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
摘要:在高中階段,美術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滿足高中生核心素質培養目標。中學生通過美術教師專業性的指導進行美術鑒賞,按照自己的審美方法挖掘美術作品中的美感,然后達到潛移默化陶冶情操的效果。
關鍵詞: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素質;培養
引言:
高中美術教育在培養學生審美觀、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方面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對此,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中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然而從當前大部分高中美術教學現狀來看存在很多的問題,高中美術學科重視程度不高、美術鑒賞技巧較為缺失,教師忽視美術教學的精神要求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沒有挖掘出高中美術課對學生審美素質培養的重要意義,影響著學生審美水平的提升。
一、高中美術教學的現狀
美術課是高中美育教育的重要學科,美術教學可以在學生素質培養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從實際高中美術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學問題較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中美術教學水平的提升。
(一)美術課重視程度不高
當前,雖然我國教育部門強調要加強中學生全面教育,重點在素質培養上。但是,由于高中生面臨著升學壓力,作為藝術課的美術教學,往往并不受到重視,
大部分學生認為美術課學習浪費時間,對美術學習的積極不高,甚至在高三階段,美術課直接讓位給文化課,取消美術課教學,更何談利用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審美素養。
(二)美術鑒賞技巧較為缺失
高中美術鑒賞課主要是讓學生從欣賞美術作品,認識美術作品的魅力,到后期的理解創作者的創作意圖的過程。然而,在高中美術教學實際中,教師只是從理論上空洞的介紹美術藝術,缺乏美術鑒賞技巧的傳授,大部分學生僅限于對美術作品初體驗,覺得好的美術作品就是畫的“像”,而相對于欣賞較為抽象的美術作品并沒有感受到美感。
(三)教師忽視美術教學的精神要求
在目前高中美術教學中,大部分美術教師仍舊停留在傳播美術基本技能為目的,對大綱上的精神要求,并沒有充分的重視,特別是高中美術鑒賞課上,教師很少與學生共同欣賞討論中外美術名作,只是簡單的羅列一些畫家和作品,然后進行平淡的介紹,對美術作品的創作背景卻是很少引導學生去探究,限制了學生想象力的發揮。
二、高中美術教學提高中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
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圍繞培養學生審美素質的教學目標,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筆者通過多年的從教經驗,針對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素質培養的方法,進行如下幾點分析。
(一)耐心引導學生,養成審美自覺性
高中美術是提高學生審美素質培養的重要學科,面對當前素質教育全面開展的背景下,高中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美術教育的重視,根據國家對課改的要求,合理安排高中美術課程時間,美術教師要找準自身的教學定位,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在審美素質培養的目標下,以激發學生審美情趣為出發點,引導學生養成審美自覺性。
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自身要加強美學修養,不斷完善和充實自覺,儲備美術鑒賞的專業知識,加深對美術教材知識體系的研究,在美術授課中要融會貫通、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審美自覺,從而增強中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如在授課《蒙娜麗莎的微笑》時,教師從達芬奇的生平、逸聞軼事、對藝術追求的精神等方面進行鋪陳敘述,讓學生去感受、領悟美術作品,理解創作者在畫作背后的潛在內容,從而激發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興趣。
(二)傳授鑒賞技巧,提高審美能力
鑒賞技巧是提高審美能力的重要方法,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將鑒賞技巧傳授給學生,如在鑒賞羅中立的《父親》作品時,教師首先要對美術作品的背景進行介紹,讓學生從創作背景中激發審美同情,再代入到對美術作品的欣賞中,就會自覺感受到《父親》作品中體現出的勞苦百姓形象;然后,教師用聲情并茂的語言介紹美術作品中父親的細節形象,對學生進行審美思想的啟發,展開想象力,調動相關審美感受,使學生能夠更為深入地融入到作品中;最后,教師要加強理論素養的培養,鼓勵學生在鑒賞作品后,能夠有自己的想法并用合適的語言表達出來,將《父親》作品鑒賞升華到一定父愛的情感上,進而提升審美能力,這才是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最終目的。
(三)增設氛圍熏陶,培養學生審美意識
在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精心準備教案,積極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運用自身的語言、教態、知識和各種形象手段,如投影儀、范畫、故事、音樂等形式,營造聲情并茂的美術鑒賞氛圍,調動學生鑒賞學習的積極性。
如在學習《民族文化的瑰寶》時,重點欣賞的是中國古陶瓷,教師可以利用投影儀將古代不同時代的古陶瓷作品展現給學生,通過聲、畫結合的方式,娓娓道來不同時期古陶瓷作品的特點,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感受到中華五千年瑰寶的魅力;教師還可以出示真實的陶瓷器皿,讓學生去碰觸,感受陶瓷的紋理結構,引導學生如何帶著美感去欣賞陶瓷,鼓勵學生主動表達對接觸陶瓷后感受,逐步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
結語:
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學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特點,以培養美術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提高學生的審美自覺,然后在傳授美術審美技巧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最后,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對美術作品鑒賞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在審美體驗中提高了審美素質。
參考文獻:
[1] 王長華.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9年29期
[2] 王瑩.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綜合版);2019年05期
[3] 馮達.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J];科幻畫報;2019年07期
[4] 張莉.淺議小學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9年10期
[5] 韓汀.何富榮;李潔;;論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科技經濟導刊;2016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