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愛麗,馬金艷,范婷婷
(沭陽縣人民醫院,徐州醫科大學附屬沭陽醫院ICU,江蘇 宿遷 223600)
對于ICU患者來說,其病情比較嚴重,一定程度上造成護理難度性的增加,而且在服務型醫院建設過程中,護理人員的服務質量,對患者就診滿意度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而且在促進患者恢復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相關因素的影響下,ICU患者護理效果很難得到有力支持和保證,甚至使護理風險事件的出現也越來越頻繁。所以對于護理人員來說,通過加強護理工作的風險管理,可以將護理風險發生率保持在合理范圍內。
研究組男30例,女30例;年齡30~72歲,平均(51.38±2.48)歲。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31~72歲,平均(51.27±2.93)歲。將兩組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輸入統計軟件SPSS 19.0進行證實,組間差異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結果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行常規護理風險管理為對照組,對于科室負責人而言,應嚴格按照ICU患者護理的規章制度等要求來進行,合理安排工作,同時醫院相關管理部門,應定期檢查ICU病房護理工作。行全面護理風險管理為研究組,具體來說:
首先,對病房的護理工作量特點進行分析,并基于不同時間段,對護理人員數量進行合理安排。在分組搭配中,應注重分析護理人員的專業職稱與技能特點等,根據護理工作量,實現動態排班模式的順利構建,確保護理資源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并滿足護理內在需求。
其次,應加強ICU護理風險管理質控小組的構建,需要將I業C的U護護理理風人險員管應積理極質參控與方其案中實[2施]。到同位時,,其加中強,風科險室應護急士處長理和小
專組的構建,由于風險事件無法徹底根除,所以借助風險應急處理小組的構建,可以推動風險事件處理能力的提升,并對護患關系予以改善。
對ICU患者的護理風險因素進行匯總分析。
本次研究數據整理后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n,%)進行表示,計量資料經(±s)進行表示,檢驗水準經P<0.05對結果的論述,并證實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出現護理風險事件的例數為13例,護理風險發生率為10.83%(13/120),其中,風險的主要來源體現在護士專業技能不足,其次為護患溝通缺失。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護理風險發生因素(n,%)
觀察組、對照組發生的例數分別為2例、11例,其風險發生率分別為3.33%、18.33%,觀察組的護理風險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護理,在現代臨床醫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護理質量,對醫療工作的開展具有較高的影響。現階段,在高新醫療技術不斷應用過程中,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臨床護理工作的難度性,而且臨床護理的風險事件經常出現。在臨床上,面對護理風險的發生,其后果比較嚴重。借助全面護理風險管理,可以對護理中的護理因素和患者因素考慮完全,不斷提高管理的細致性[3],從而對風險發生率進行控制。因此,基于傳統常規護理風險管理,加強全面護理風險管理的實施,其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在本次研究中,護理風險的主要因素體現在護士專業技能不足這一方面,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的護理風險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要想將ICU護理風險管理能力提升上來,并保證護理質量,應做到:首先,積極培訓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確保對ICU患者護理技能進行充分了解,在提高護士技能過程中,應落實好以老帶新原則[4],同時醫院也應加大培訓活動執行力度,致力于護理人員護理知識水平的提升。其次,應不斷調整傳統管理模式,細化護理風險管理責任,加強小組共擔責任模式的構建。而對于護士長來說,應從不同小組的護理情況出發,將各組護理工作量調整至最佳,確保護理風險管理水平的穩步提升。
綜上所述,在ICU患者護理風險方面,護士專業技能不足為主因,通過全面護理風險管理的開展,可以有效避免和預防護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