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雅
(啟東市中醫院手術室,江蘇 南通 226200)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近幾年常用的膽道系統疾病微創治療方法,效果較好[1]。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降低并發癥發生幾率,同時提高患者的康復速度,將治療效果提升[2]。文章針對個性化護理干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效果進行了研究,具體如下。
本次的研究對象為醫院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50例,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患者的年齡21~67歲,平均(46.35±2.13)歲。觀察組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患者的年齡20~66歲,平均(46.33±2.17)歲。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了解并掌握患者的病情,為患者講解手術的重要性、注意事項等,做好術前準備,術后觀察和監測患者體征的變化等,針對患者產生的并發癥給與針對性的處理。
觀察組:實施人性化護理:(1)術前護理。患者入院后,對其病情、心理狀態等進行評估,掌握患者的需求,然后指定健康指導、護理方案等。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狀態,針對不同患者的負性情緒心理疏導,有效的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在了解患者心理狀態的同時,將手術的相關知識、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耐心的為患者講解提出的問題,減輕患者對手術的恐懼、不安等,幫助患者形成正確的心態。(2)術中護理。在手術中幫助患者完成體位的轉變,建立靜脈通路,并幫助麻醉師完成對患者的麻醉;針對手術需要使用的器械進行消毒,為患者做好保暖工作,在手術中配合醫生完成手術的相關操作,并且在術中密切的監測患者體征的變化,針對患者出現的癥狀告知醫生,進行針對性的處理,按照無菌要求進行,完成手術后為患者清潔表面,將血漬、消毒液等清理干凈。(3)術后護理。將患者送到復蘇監護室,對患者的生命體征的變化進行監測,還需要避免患者發生墜床等。幫助患者將頭部偏向一側,避免嘔吐物誤吸,在患者的意識清醒之后,送到病房,為患者的家屬講解術后的一些注意事項。術后加強患者的保溫護理,并進行并發癥等的預防護理干預,定時的檢查引流管的通暢情況,觀察引流液的量和顏色,如果患者腹痛等癥狀及時有效的進行處理。鼓勵患者術后下床活動,將下床活動的作用和效果告知患者,讓患者積極的參與,提高術后恢復速度。
針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并發癥發生情況等指標進行觀察比較。手術效果主要針對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排氣時間進行對比。
示,而采計用數S P資S S料 1采6.用0處x2檢理驗,,計并量使資用料%使表用示t檢,驗具使有用統(計x學 ±意s)義表的標準為:P<0.05。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排氣時間顯著的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比較(±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排氣時間/d 腸胃功能恢復時間/h 下床活動時間/h 住院時間/d觀察組 25 52.25±4.33 111.32±9.56 1.21±0.22 8.87±1.42 9.86±1.22 6.43±1.12對照組 25 81.62±5.28 152.34±10.32 3.87±0.75 12.35±4.23 18.56±2.36 8.74±1.43 t—16.5644 25.3235 8.2564 12.4852 14.5655 9.3544 P—0.0000 0.0000 0.0007 0.0000 0.0000 0.0006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00%,對照組的發生率為1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膽囊炎、膽結石的發病率逐漸的升高,嚴重的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3]。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微創治療技術得到應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膽囊炎、膽結石的治療中,有諸多的優勢,例如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但是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中,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患者會出現惡心、嘔吐、感染等并發癥。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過程中,護理干預的實施有較好的護理效果,不僅可以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改善,還可以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本次研究中,個性化護理組患者的手術效果中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排氣時間等均少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個性化護理組與常規護理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4.00%、16.00%,并發癥的發生率有顯著的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手術情況,減少術中出血量,術后下床活動早,促進了腸蠕動,進而盡早的幫助患者恢復腸胃功能,提高康復速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整體護理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