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圓
摘要:社群主義是20世紀80年代后產生的當代最有影響的西方政治思潮之一,它在批判新自由主義的過程中產生,并與新自由主義形成了當代西方政治哲學相互對立又相互補的局面。社群主義與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的理念存在著許多內在的關聯,他們都倡導人類的整性利益與發展。因此,了解社群主義的基本內涵和基本觀點對于理解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理念與制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社群主義、新自由主義、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治理
一、社群主義產生的背景
(一)理論背景
社群主義是當代西方政治哲學的最新發展,它在批評新自由主義的過程中產生,并與新自由主義形成了當代西方政治哲學相互對立又相互互補的局面。社群主義最早的理論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城邦政治時期,亞里士多德在其杰出的代表作《政治學》一書中,個人與城邦的關系是其政治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議題。在此書中他曾經給城邦做出了定義,即“我們觀察到每個城邦都是某種社群組合,而每個社群的建立都是為了某種善。因此顯然所有社群都在追求某種善,這個社群即所謂“城邦”,也可稱為政治社群”。這里所指的政治社群就是社群的一種表現形式。社群主義是在對新自由主義批判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71年,羅爾斯發表了《正義論》,新自由主義的正義理論大行其道,社群主義是對以羅爾斯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的批評性反應,80年代,一批學者在對新自由主義理論的批判基礎上,創立了“社群主義”這一全新的政治哲學理論,并對新自由主義進行了抨擊; 90年代,新自由主義和社群主義在政治哲學形成相互對立的局面;到了21世紀,隨著世界金融危機的爆發,新自由主義的主導地位受到了挑戰,社群主義隨之興起。
二、社群主義基本觀點
(一)自我觀
新自由主義強調個人的優先地位,個人形成人群,構成社會,在發生學和本體論意義上,個人都是優先的。羅爾斯在《正義論》中寫道“我將從考慮正義原則的作用開始。為使觀念確定起見,讓我們假定一個這樣的社會,這個社會是由一些個人組成的多少自足的聯合體,這些人在他們的相互關系中都承認某些行為規范具有約束力,并且使自己的大部分行為都遵循他們。”在這個假定中,羅爾斯認為,社會由個人組成,并按照一定的規范和制度原則,突出個人利益。唯有個人利益才是重要的,個人是最基本的社會構成單位,也是最高的構成單位自由主義者主張國家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都應以維護個人自由為目的,反對任何形式的專制。在個人的自我構成關系上,桑德爾社群主義正義觀指出個人是在社群的歷史文化環境中不斷形成的,這種關系個人與社群的割舍不斷的橋梁。因此,桑德爾社群主義自我觀強調,社會中的個人由社會中的社群所決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任何個體都無法脫離社群而存在,并且任何一個個體都不能自由地選擇所在的社群。每一個個體都存在于一定的歷史環境之中,任何個體也逃避不了歷史環境對其的束縛。
(二)群己觀
社群主義強調社群對自我和個人的優先性,一般而言,社群是一個擁有某種共同的價值、信念和目標的社會實體,其中每一個成員都把共同的目標視為自己的目標。桑德爾社群主義觀認為:“社群主義就是那些具有共同的自我認知的參與者組成的,并通過制度的形式得以具體體現的某種安排,其主要特征就是參與者擁有一種共同的認同,如家庭、階級、民族等。”在他看來,個人的自我目的不能單獨實現,必須依賴于一定的社群,必須在與他人追求共同的理想中才能實現。社群主義另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麥金尓泰認為“在敘述性的社群概念中,自我是借由社群來建立角色和身份的。”這些身份標志本身就是組成一個實質我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明確了個人的責任和義務。社群主義以“社群本位”為其價值取向,個人總是生活在特定的社群之中的個人,自我總是處于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中的自我,正如桑德爾所說“自我不能脫離價值和目的,正是這種價值和目的決定著自我,但是這些價值和目的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由社會或社群的歷史文化所形成的。”在社群與個人權利的角度,社群主義認為社群優先于個人及其權利,權利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社會關系,它依賴于一定的社會條件。
三、社群主義:中國全球治理的理論基點
在國際關系視域下的社群主義,已不是一般的社群主義,而是基于特殊的共同體——國家之上的國家主義。社群主義在一個國家內部強調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之間的互動關系,但擴展到國際領域,其內涵也隨之加以提升,即國家與個體相對應的一個基本單位,而有眾多基本單位所構成的“國家共同體”則被視為與“社群”相對應的概念。比較而言,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了社群主義中的“共同體”的相關概念,是中國在面對新的形勢下對社群主義概念的新的延伸。 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發表演講時提出,“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這一表述充分體現了中國在參與全球治理過程中所秉持的社群主義觀。今日世界現代性問題的嚴重化和普遍化,并不是靠叢林法則就能根本解決的。限制他國發展不能確保自我發展,不合作就不能發展,不共贏就不能單贏,這已經是時代發展的大趨勢。時代發展呼喚新的全球治理方案,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準確把握時代的新特點和新趨勢,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中國在全球治理中提出的“中國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與社群主義所主張的群己觀相符合,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倡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這一共同體包含著相互依存的國際權利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和全球治理觀,而社群主義也認為個體的利益的實現要依賴于群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旨在謀求本國的發展中兼顧他國的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的發展促進世界各國的發展。由此可見,中國在謀求發展的過程中并不堅持西方傳統意義上的個體主義,中國從未割裂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系,也不會把損害其他國家的利益為發展前提,而是堅持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以實現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共贏、雙贏和多贏。
參考文獻:
[1]邁克·桑德爾. 萬俊人譯 . 《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 [M]. 南京 : 譯林出版社,2001.14.
[2]俞可平.《社群主義》 [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4、139.
[3]何霜梅, 《正義與社群——社群主義對一羅爾斯為首的新自由主義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