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梅
(江蘇省睢寧縣人民醫院,江蘇 睢寧 221200)
吞咽障礙是腦卒中患者的常見并發癥,因為口腔護理不當導致吸入性肺炎的發生,嚴重影響了患者臨床預后。口腔清潔是預防卒中相關性肺炎的重要手段[1]。通過護理敏感指標的建立與管理,每日落實查檢表(吞咽障礙的評估、登記、口腔護理、口腔衛生評估、口腔抑菌劑的應用、健康教育等)中的提高口腔清潔度的措施,減少患者口腔中特別是咽部的致病菌。有效預防防卒中相關性肺炎的發生。本文探討敏感指標在腦卒中致吞咽障礙患者口腔清潔率中應用效果。
將113例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致吞咽障礙的神志清醒的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n=56)與試驗組(n=57)。在對照組中,年齡40~85歲,平均(62.12±4.39)歲;女25例,男31例。在試驗組年齡41~84歲,平均(61.52±4.51)歲;女24例,男33例。兩組上述數據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每天三餐后護士按照口腔護理操作流程進行常規口腔護理, 實驗組將口腔清潔率納入敏感指標管理,落實護理敏感指標中查檢表中措施,利用敏感指標中的口腔衛生評估表進行評估口腔的清潔度,不合格再次落實口腔護理。
分析比較兩組口腔清潔率:(1)口腔衛生敏感指標將口腔衛生狀況好、一般、差分別記為1分、2分、3分,分值為12分~36分。分值越高表明口腔衛生狀況越差,越需要加強口腔護理,(2)腦卒中相關性肺炎引起的肺部感染:痰量增多,發熱,肺部CT 或X線檢查顯示存在肺部感染改變。
通過SPSS 20.0分析,用x2值檢驗計數資料,計量資料用t值檢驗,當P<0.05時,說明數據對比差異顯著。
試驗組口腔清潔率為98.25%(56/57),對照組口腔清潔率為87.50%(49/56),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96,P<0.05)。
試驗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分析兩組患者口腔衛生評估表的指標情況(±s,分)

表1 比較分析兩組患者口腔衛生評估表的指標情況(±s,分)
組別 牙垢情況 氣味情況 舌及硬顎 唾液性質及量試驗組(n=57) 0.30±0.08 0.41±0.11 0.24±0.07 14.25±1.68對照組(n=56) 0.89±0.10 1.01±0.15 0.87±0.11 20.16±2.06 t 34.66 24.28 36.69 16.73 P<0.05 <0.05 <0.05 <0.05
試驗組肺部感染率為3.51%(2/57),對照組肺部感染率為14.29%(8/56),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07,P<0.05)。
口腔直接和外界連通,經常成為病原微生物寄居與繁殖的場所。正常情況下,口腔中各菌群互相依賴、互相制約,呈現一種平衡狀態,加之進食、飲水、刷牙等,能夠有效清除細菌,很少引發嚴重感染[2]。對于腦卒中致吞咽障礙患者來說,2019版的“卒中相關性肺炎診治專家共識” 明確指出:加強口腔護理及其綜合管理可以減少口咽部條件致病菌、避免其移位和異位,減少和預防肺部感染的發生。
口腔護理是非常重要的構成環節,通過口腔護理的實施,能夠有效保持患者口腔清潔,預防肺部感染[3]。必須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提高患者的口腔清潔率,從而有效清除細菌。本文研究表明:試驗組口腔清潔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牙垢情況、氣味情況、舌及硬顎、唾液性質及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肺部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與有關文獻[4]報道基本一致,腦卒中致吞咽障礙患者治療中口腔清潔十分重要,腦卒中致吞咽障礙患者治療中口腔清潔度十分重要,通過將口腔清潔率納入敏感指標進行管理,能夠顯著提高口腔清潔率,同時還可以降低卒中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
腦卒中致吞咽障礙患者出現肺部感染的原因多為誤吸,所以,口腔衛生程度直接影響著肺部感染預防效果。本文將口腔清潔率納入敏感指標進行管理,是提高患者口腔清潔率,預防卒中相關性肺炎的重要措施。
對于腦卒中致吞咽障礙患者來說,如何預防誤吸還要加強進食護理及康復指導和鍛煉。主要包括:進食的速度、食物的粘稠度、進食體位,側方吞咽、一口量進食、生物電刺激等。當患者每次吞咽食物之后,還要在空吞咽幾次,確保食物完全咽下;叮囑患者進食過程中,不可講話,避免嗆咳。倘若患者呼吸困難,應及時吸出呼吸道分泌物,進食后及時清潔口腔。在日常護理中還要教會患者或家屬在家如何處理誤吸和提高口腔清潔率的方法。