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宏,吳俊霞
(南通大學附屬瑞慈醫院,江蘇 南通 226010)
病人急診診治后常因診斷和治療的需要而進行醫院內轉運,由于患者自身疾病、環境,轉運途中條件限制等因素,轉運中存在較高的轉運風險,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是一種近年引入衛生保健領域的先進風險管理模式,通過系統地對某個流程可能發生的失效模式進行量化評估和分析,識別出高風險環節、影響因素,為避免失效提供建議和制定措施[2]。因此本研究將失效與效應分析干預模式應用在急診患者轉運中,旨降低患者轉運過程中不良事件發生率和提高接收科室的護理滿意度。具體方法如下:
研究對象為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急診科90例患者,2019年1月-6月的病人作為對照組,2019年7月-2019年12月作為實驗組,各45例,實驗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26~87歲,共有心血管疾病5例、腦血管疾病22例、呼吸系統疾病3例、消化系統疾病7例、多發傷6例,心臟驟停行心肺復蘇2例。對照組男21例,女24例,年齡25~83歲,共有心血管疾病7例、腦血管疾病19例、呼吸系統疾病5例、消化系統疾病6例、多發傷6例,心臟驟停行心肺復蘇2例。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行臨床常規轉運模式: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評估,轉運前聯系接收科室,在轉運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保持各管道通暢,以防受到外力擠壓,拉扯造成意外脫管、拔管,護送到病房后,與病房護士進行交接并記錄。
實驗組患者給予失效與效應分析干預模式進行轉運:
①選取4名急診專科護士,2名醫生組成失控與效應分析轉運組,并對小組成員進行失效與效應分析及轉運相關內容的培訓,以確保全過程科學嚴謹和結果可信度。
②依據《急診危重癥患者院內轉運共識》,組內成員進行頭腦風暴,結合本院情況制定全面標準的轉運流程。通過問卷調查、現場調查、查閱文獻指南、專家指導等方式結合轉運流程尋找急診患者轉運的高風險環節,內容主要包括科室管理、轉運前、轉運中、轉運后等。
③為有效分析轉運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和可能出現的不良后果,幫助改進措施的快速制定和優化,需計算高風險環節的RPN(風險系數)。RPN=頻率×失效檢測難度×失效后的輕重,失效后的輕重、頻率、失效檢測難度取值范圍為1-10分,篩選那些RPN>150的項目[3]為高風險環節,護理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
④針對性RPN>150的失效高風險環節進行原因分析,最后制定預防高風險環節措施保證患者轉運安全。
失效模式:評估能力缺乏、轉運中不能有效處理不良事件、轉運過程設備故障和藥品準備不足、病情加重、與接受科室配合度差、轉運交接病情陳述不清。
失效原因:科室缺少預案和相關培訓、未告知家屬轉運風險、患者評估不到位、病例資料缺失、儀器電量不足、氧氣不足、急救藥品不足、轉運人員安排不合理、轉運中對患者的保護不到位、轉運中未及時發現患者病情變化、接受準備不足、接受雙方對交接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失效后果:加重患者機體損傷,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增加了接收科室的工作量和醫療糾紛的發生率。
改進措施:完善科室相關的制度,加強系統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綜合能力和對病人病情的評估,加強醫護、護患、護護之間的溝通,根據病情不同,合理安排轉運人員;定期維護設備,檢修轉運工具,做好病人安全管理,加強與接受科室的轉運前協調工作,熟識交接班流程,按照SBAR模式進行詳細病情交接[4]。科室定期檢查轉運質量,對發現的問題予以分析,并提出對應改進措施,做到持續改進。
采用SPSS 21.00處理,卡方檢驗組間數據,當P<0.05,則表示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
分別統計兩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接受科室滿意度,并進行數據對比。
不良事件判斷標準:突發病情變化、儀器設備故障、管道堵塞或滑脫、接受科室準備不充分、病情交接不清等。
滿意度判斷標準為;滿意和不滿意。
(1)實驗組發生不良事件4例,發生率為8%。對照組發生不良事件9例,發生率為20%,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x2=12.4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實驗組共有3接受科室不滿意,滿意度為93.3%,對照組共有6接受科室不滿意,滿意度為86.6%,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x2=12.6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診患者院內轉運是為了使急診科患者得到必須的診斷和治療,或者是病人家屬強烈要求轉運而不得已采取的措施。雖然院內轉運過程不長,但是病情隨時可能發生變化,存在著很大的風險隱患[5]。此文中提出失效與效應分析干預模式來控制轉運中的分險,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并提高接收科室滿意度,即對轉運各個環節進行失效原因、失效后果的分析、評估,最后通過頭腦風暴提出改進措施。同時對護理人員進行系統培訓,提高綜合能力,提高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情評估準確率、不良事件處理能力以及與接收科室的溝通效率等。文中數據可知,實驗組的不良事件發生低于對照組,接收科室的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與文中主旨相符,可見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干預模式在急診患者轉運過程中的應用,對患者的安全轉運和后續治療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