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益蘭,唐宜煩,雷永松
(東莞市大朗醫院放射科,廣東 東莞 523770)
在臨床的病情診斷中,影像學是一種常用的診斷方式。例如CT檢查,在臨床中有著廣泛的使用,其有著無創、安全、重復利用率高等優勢,可用于各種組織上的病情診斷[1]。但在一些微小部位的檢查上,需要造影劑的使用,但由于造影劑對患者有著副作用,會對患者產生一些不良反應[2]。本次研究將對綜合性護理措施在降低CT增強掃描造影劑不良反應發生率中的實際應用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8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2例,男22例,女20例,患者年齡23~86歲,平均(53.83±21.59)歲;觀察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齡22~85歲,平均(53.84±20.58 )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常規護理。CT監測前,對患者的病情了解,對藥物的過敏史進行調查了解;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對患者進行答疑,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對在CT檢查中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告知;在檢查時,對協助患者對檢查體位的擺正,保持在空腹的狀態,并準備好相應的急救用品,做好相關工作。
觀察組:綜合性護理。①進行健康宣教,將CT監測的有關知識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告知,通過宣傳冊或講座等方式,了解在監測時的需要注意的事項,并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靜的監測氛圍;②對患者進行心理的疏導。患者對監測儀器會產生負性情緒,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情緒進行疏導,在進行監測時對患者的注意力進行轉移,避免患者長時間的負性情緒對身體狀況的影響;③對患者預防護理。在使用造影劑前,對患者進行碘過敏試驗。做好急救預防的準備。對高危因素的患者密切關注;④在CT檢查后,對患者的后續情況進行觀察,叮囑患者多飲水,促進造影劑的排出。
(1)對比兩組患者在護理后的不良反應情況,包括惡心嘔吐、頭痛、眼結膜紅染、蕁麻疹等癥狀。
(2)對比兩組患者在護理后的焦慮自評表(SAS)評分和抑郁自評表(SDS)測量結果。焦慮評分以50分為界值,抑郁評分以53分為界值。分數越高,程度越重。
(3)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總分為100分,90分以上評價為非常滿意,70~89分為滿意,70分以下為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錄入SPSS 22.0中,計數資料采用(%)表示,施以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施以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要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的比較上,觀察組患者的評分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SAS評分和SDS測量結果比較(±s,分)

表2 兩組SAS評分和SDS測量結果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SAS評分 SDS評分觀察組 42 38.2±4.3 33.4±2.5對照組 42 47.5±5.9 39.7±5.7 t-8.256 6.560 P-0.000 0.000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5.23%,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2.95%,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CT增強掃描是在原有的CT檢查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幫助醫生對患者病情的診斷和鑒別的重要技術,但患者在進行檢查中,對造影劑的注射產生了不良反應,則會對CT增強掃描的結果的準確性和患者的癥狀造成較大影響[3]。護理工作是保證掃描質量和患者癥狀的重要因素,對患者采用合理的護理方式就尤為重要。
在綜合性護理下,對患者的情況進行了解,對造影劑使用的癥狀和禁忌充分的掌握,對突發事件處理的表現,都會很大程度的幫助CT增強檢查的順利完成[4]。同時對患者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和情緒的疏導,也能夠使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依從性提高,更好的進行護理工作。從外部環境,到患者自身情緒和檢查中、檢查后的護理干預,在臨床上又能夠有效的對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建立起一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滿意度。在本次的研究中,觀察組的不良反應、SAS評分、SDS評分和護理滿意度都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對患者采用綜合性護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CT增強掃描造影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