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娟
(蘇北人民醫(yī)院,江蘇 揚州 225000)
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作為一種常見的微血管并發(fā)癥,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視覺功能,甚至會造成失明。一部分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患者都會出現(xiàn)不確定感,喪失接受治療的信心,導致治療依從性顯著下滑[1]。本研究深入探討特殊護理手段對患者依從性的影響以及胰島素注射情況如下。
選取醫(yī)院在2019年3月~2019年8月收治的62例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患者,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1例,觀察組男15例,女16例,年齡33~81歲,平均(55.3±7.2)歲,病程2~8年;觀察組患者男14例,女17例,年齡34~80歲,平均(55.7±7.3)歲,病程3~7年。納入指標:所有患者均經(jīng)檢查確診為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排除指標:存在認知障礙以及精神障礙者。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例如:分析病情、正確用藥引導、血糖控制護理等。以及胰島素強化治療,3~4次/d進行皮下注射,注射劑量控制在36~72 u。觀察組使用精蛋白生物合成胰島素注射液進行治療,2次/d皮下注射,劑量控制在12~30 u,以及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進行針對性護理:①針對性的健康指導。和患者交流過程中對相關知識進行普及講解,加深患者對疾病的基礎認知和臨床認知度。②特殊心理干預。在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情況發(fā)生后,患者視力快速下降,以及長期的糖尿病影響,使得患者心理負擔較大,抑郁、煩躁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了睡眠質量以及相關癥狀,對患者進行合理鼓勵及安慰,對治療積極配合。③特定的眼科護理。引導患者按時接受眼科檢查,3個月1次散瞳、眼底血管以及各方面檢查,對患者的用眼方式進行引導教育,減少長時間用眼和熬夜,切勿用手揉搓眼部,應當使用干凈清潔的毛巾對眼部進行擦拭,在患者身處戶外的時候,盡量使用防護眼鏡,規(guī)范使用眼藥水,預防病情惡化情況。④特定的飲食和運動指導。給予患者合理的糖尿病飲食指導,告知患者多食用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合理設定三餐配置,引導患者進行有氧運動。
采用疾病不確定量表評估,量表分值在于32~160分,分數(shù)越高,不確定感越嚴重。對兩組患者胰島素治療不良反應情況進行收集對比,對比低血糖反應、過敏反應以及體重增加情況。
對比兩組患者不確定感,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確定感對比[n(±s)]

表1 兩組患者不確定感對比[n(±s)]
組別 例數(shù) 不確定感評分觀察組 31 (78.93±3.73)對照組 31 (89.72±5.64)t(8.885)P(0.000)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就是糖尿病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對患者視覺功能造成了嚴重影響[2]。
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具有較高的復雜性,絕大部分患者都嚴重缺少認知,對疾病產生了較高的不確定感,無法對治療配合,影響了疾病的預后情況,所以對于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患者進行知識引導、心理干預、眼科護理以及飲食運動指導,在這些方面當中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能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減少患者不確定感,從而積極配合治療[3]。患者如果使用中效胰島素或者長效胰島素,會使得患者腎上腺素反應遲緩,早期無明顯癥狀,但是如果表現(xiàn)出來,則是較為嚴重情況,尋常胰島素不良反應會出現(xiàn)在患者注射后3 h之內,長效胰島素會發(fā)生在注射后12 h,在這個特殊時間段當中,護理人員應當給予患者足夠的重視和觀察,如果低血糖持續(xù)時間較長,應當進行糖皮質激素干預。
對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能顯著減少患者不確定感,對于胰島素的治療,護理人員應當全面了解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應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提升胰島素用藥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