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敬
(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醫院產科,北京 102200)
產后乳房脹痛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產后并發癥,通常發生于產婦分娩后3~7d出現,患者雙側乳房脹滿、疼痛、硬結等表現,其主要因患者乳腺淋巴產生主流,靜脈充盈、間質出現水腫或乳腺導管未暢通等。產后奶脹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乳房脹痛、乳房內有包塊,部分患者可出現發熱等癥狀。通常情況下,患者發熱癥狀可于奶脹后1d自然消退,隨后會進行乳汁分泌[1]。為了減少患者痛苦,提高對患者護理效果,本次研究分析卷心菜聯合常規護理對患者療效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2019年7月~2020年7月80例產后乳房腫脹患者進行研究,所有患者通過隨機數表法進行分組,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40例,年齡21~36歲,平均年齡(27.45±3.18)歲;對照組患者40例,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27.82±3.2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①心理干預:產后立即進行不間斷的母嬰肌膚早接觸,幫助母親盡快開始母乳喂養;指導正確的母乳喂養姿勢與方法,糾正錯誤的哺乳姿勢;把有關母乳喂養的好處及處理方法告訴產婦。②乳房按摩:用食指和中指從乳房根部順著乳腺管方向打圈進行按摩,每次10分鐘左右。如果乳房腫脹嚴重,可用反向按壓法將乳暈變軟,方便寶寶含接。③手法擠奶/吸乳器:乳頭旁開2cm,向胸壁方向擠壓,不可滑動手指。④采用產后康復治療儀(北京拓殖智業科技有限公司;型號TZCH300)進行治療。產婦身下放置固定帶,囑咐產婦行仰臥位,連接產后康復儀電源,治療部位鋪好濕巾,隨后放置電極片,并將其貼于產婦雙側乳房,電極片勿接觸皮膚,調節適當刺激強度,進行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卷心菜冷敷。①卷心菜有消炎、鎮痛、去水腫的作用,對乳脹和乳汁淤積有明顯的改善作用。除掉卷心菜中間的核,除掉最外邊的葉子(可能有農殘),一片一片剝開來,盡量保持完整。②清洗卷心菜葉片,隨后擦拭。用搟面棍將葉子輾壓一下,讓葉片更容易貼合乳房。③用多張包心菜葉片包復住乳房腫脹的位置。注意乳頭和乳暈要露出,小寶寶討厭那個味道。④可穿上文胸內衣固定,10-15分鐘,每日數次,敷3天上下。⑤此外,一定要在哺乳后進行。
泌乳量對比。對比兩組患者護理1d、2d、3d、4d泌乳量。
疼痛程度對比。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兩組患者疼痛程度進行對比。
兩組患者產后第1d泌乳量差異較小,(P>0.05),觀察組患者產后第2d、第3d、第4d泌乳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泌乳量對比(±s,mg)

表1 泌乳量對比(±s,mg)
組別 n 第1d 第2d 第3d 第4d觀察組 40 23.18±3.27 46.28±4.42 67.89±5.16 87.63±8.56對照組 40 23.42±3.18 32.26±4.04 47.56±5.22 63.34±7.42 t 0.333 14.808 17.518 13.561 P 0.740 0.000 0.000 0.000
治療前,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差異較小,(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疼痛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疼痛程度對比(±s)

表2 疼痛程度對比(±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5.16±2.18 1.28±0.43對照組 40 5.27±2.04 3.54±1.13 t 0.233 11.822 P 0.816 0.000
臨床研究指出,產婦分娩后易發生疼痛、疲憊及身體虛弱等表現,因此產后易拒絕哺乳,導致乳汁無法順利排出,在長期堆積過程中易出現腫脹等不良情況。研究發現,主要因母親哺乳次數不足,或固定間隔與時間喂哺,含乳不良、無力或不協調的吸吮造成乳汁無法有效排出:乳頭凹陷或乳頭受損;乳房外傷或手術史;乳汁分泌過多,不能及時移除[2]。
卷心菜是日常中較為常見的蔬菜,具有豐富的營養成分,而且價格低廉。但大多數人對卷心菜功效尚不清楚,研究發現,卷心菜敷乳房具有消炎、止痛的效果,可有效促進乳汁淤積的改善[3]。
在本此研究中,通過對患者采用卷心菜聯合常規按摩護理,可有效提高對患者護理效果,提高患者泌乳量,對患者預后具有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產后乳房腫脹采用卷心菜冷敷及應用心理干預措施、乳房按摩、手法擠奶/吸乳器、產后康復儀聯合治療對患者進行護理可提高對患者護理效果,值得廣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