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靜
(南京市高淳區人民醫院,江蘇 南京 211300)
copd是一種以不完全氣流受限為特征,可預防、可治療的呼吸科常見疾病[1]。COPD的產生與有害氣體、有害顆粒異常炎癥反應相聯系,具有極高的死亡率與殘疾率[2]。一旦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便會引起肺部阻塞加深,誘發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3]。對于COPD穩定期的患者而言,實施必要的護理干預是非常關鍵之舉,普通的護理手段顯然已無法適應患者的需要。本文探析肺康復護理對COPD穩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作以下報道。
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4月COPD患者95例,按隨機數表劃分對照組(47例)與護理組(48例)。對照組內,男30例,女17例,年齡52~76y,平均(64.24±2.66)y;護理組內,男31例,女17例,年齡52~76y,平均(64.61±2.73)y。納入標準:臨床確診COPD疾病,并處于穩定期;患者均簽訂研究知情書;排除標準:合并呼吸衰竭、臟器衰竭;研究配合度差者。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常規的呼吸科護理。
1.2.2 護理組
護理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上肺康復護理。肺康復護理基本內容包括:患者評估、運動訓練、呼吸肌訓練、健康教育、氧療指導、營養治療等。其中運動訓練與呼吸肌訓練為肺康復護理的核心:(1)運動訓練:本研究采用的運動方法是呼吸操與八段錦,通過視頻教學與現場教學,分為三步行教學,先練形體,熟悉運動動作;再練氣,以呼吸帶動血液,促進經脈的通絡和血液的流通;最后再練心,靜下心來,保持氣定神閑。待患者掌握訓練方法后,督促患者盡量每日自行練習,每日練習15~30分鐘,以不感到胸悶、氣喘為宜。(2)呼吸肌訓練:主要包括縮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縮唇呼吸:嘴唇保持吹笛姿勢,用嘴呼氣,鼻子吸氣,保持緩慢呼吸;腹式呼吸:將左手放在胸前,右手放在腹部,保持肌肉放松,吸氣收腹,呼氣漲腹。
(1)觀察兩組患者肺功能情況,包括肺部的FEVI、FVC、PEF三項指標分數。
(2)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變化。取SF-36生活質量表行統計,選取其中與患者相適應的三項指標(活力狀況、健康狀況、軀體功能)分析。
對照組患者肺部的FEVI、FVC、PEF三項指標的評分分別為(1.13±1.12)、(1.92±1.33)、(3.86±1.74);護理組患者肺部的FEVI、FVC、PEF三項指標的評分分別為(1.47±0.35)、(2.66±0.36)、(4.97±0.59)。護理組患者肺部的FEVI、FVC、PEF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的活力狀況、健康狀況、軀體功能評分分別為(73.52±3.49)、(79.24±3.11)、(75.84±3.48);護理組的活力狀況、健康狀況、軀體功能評分分別為(86.14±5.61)、(85.26±5.99)、(84.51±5.57)。護理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狀況較對照組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COPD屬于呼吸疾病,患者主要是因肺部氣流受到限制,造成呼吸故障,誘發肺部功能的減退[4]。COPD患者缺乏疾病的認識,出院后往往不加重視,使得疾病反反復復,導致生存質量嚴重下跌,肺部的功能再一次受害。肺康復護理屬于針對肺部實施的專業護理模式,會對穩定期的患者創建出個性化的護理方案,指導患者排痰、呼吸和鍛煉,對患者病情的改善十分有益。本文護理組患者肺部的FEVI、FVC、PEF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狀況也較對照組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肺康復護理對COPD穩定期患者有著顯著的應用效果,能夠使患者的肺功能狀況得以改善,對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也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崇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