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曄,蔡文霞
(1.句容市人民醫院,江蘇 鎮江 212400;2.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鎮江 212000)
心肌梗死是因心肌冠狀動脈發生閉塞,心肌血液供應突然中斷而導致心肌缺血發生梗死,臨床表現主要為瀕死感、心衰等,發病率及病死率均較高,且病情發展急驟。急診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工作越早展開,搶救成功率也就越高[1]。我院對急診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工作流程優化,縮短減少搶救時間,以提高搶救成功率。
30例研究對象均為我院急診2019年6月~2019年11月接治的心肌梗死患者,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分兩組。納入標準:經急診科接治診斷為心肌梗死患者,均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惡性腫瘤、血液循環系統疾病等。對照組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齡40~69歲,研究組15例中男10例,女5例,年齡40~70歲。對比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通過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對照組
給予急診常規護理干預措施。接到急診電話后急診醫護人員馬上出診,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展開院前常規急救,而后快速將患者接回醫院,常規吸氧支持,建立靜脈通路,同時抽血檢驗,進入導管室,術前做好相關手術準備工作。
1.2.2 研究組
行急診優化護理流程模式干預[2-3]。急性心梗患者撥打120急救電話,接診后立刻通知急診科室。急診綠色通道提前開放,減少溝通、交接等時間。急診醫生評估患者病情后,負責首診的責任護士實施床鋪心電監護,并檢測其血氧、血壓情況,血液標本第一時間采集送檢。立刻建立胸痛群,心電圖檢驗、血液檢測報告第一時間上傳至胸痛群,群內專家對患者檢驗情況進行多學科綜合會診,建立專門的胸痛專線電話,介入科24小時候診。構建靜脈通道使用藥物鎮痛,了解并掌握患者疾病史、過敏史等情況,防止出現誤診、漏診情況。患者搶救期間,要對患者及親屬進行心理疏導及安撫,提高其治療信心。完整、客觀、連續記錄患者生命體征、異常搶救問題,并指定一名醫護人員陪同患者親屬完成相關手續辦理。
組間對比兩組患者急診時間、搶救時間及住院天數。
組間對比兩組患者疾病院內再次介入治療率、院內復發率及搶救成功率。
使用SPSS 21.0分析,計數資料使用%表示(x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表示(t檢驗),差異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
研究組患者急診時間、搶救時間及住院天數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組間對比兩組患者急診時間、搶救時間及住院天數(±s)

表1 組間對比兩組患者急診時間、搶救時間及住院天數(±s)
組別 例數 急診(min) 搶救(min)住院天數(d)對照組 15 47.5±0.6 53.5±2.7 19.9±2.5研究組 15 34.1±0.3 38.4±2.4 10.0±1.4 t/ 132.503 27.727 22.919 P/ 0.000 0.000 0.000
對照組與研究組相比,在搶救成功率、再次介入治療率、院內復發率等相比,
研究組均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1。
表2 組間對比兩組患者疾病院內再次介入治療率、院內復發率及搶救成功率(±s)

表2 組間對比兩組患者疾病院內再次介入治療率、院內復發率及搶救成功率(±s)
組別 例數 疾病院內再次介入治療率 院內復發率 搶救成功率對照組 15 5(33.33) 7(46.67) 10(66.67)研究組 15 1(6.67) 1(6.67) 15(100.0)t/ 13.582 16.565 11.282 P/0.000 0.000 0.000
心肌梗死是因為患者冠狀動脈發生突發性、持續性缺氧缺血,繼而導致心肌壞死,將發病到搶救之間的時間有效縮短則能提高患者搶救成功率,簡單講時間就是急診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深度優化護理流程,縮短搶救時間對于挽救急診心肌梗死患者生命極為重要。
研究組患者急診時間、搶救時間及住院天數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優化急診心肌梗死患者護理工作流程,可有效減少轉運時間。實施定時、定人、定位3定急救原則,可保證全方位無死角的為患者提供急診搶救治療。對照組與研究組相比,在搶救成功率、再次介入治療率、院內復發率等相比,研究組均更優。可知急診心肌梗死患者越早確診,同時展開早期急救,能夠有效提升搶救成功率,減少死亡[4]。
急診科室接治的心肌梗死患者,深入優化對患者的護理流程,不僅能減少住院時間與急診搶救時間,還能減少降低疾病院內復發率與再次介入治療率,而提高搶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