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娣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人民醫院,江蘇 南京 211500)
激勵指的是激發人們動機的一種心理過程,可促使人們發揮內在的潛力,為實現目標而努力的過程。目標激勵指的是用目標去激勵內在動力,調動積極性的一種方法[1]。在臨床實習中逐漸采用目標激勵法激勵護生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從而能夠更好地實現從學生到護士角色轉變。
選取2019年1月~2019年7月我院接收的護理實習生86例,應用隨機數字分為兩組,各43例。研究組男4例,女39例,年齡18~23歲,平均(20.4±0.9)歲。對照組男5例,女38例,年齡19~23歲,平均(20.5±0.8)歲。護理實習生均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給予常規帶教法,帶領護理實習生參觀科室環境,并介紹各項規章制度,帶教老師依據大綱對其講解實習知識,如基礎理論知識、專業技巧及實踐操作,同時向其講解護理的基礎項目及相關流程等,然后對護理實習生抽查,掌握知識了解,糾正錯誤。
研究組:(1)準備階段。開展帶教老師座談會,重視實習帶教工作,依據科室的特色有針對性地制定目標激勵法,并對帶教老師培訓,可以為護理實習生制定可行的目標,對其產生激勵作用。(2)實施階段。評估每個護理實習生的能力、興趣等,針對性的制定目標,對其護理實習生每進行一項護理前,并由帶教老師告知其操作目的及預期目標,圍繞目標進行護理操作,盡量達到預期目標。(3)總結。在每周周末時,由帶教老師指導護理實習生進行階段性小結,評價在學習中的不足及目標完成情況。同時帶教老師依據護理實習生目標的完成情況,及時調整和修訂目標,從而激發護理實習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主動性及學習效率。
對比兩組帶教效果,實習結束后對護理實習生進行考核,理論考試內容為專業知識、基礎技能等,操作技能考核為抽簽決定考試項目,對帶教老師滿意度采用自制量表進行評價,分數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
對比兩組綜合評價,由帶教老師對其進行綜合評價,采用自制量表,百分制,分數越高表示綜合評價越好。
應用SPSS 18.0分析,其中計數進行x2(%)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s)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研究組帶教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研究組綜合評價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帶教效果對比(±s)
組別 例數 理論知識 操作技能 對帶教老師滿意度對照組 43 90.1±3.3 88.8±5.4 92.1±5.1研究組 43 95.6±4.7 94.4±4.9 97.4±4.4 t/ 11.252 10.337 11.189 P/ <0.05 <0.05 <0.05
表2 綜合評價對比(±s)

表2 綜合評價對比(±s)
組別 例數 自信心 實習興趣 主動性 師生關系對照組 43 83.4±3.4 83.6±4.1 80.1±4.8 84.4±3.4研究組 43 90.3±3.5 90.8±3.3 89.6±3.7 91.6±3.3 t/ 11.312 10.375 11.259 11.924 P/ <0.05 <0.05 <0.05 <0.05
規范化實習能夠充分培養護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出臨床所需要的人才。常規的帶教模式護生常常處于被動式的學習,使得教學效果參差不齊,不利于發揮實習護生的主觀能動性[2]。
目標激勵法能夠將目標的完成作為刺激因素,挖掘護生的內在潛力,使其達到預期效果。能夠依據護生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修訂目標,將目標分為階段性小目標,通過完成階段性目標,能夠更好地激勵護生的實習熱情,強化溝通能力,讓護生從被動轉變為主動完成目標[3]。同時對帶教老師進行培訓,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帶教老師的專業能力及綜合素質。研究組帶教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目標激勵法可以顯著提高護理實習生的成績,提高護生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目標激勵法以護生作為中心,通過目標任務驅動,更好地吸收基礎知識及專業技能等。而且目標激勵法通過護生進科時進行評估,明確護生的學習目標,能夠在實習期間能夠熟練掌握基礎護理、體征測量等操作[4]。從而開闊護生思維,有效提升護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出優秀的護理人才。本研究組綜合評價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應用目標激勵法可以提升護生的綜合評價。
在臨床護理實習生帶教管理中應用目標激勵法有利于激發護理實習生的學習興趣,顯著提升其學習主動性,有利于培養其綜合素質,值得臨床上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