現狀與展望》-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2
[8]崔景貴《我國學校心理教育的發展歷程、現狀與前瞻》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