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雪風,李金鳳,潘 華,黃家義
(東莞市樟木頭醫院婦產科,廣東 東莞 523622)
慢性盆腔炎是一種病情頑固、治療難度大的慢性炎癥,病因包括急性盆腔炎病情遷延、病理改變與免疫機制等[1],對患者身心狀態造成干擾。盆腔治療儀是臨床上治療慢性盆腔炎患者首選的首選之一,常規護理難以兼顧患者的情緒狀態。整體護理模式能夠減輕患者的心理障礙,進而加快病情的恢復速度。我院在21例接受盆腔治療儀治療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實施整體護理模式,現將效果分析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間收治的4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經B超、實驗室檢查等檢查明確病情為慢性盆腔炎,且于我院應用盆腔治療儀進行治療;患者同意加入研究。排除標準:合并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者;患者處于月經期或妊娠期;合并傳染性疾病或出血傾向者。以護理方式的不同進行分組,可分為應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21例)、應用整體護理模式的觀察組(21例)。對照組年齡為24~50(39.51±2.15)歲;病程為1~3(2.49±0.23)年。觀察組年齡為24~50(39.60±2.09)歲;病程為1~3(2.45±0.18)年。兩組以上資料無顯著差異存在(P>0.05)。此次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治療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應用盆腔治療儀進行治療,儀器使用盆腔治療儀(型號:GB-800,廠家:徐州市浩宇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方法:選擇B電療(脈沖式),套好電療棒(無菌),在患者腹部放置負極板,并涂抹適量耦合劑,調節溫度為37℃,強度為9級,頻率70~99級后開始治療。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方法:護理人員為患者普及盆腔治療儀相關知識;在治療過程中注重指導患者配合各項操作;治療后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項等。
觀察組則接受整體性護理,方法:(1)健康教育:在治療前為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慢性盆腔炎的病因,并講解日常保健知識,例如:保持會陰部干燥,每晚使用流動的清水清洗外陰;在日常生活中堅持進行盆腔保健運動,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提高免疫機制;(2)心理護理:在治療過程中向患者解釋每一項操作的目的,重點強調盆腔治療儀的安全性與可行性,幫助患者充分認識到盆腔治療儀的治療優勢。
觀察兩組療效,其中包括顯效(腰骶部酸痛與下腹部墜脹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或顯著改善,且B超檢查顯示附件炎性包塊較治療前消退)、有效(臨床癥狀減輕,附件炎性包塊較治療前縮小1/2以上)、無效(病情無改善或病情加重)三項標準,根據前兩項標準計算總有效率。
同時,應用SDS評分評估兩組護理前后抑郁情緒,該量表內包含憂郁、睡眠障礙、易哭等內容,可分為輕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與重度抑郁(73分及以上)。
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指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指標采用(%)表示,行x2檢驗;P<0.05說明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顯效10例(47.62%),有效5例(23.81%),無效6例(28.57%),總有效率為71.43%;觀察組顯效13例(61.90%),有效7例(33.33%),無效1例(4.76%),總有效率為95.24%,在總有效率比較上,觀察組高于對照組(x2=4.29,P<0.05)。
護理前,對照組SDS評分為(65.36±1.43)分,觀察組SDS評分為(65.32±1.54)分,兩組SDS評分基本一致(t=0.09,P>0.05);護理后,對照組SDS評分為(55.21±1.69)分,觀察組SDS評分為(40.98±1.54),對比發現觀察組SDS評分更低(t=28.52,P<0.05)。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整體護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臨床療效,且患者護理后抑郁情緒已得到改善,分析是因為整體護理模式可讓患者享受到優質的護理服務,進一步促進臨床療效的提升。同時,整體護理模式注重通過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調節患者的身心狀態,例如:通過健康教育中幫助患者提高對慢性盆腔炎以及盆腔治療儀的認知程度[3],讓患者掌握相關的日常保健知識,提高自我護理水平,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通過心理護理緩解負性情緒,促使盆腔治療儀充分發揮治療作用,從而提高療效;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有利于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礙,避免形成惡性循環影響療效或是加重負性情緒。
綜上,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應用盆腔治療儀治療的過程中實施整體護理模式,可提高療效并顯著改善患者抑郁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