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慶霞
(盱眙縣人民醫院,江蘇 淮安 211700)
肝癌介入治療術是利用介入放射學,對肝動脈化療藥物灌注和血管栓塞,進促使癌體由于缺血出現壞死或縮小,達到緩解患者癥狀的目的,最終促使患者手術治療[1-2]。本文對肝癌介入術后護理中運用兩種壓迫止血法的實際效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對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癌介入術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組。對比組患者(n=30)行繃帶加壓包扎加沙袋壓迫止血,該組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齡40~78歲,平均(61.25±2.47)歲;研究組患者(n=30)行彈力繃帶加壓包扎止血,該組男22例,女8例,年齡40~80歲,平均(62.75±2.68)歲。
排除標準:合并器官性功能不全患者;認知障礙患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患者;
納入標準:可與醫護人員正常溝通;確診肝癌。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已經對其講述本次研究按目的,患者自愿加入,簽訂知情同意書,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該試驗按計劃進行。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無差異可比較。
介入手術后食指和中指壓迫穿刺點15~20 min,確保無局部滲血和血腫后包扎。
對比組行繃帶加壓包扎加沙袋壓迫止血,穿刺點使用0.5 kg沙袋進行壓迫,術后臥床20~24 h,穿刺側肢體伸直制動6 h后可水平移動。
研究組行彈力繃帶加壓包扎止血,術后2小時如無明顯出血征象,患者穿刺側肢體可稍彎曲,將患肢下墊軟枕,將床頭抬高15~30°,以患者舒適為宜,術后8 h患者可行半臥位、站位或蹲位如廁,但需保證重心保持在健側肢體。
舒適度,從情緒焦躁、腰背酸痛、術側肢體麻木、睡眠差、排尿困難分析;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包括患者出現局部滲血、血腫、皮膚淤斑、假性動脈瘤。
使用SPSS 20.0,計數資料對比用[n(%)],x2檢驗,若P<0.05說明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加壓止血后舒適度與對比組相比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加壓止血后舒適度[n(%)]
研究組患者采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止血后其出現的術后并發癥概率3.33%低于對比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1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n(%)]
肝癌介入手術時需要使用肝素,為了避免出血,術后制動體位是必要的。繃帶加壓包扎加沙袋壓迫止血與行彈力繃帶加壓包扎止血兩種止血方法均較好,但是繃帶加壓包扎加沙袋壓迫止血需要患者患側長時間處于平臥制動體位,促使患者腰背酸痛,睡眠質量下降,造成不良情緒,進入惡性循環。使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止血方法后患者只需臥床8 h,極大縮短了患者臥床時間,避免肢體麻木、尿潴留和腰酸背痛等身體不適,有效促進患者保持良好心態,同時確保患者睡眠質量,提升患者生活質量[3]。
本文研究組患者加壓止血后舒適度與對比組相比更好,具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3.33%低于對比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10%,無統計學意義。
在肝癌介入術后護理中運用兩種壓迫止血法的實際效果相似,且兩種壓迫止血方法安全性均較好,但是彈力繃帶加壓包扎止血法舒適度更高,對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有著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