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秋
摘要:舉重項目是中國奧運會奪金的優勢和重點項目之一,在歷屆奧運會上我國體育健兒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成年隊的成績如此之好,與青少年訓練是密不可分的。有關資料表明,十五歲以前的同齡少年選手我國與外國的選手水平相比略占優勢,但進入青年時期差距越來越大,隨著年齡增長差距越來越明顯。其主要問題在于我們的基礎訓練不扎實、不全面,導致向高水平發展時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本文對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早期訓練問題做簡單論述,旨在為從事在基層的教練員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舉重 青少年運動員 基礎訓練 ?早期訓練
一、青少年運動員早期訓練的概念
早期從事專業系統化的訓練,應從少年著手抓起,所謂早期訓練就是指青少年在10-15歲的年齡段,教練員根據他們的身心特點,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進行訓練的過程。讓他們能承受一定負荷量的適應性訓練,而且著重于技術,基礎力量、速度、專項耐力等幾方面的訓練,能為進入青年,成年后承受更大的運動量和大強度訓練打下牢固的基礎。
二、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訓練的內容
1.身體素質訓練
身體素質是指靈敏、柔韌、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質。舉重項目對于力量和速度的素質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我們在訓練中要重點提高這部分能力,全面發展青少年的各項身體素質,在此基礎上抓住時機針對本專項所需的身體素質進行突出訓練。重視少年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使他們的身體得到均衡、協調發展,提高力量、爆發力和專項耐力。
2.技術訓練
技術發展一般經歷三個階段:分化階段-泛化階段-自動化階段。例如通過觀察隊員開始學習舉重某個運動技術動作的過程,就會發現在開始學習新技術動作時都會表現為動作僵硬,在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后,動作逐漸變得輕松,再經過一段訓練后,動作表現為連貫自如。一個好材料的運動員,光有很強的力量是不夠的,還必須有規范、合理、準確、精湛的技術,將來才能向高水平發展。為了掌握正確的標準動作技術,我們在訓練實踐中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講解技術動作的語言簡明易懂,要和直觀教學結合起來,講解技術動作要領和做示范動作。結合要掌握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由分解到連貫的原則,使學到的動作鞏固扎實。
第二,要求運動員認真對待每一次試舉,每一個動作,一絲不茍,教練員認真指導,嚴格要求監督,并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檢查各項目動作完成情況。例如:在完成深蹲時要求上體,姿勢和兩腳位置力求標準動作的抓、挺下蹲時一致,這是提高訓練效果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三,重視動作練習,做到每天堅持做抓、挺舉模仿練習,持之以恒,體會身體和杠鈴在技術動作每一階段所處位置,領會動作要領,這樣反復體會,就能熟能生巧,加深對技術動作印象。
3.心理訓練
舉重這個專項的訓練異常單調、枯燥、艱苦,要求運動員必須對舉重有無限的熱情、有吃苦耐勞、堅韌頑強的意志品質,否則在長期的單調、枯燥和艱苦的訓練和比賽中根本無法堅持到底。因此在青少年時期就要對運動員進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訓練。另外在當今的競技場上,身體能力和訓練水平的差距已經不再那么天壤之別,賽場上取勝的關鍵越來越傾向于心理因素,因此我們就要從小培養運動員的這種抗壓能力。青少年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根據這一特點應對運動員進行系統教育,教導他們做人做事的道理,讓他們學習在訓練和比賽中遇到困難的情況下進行自我調整。
三、早期訓練需要注意的問題
總結幾年來的訓練實踐,對少年舉重運動員的基礎訓練中應著重注意幾個問題:
1.確定少年舉重運動員基礎訓練計劃,避免急于求成,近年來為了追求成績,青少年業余訓練產生一種傾向即受訓少年年齡有越來越小的的趨勢,雖然有的短期內產生了一定的效益,可長期看來卻造成了少年兒童到達一定年齡后出現成績停滯不前的"瓶頸",而且訓練方法與專業隊一樣,這樣的訓練極易造成了運動員的早期疲勞和對舉重項目的逆反心理,過早厭訓,精神狀態無法調動導致運動壽命提前結束。
2.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訓練要合理、科學的安排量和強度。要根據每個運動員的不同基本技術情況和基礎力量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基礎訓練計劃。將剛入隊和較成熟的隊員分開訓練。這樣訓練的結果能使訓練的水平和專項能力提高較快。
3.身體素質要全面發展。根據舉重專項特點,重點抓住提高速度、爆發力、專項耐力等素質訓練,使整個身體素質訓練和專項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避免單一發展。
4.思想教育與訓練同步進行,青少年運動員對舉重訓練的興趣往往憑借一時的熱情,容易在困難面前出現急躁、任性甚至放棄等,訓練效果也不穩定。因此,對少年運動員思想工作始終不能放松,要把教授技術與育人教育兩者很好的結合,偏一不可,要對運動員經常進行道德品質和抗壓抗挫折教育。
5.重視醫務監督。舉重項目也是損傷發生率很高的項目,在場上,運動員若出現急性的肌肉損傷,首先進行冰敷,所使用的方法是將冰塊、冰袋或含有特殊化學物品的冰敷袋直接覆蓋在皮膚表面,每次約冰敷15至20分鐘;慢性損傷則以手法按摩及牽拉治療最為普遍,同時配合電針、神燈、超短波及小肌肉群力量練習。
四、青少年運動員訓練具體安排
1.開始基礎訓練采取多項目中等重量的方法,對他們進行觀察,發現技術中的錯誤、基礎力量方面的不足,以此為依據,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重點糾正技術中出現的錯誤動作,強調每組數一定強度的適應性訓練。
技術動作有一定程度的改進后要加強鞏固,提出新的要求,是運動員技術進一步完善,最后達到熟練定型。為搞好基礎訓練要做好以下幾點:
(1)加強專項理論學習;
(2)提高身體素質基礎;
(3)提高基本技術訓練水平;
(4)打好力量基礎;
(4)加強心理素質訓練。
在少年時期,運動員技術不穩定,基礎力量底子薄,好勝心強,提高運動成績心切。為避免頻繁沖擊達重量,導致傷病影響今后的訓練,教練員必須嚴格要求運動員執行訓練計劃,按要求去做,不得隨意增加重量。
在基礎訓練階段,身體素質訓練占整個訓練計劃的65%--75%,其中一般身體素質占30%--35%,專項素質占35%--40%。
一般身體素質訓練的方法:安排一般身體素質訓練與專項特點有關項目,田徑(中長跑、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腿、30米--60米加速跑、6級蛙跳、跳沙坑等);體操(單、雙杠、啞鈴的推、拉等),球類(以籃球為主)三個方面。主要作用是提高爆發力、速度、協調性、耐力等,全面提高各項身體素質,擴大機體機能,改善內臟器官功能,為承受大運動量訓練準備必要的條件。
專項素質主要包括力量、速度、爆發力、專項耐力和靈敏性的訓練。力量素質主要是指:上拉、腿部、上體三大力量,以及前臂屈肌、小腿屈肌、其他伸肌等小肌群的力量,在基礎力量訓練中,要根據運動員較弱的項目有針對性的訓練,避免因為某一項力量不足影響運動成績的提高 。
訓練內容多樣化,方法要經常變換,單一的過量刺激效果差,還會產生局部疲勞至傷,專項速度練習要掌握好重量的百分比(個人成績最好的80%)以免重量過大達不到訓練效果,在訓練中常采取寬速拉,墊鈴寬、窄速拉,膝上高抓,高翻等項目發展爆發力;柔韌性訓練不能忽視。如果關節活動角度小,不能達到必要的動作部位,將影響技術動作,例如踝關節,柔韌性不好,難以下蹲,蹲低時,肘關節柔韌性不好,難以出肘,鎖肩等,訓練時采取壓肩與頸后引體手持木棒不同推、拉、轉肩,下蹲后把一定重量的杠鈴放置在大腿前部反復下壓等練習方法。
注意量的積累,在基礎訓練階段,要采取多項目,多次數,中等強度的訓練原則,在達到一定量的積累后,有計劃地加大強度訓練。
例如:對周運動量的安排在基礎訓練的前期(半年到一年),采用一周大、一周小的節奏,強度掌握是75%以上的重量為有效組數。后期同樣采用一周大、一周小的節奏,但是強度掌握是85%以上的重量為有效組數,雖然是同樣的節奏,但無形中加大了負荷量,提高了強度。大運動量周六次專項訓練課,強度80%--85%以上重量,小運動量同周五次專項訓練課,強度70%—80%以下重量,大運動量訓練40-45組,小運動量訓練課:35-40組,從訓練實踐中得知,有效組數的反復練習,可以使身體機能訓練水平不斷提高,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逐步增加強度,才能實現由量變到質的飛躍。
根據少年運動員的特點,合理安排好基礎訓練的量,是逐步提高運動成績的關鍵,通過實踐訓練得知,只要科學訓練重視基礎訓練就會有更大的收獲。
參考文獻:
[1]成月祥.少年兒童網球早期訓練需注意的問題[J].體育科研,2001,(2).
[2]張翠霞.對少兒乒乓球運動員早期訓練的探討[J].山西體育科技,2007,(3).
[3]韋海瓊.少兒網球運動員心理技能早期訓練探討[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4]劉鋼.青少年田徑運動員的選材與早期訓練[J].少年體育訓練,2002,(2).
[5]王梅.淺談少年女子長跑運動員的早期訓練及管理[J].科技信息,2010,(8).
[6]孫文強.淺談少兒田徑運動員的早期訓練[J].少年體育訓練,2006,(4).
[7]李登光,唐華,田淵.從劉翔的成功談我國田徑運動員早期訓練[J].四川體育科學,2011,(3).
[8]仇永亭.淺談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訓練[J].山西體育科技,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