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買英,伍興玲
(深圳市中醫院門診中醫綜合治療區,廣東 深圳 518000)
中醫認為神經根性頸椎病是因為機體內正氣缺失,肝腎歸墟,風寒入侵筋脈,導致頸部筋脈阻塞受損,屬于氣滯血瘀證[1]。目前中醫在研究治療頸椎病方面有很大的科研成果,其中通過中藥濕熱敷聯合運動干預療法治療頸椎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通過中藥穴位熏敷的方式使溫熱的中藥刺激穴位,將藥液功效直接觸達頸椎患處,對病灶產生直接刺激作用,進而起到疏通筋脈、調理氣血的作用[2]。因此本文選取10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觀察運動療法聯合中藥穴位濕敷對該病的臨床療效,現將本次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選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我收治的神經根性頸椎病患者100例,所有患者經過《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確診患有神經根型頸椎病。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范圍28~68歲,平均年齡(42.52 7.03)歲;實驗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范圍27~69歲,平均年齡(42.23 7.45)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常規護理,比如入院體格檢查、頸椎磁共振或頸椎CT等輔助檢查,常規藥物治療主要包含頸復康顆粒、鎮痛活絡酊、藤黃健骨丸等藥物治療。
實驗組采用運動療法聯合中藥穴位濕熱敷。
實驗組方法整理如下:
(1)中藥濕熱敷。選取頸椎病變節段的雙側頸夾脊穴作為主要濕熱敷位置,另外再選取肩井、外觀、鳳池為輔助穴位,配穴選取合谷、后溪、大椎三個穴位。中藥配伍:防風、川牛膝、當歸、紅花、川穹、獨活、乳香、威靈仙等12味中藥,藥材分量可根據患者的病情和病程酌情加減,將所有藥材裝入一個紗布袋中,然后將裝有藥材的紗布袋放入蒸鍋中蒸煮,蒸煮30分鐘左右,然后用蒸好的濕毛巾將蒸好的藥包包住,將藥物放置在穴位處,熏蒸穴位,藥包溫度控制在45~50℃,每天一次,每次半小時[3]。
(2)頸椎牽引運動療法。穴位濕熱敷治療立即做頸椎牽引運動療法,患者取坐位,牽引重量控制在5kg左右,每次牽引時長為20分鐘。首次做頸椎牽引要觀察患者的耐受程度,如果出現惡心、頭暈等癥狀,要立即停止頸椎牽引。牽引可每天做一次,10天為一個療程。
(1)臨床療效。1)痊愈:頸椎病臨床疼痛表現,比如漸進疼痛等癥狀消失,患者做X片檢查頸椎部位顯示正常;2)顯效:肩頸部位疼痛感覺明顯減輕,患者做X片檢查顯示頸椎部位癥狀明顯有所好轉;3)有效,肩頸疼痛有部分減輕,但是部分功能存在障礙,X片檢查顯示有好轉跡象;4)無效,經過治療后肩頸疼痛無好轉,X線片檢查沒有改變。
(2)肩頸疼痛VAS評分,采取視覺模糊評分法(VAS)評估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肩頸的疼痛狀態,采用0~10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數字越大表示疼痛越嚴重。
采用(采x用 ±SsP)S S,1 7采.0軟用件t檢對驗兩,組計數數據資進料行采數用據x分2檢析驗處,理以,P計<量0.0資5料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如表1所示,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98.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有效率對比[n(%)]
如表2所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肩頸疼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肩頸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疼痛評分對比
中醫認為神經根性頸椎病是因為機體內正氣缺失,肝腎歸墟,風寒入侵筋脈,導致頸部筋脈阻塞受損,屬于氣滯血瘀證。中醫認為,頸椎病是因為人體經脈氣血受滯,經脈不通引起的,可以從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角度來治療該病[4]。針灸是中醫療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過針灸科技刺激人體穴位,調整人體經絡臟腑氣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頸椎牽引運動能夠通過物理制動頸椎部位,對抗肩頸痙攣,讓頸椎部位的肌肉、肌腱、韌帶等達到得到很好的放松和按摩,從而加速血液循環,消除肩頸組織的水腫癥狀。
治療過程中選取的主要穴位包括雙側頸夾脊穴、風池穴、大椎等,其中頸夾脊穴是脊柱兩旁的經脈穴位與太陽膀胱經脈同行,疏通該穴位能夠促進肩頸血脈通常,調節機體全身臟腑的陰陽氣血,通過藥物穴位熏蒸能夠改善頸椎周圍血液循環,緩解頸椎周圍肌肉緊張問題。風池穴是治療痛風的關鍵穴位,采用藥物熏蒸能夠實現祛風驅寒的效果,熏蒸此穴位能夠疏通經絡、散寒止痛。大椎穴是主要的督脈穴位,具有“陽脈之海”的別稱,熏蒸此穴位能夠刺激陽經經氣疏通周身,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另外熏蒸穴位還選取了輔助穴位,比如合谷和曲池,這兩個穴位是手陽大腸經穴位,熏蒸這兩處能夠激發陽經氣血,疏通周身靜脈,進而改善肩頸部位血液循環[5]。本次實驗治療頸椎病選擇的中藥以由川牛膝、威靈仙防風、當歸、紅花、沒藥、乳香等12種草藥配伍而成,其中當歸、紅花、沒藥是活血化瘀的君藥,能夠起到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的作用。防風、獨活是祛風散寒的藥物,能夠減少風寒對肩頸部位的影響,祛除風寒邪氣。川牛膝、威靈仙是舒筋活絡的良藥,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效果。將以上藥物裝進藥包,將藥包用水浸泡后,隔水蒸熱后取出用熱毛巾包裹覆蓋肩頸部位熱敷,藥材分量可根據患者的病情和病程酌情加減,將藥物放置在穴位處,熏蒸穴位,藥包溫度控制在45~50℃,每天一次,每次半小時。這些藥物都有改善頸椎生理弧度、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還能緩解肩頸肌肉痙攣,驅除疲勞的效果。運動配以中醫八段錦和頸椎米字操,本次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的總有效率(98.0%)明顯高于對照組(86.0%),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肩頸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中藥濕熱敷能夠將藥液直接觸達頸椎學位,促進經脈氣血的暢通運行,緩解血管堵塞,減少頸椎部位的神經呀爬,聯合運動療法,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肩頸疼痛,在治療神經根線頸椎病方面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